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後憂鬱不纏身,媽咪需要的是家人的心靈雞湯,而不是「妳想太多!」
迎接新生命到來固然是件開心的事情,也正因為如此,媽咪在產後遇到負面情緒,都會認為是自己的問題,認為自己不夠堅強、不夠努力等,其實。這世界上並沒有一百分的媽媽,面對產後憂鬱,妳需要的是一有不適,就立刻像家人求助,養育孩子的責任事需要分擔而非妳一人獨自扛起。
產後憂鬱通常發生於生產後6週內,症狀會持續數週至數個月,亞東紀念醫院精神科專任主治醫師周秉萱說明,產婦由於產後荷爾蒙變化,動情激素及黃體激素下降,容易使情緒不穩,加上在生產過程中,必須要先經歷生產前的害怕恐慌及陣痛的磨練,才有辦法生出寶寶,產後更因為傷口疼痛及全身虛弱,卻又要立刻從孕婦變身媽媽,24小時照顧新生兒,睡眠嚴重不足,生理及心理都面臨壓力,當無法適應角色變換,漸漸就會變得憂鬱起來;甚至有些媽媽擔心自己產後無法順利恢復孕前身材,對另一半不再具有吸引力,也因此變得缺乏自信心。
產後情緒低落很正常,家人除了寶寶外更要關心產婦
產後3到4天,約有3至8成的孕婦會有產後情緒低落(postpartum blues)現象,通常持續幾天便會消失,不需要特別治療,但週遭家人必須要給予強而有力的心理支持。大約有1成產婦會出現產後憂鬱症(postpartum depression)的情形,產生憂鬱、情緒低落、脾氣暴躁、疲憊、失眠症狀;常有罪惡感或無價值感;飲食障礙、容易流淚、無法專心、對週遭生活及喜歡的事物失去興趣,或常覺得無法應付生活;擔心自己無法照顧好嬰兒;嚴重者甚至有自殺的想法。
陪伴與傾聽是產後憂鬱最佳解藥
如果發現另一半或家人得到產後憂鬱症時,周秉萱醫師認為,可從陪伴與傾聽兩方面來著手進行,常常給予媽咪關心與支持,不建議向她說「妳就是想太多」、「這個只要怎樣做就好了」、「沒有母奶就算了」等話語。
如果產婦需要幫忙,可以和產婦討論她「想要的方式」給予協助,例如:媽咪抱怨母奶不夠,壓力很大,不過實際上瞭解產婦的想法後,發現她其實是想要餵母乳的,就可以替媽媽尋找一些幫助發奶的方法,但若是真的覺得產婦不想餵母乳,這時再建議改為配方奶更適合,直接說出媽咪內心想要的,會讓她更覺得貼心;也可以和產婦討論哪些事情可以請家人代勞,減輕負擔,讓她別執著於壓力來源,懂得直接表達想法,另一半也應該隨時隨地主動給予關心與協助。
產後憂鬱自評表,先照顧好自己,才能給寶寶更好的成長環境
為了更進一步測試是否可能有產後憂鬱的狀況,周秉萱醫師建議,產婦可以藉由「愛丁堡產後憂鬱症評估量表」來評定,評估過去7天內自己的情況(非今天而已),各項目為0至3分,總分30分。評分結果,總分9分以下,絕大多數為正常;總分10至12分,有可能為憂鬱症,需注意及追蹤並近期內再次評估或找專科醫師處理;總分超過13分,代表極可能已受憂鬱症所苦,應找專科醫師處理。周秉萱醫師強調,「先照顧好自己,才能提供孩子好的照顧!」媽媽的情緒狀態很重要,因此要懂得適當求援,當發覺自己有任何情緒狀況時,請尋求幫助,讓家人與專業醫護人員陪妳一起度過這段產後憂鬱期,重拾往日的喜悅與自信。
(延伸閱讀:媽媽分離焦慮症!寶寶不在視線範圍內真焦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