HOME> 嬰兒> 嬰兒照護> 保有青少年階段良好的親子關係.取決於小時候「愛的存款」夠不夠!

保有青少年階段良好的親子關係.取決於小時候「愛的存款」夠不夠!

孩子跟同學講電話聊天,開心大笑,但面對老爸老媽卻常是板著一張臉,才說上幾句,就滿臉不耐煩。許多青少年善變矛盾又難以捉模,讓家長傷透腦筋,台大醫院臨床心理中心臨床心理師林其瑾提出「愛的存款」概念,從小親子關係和諧,才能安全地跨過青少年緊張期。



步入青春期之後,孩子搞神秘、搞自閉,有時積極在社群網站上貼文貼圖,尋求曝光度,心情隨著按讚人數多寡而起伏,親子關係變得疏遠且緊張,甚至衝突不斷,這應該是許多家庭的真實寫照。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的定義,青少年的年齡層被界定在10到19歲,也就是人生的第二個10年,過去多認為嬰幼兒時期是大腦發展最重要的黃金時期,但近年來,腦神經科學研究發現,青少年的大腦仍然相當活躍發展,屬於大腦的「第二個關鍵期」。 

青少年發展階段,語言、記憶和抽象思考等認知功能有著長足的進步,這使得青少年能言善道、腦袋靈活,而知識的累積和吸收也相當快速;此外,社會認知訊息的處理能力也有明顯進步,在情緒掌控、理解臉部表情訊息等能力上,也提升不少,感覺成熟許多。許多青少年看似成熟,但經常又沉不住氣、容易爆走,甚至作出一些看似愚蠢、不經大腦的決策。日前台中跨年晚會,一名大學生竟騎著機車衝上舞台,就為了耍帥,舉止荒唐幼稚,令人傻眼。

研究發現,青少年階段,情緒感受、尋求酬賞滿足的大腦邊緣系統(amygdala)趨近成熟,此時,顯得多愁善感、情緒變化快,立即的酬賞和獎勵對他們有著無法抵擋的吸引力。至於,涉及與衝動控制和情緒管理的大腦前額葉,則必須等到20幾歲才逐漸成熟,這也說明了部分青少年為何會衝動嘗鮮、從事冒險行為,無法衡量事情輕重緩急。林其瑾臨床心理師建議家長,在面對孩子的脫稿演出,或是不按牌理出牌的行為時,可以更理性地思考,該行為不一定是挑釁或是惡意,而是這個年齡層特有的行為模式。

如何解決及改善親子關係?林其瑾臨床心理師說「愛的存款要足夠」,青少年時期嚴格考驗著更早期親子之間「愛的存款」是否夠多,如果早期的「存款」夠多,親子間的信任和安全感足夠,縱使出現衝突和摩擦,仍可修復和化解。此外,「多當教練,少當爸媽」,家長信任孩子,尊重他們是一個獨立的個體,在做決策時,多聆聽孩子的意見,順著孩子的邏輯脈絡提出問題和分析利弊,而非直接替他們做決定,讓青少年感到被相信和尊重。(推薦文章:從出生開始 與寶寶建立良好親子關係

林其瑾臨床心理師說,臨床上,常聽到家長抱怨,就算問青少年意見,他也只是說「知道」、「隨便」,即使放手讓他去試,結果又不盡人意。其實,即使事情的結果並不完美,家長只要堅持到底,從中學習、修正,一定會讓小朋友願意負起責任。再者,家長應該尊重孩子隱私和界線,保持安全距離,例如 ,先敲門才進孩子的房間,不隨便批評他的朋友,不查看孩子的手機和書包,從日常生活中表達尊重孩子的隱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