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重孩子之前,先教會他尊重別人
(2020.08更新)尊重和管教孩子的界線,一直讓許多家長難以拿捏。建議爸媽先建立3大尊重孩子的前提,再來評估是否尊重孩子,並透過7種學習尊重的方法,如:與他一起訂立彼此可遵守的規範等,讓孩子了解尊重的意義。
演講的時候,我總是會對台下的家長提出這樣的問題:「請問要尊重孩子嗎?」
尊重與管教,如何拿捏?
家長們紛紛舉起手來表示贊同,看到這一幕,我一定會表現出肯定加上讚美:「很好!我們確實要尊重孩子!」接下來,我會裝出一臉疑惑的樣子問:「假如今天您帶著孩子去圖書館,請問這時要小聲說話,還是可以大聲喧嘩呢?」
家長們大家意見一致地表示:「要小聲說話。」
當場我就會直接模仿起孩子的口吻大聲的說:「不要!我就是喜歡這麼大聲說話!」
表演完後,我再問台下的家長:「請問當下要尊重孩子嗎?認為要尊重孩子,請舉手。」
這時一定沒有人舉手,我就會接著問:「剛剛您們不是說要尊重孩子嗎?為什麼這個時候不用尊重孩子呢?」
台下您看看我,我看看您,覺得有道理,但似乎又無理!
3大前提先建立.再對孩子談尊重
這則故事告訴我們什麼事呢?每位孩子都是獨立的個體,有自己的想法、自己的脾氣、自己的處事風格,尊重孩子前,大人更要學習的是認識孩子、理解孩子,以及確認孩子懂得有多少。
所以在尊重孩子之前,我們必須要這麼做:
1. 確認自己是不是真的理解孩子想要表達的行為
每位孩子的表達方式與效率不一樣,所以要先確認是不是真的懂得孩子要表達的內容,以免誤判孩子的訊息,造成不必要的衝突。
2. 確認孩子對自己的行為懂得多少
每位孩子的認知發展不盡相同,所以教導孩子之前,必須先確定自己的孩子懂得有多少,以免誤以為孩子什麼都懂,衍生許多的誤解。
3. 確認孩子是否能判斷當下合宜的行為
同一個場合不同的行為,所表現的意義可能不一樣;同樣的,同一項行為運用在不同場合,所代表的意思也不同。所以必須確認孩子知不知道當下什麼才是正確的行為。
要不要尊重孩子,一直是許多家長關心的議題,但是尊重是有前提的,人的相處是互相的,要獲得他人尊重前,自己就必須要先懂得尊重他人,至於要如何尊重他人,建立彼此可共同遵守的規範就很重要。
假若,孩子不遵守規範,破壞規則時,我們還需要尊重孩子嗎?這時的您是不需要尊重孩子,而是明確的告知他、直接要求他當下該有的表現。
這時台下一位家長提出一個問題:「孩子小學一年級,我跟孩子約定好,回家要立即洗餐盒,可是有一天孩子回家後,說要吃完晚餐後再洗,這時是要尊重他的意見,還是堅持跟他建立好的規則呢?」
我笑了笑,以同樣的問題詢問台下所有的家長,這時有人覺得要尊重孩子,有人覺得要堅持與孩子建立好的規則。聽完大家的看法後,我說出我的想法:「這個時候,我一定會尊重孩子吃完晚餐之後再洗碗。」
原先認為要堅持與孩子約定的家長,大家異口同聲地問:「為什麼?」
我露出奸詐的笑容說:「因為吃完晚餐之後,我會讓他洗全家人的碗!」
7大教導孩子學習尊重的方法
規則是死的,互動是活的,訂立規則不是要來綁架孩子,而是讓孩子學會自律,當有了自律,受人尊重的機會自然也跟著提升。生活中,我們該如何教導孩子學會尊重?
1. 多跟孩子說話,說說自己的想法與感受
大多數孩子生命中的第一個學習對象是父母,父母的行為舉止影響孩子非常深遠,若能多跟孩子說說自己對某些行為、某些事件的看法,那麼讓子在耳濡目染下絕對可以提升價值觀。
2. 教導孩子學會等待與傾聽
等待與傾聽,是尊重的必要要件。等待的意義,代表著孩子可以控制自己的衝動,不做出踰矩的行為,等待的過程可以多一些機會觀察環境的脈絡;傾聽,則是讓孩子察覺他人要傳遞的訊息,辨識行為下所代表的含意,透過觀察與辨識,讓孩子學習判斷。
3. 選擇適合的繪本與孩子一起研讀
憑空想像有時很難描述什麼才是正確的行為,若能運用繪本角色所詮釋出的好行為讓孩子模仿,讓孩子有個依據,那麼孩子就更清楚知道可以怎麼做。
4. 與孩子一起討論周遭觀察事件的整體脈絡
透過觀察他人正在發生的事,問問孩子的想法與感受,提升同理心的當下,也確認孩子的價值觀與判斷能力是否正確。
5. 把握當下正在進行的生活事,直接演練建立正向回饋感
運用生活常發生的事件,例如排隊、聊天及問候等,讓孩子有機會做出好表現,當孩子出現好表現時,立即給予肯定,增加正向的回饋感。
6. 孩子表現不符合當下時,適時提出糾正與明確方式
學習的過程,孩子並不完全清楚哪些行為是對的、哪些是錯的,大人要應負起教育的責任,明確地告知與教導孩子正確的方式。
7. 與孩子一起訂立彼此可以遵守的規範
規範的目的不是要綁架孩子,是要讓孩子學會自律,知道什麼可以做,什麼不可以做,學習為自己的行為負責,當然也替自己的好行為爭取成就感。
尊重孩子是正確的教育方針,但是尊重孩子之前,一定要先教導孩子學會尊重他人與規則。
蘇文清職能治療師
我不是一位主流教育者,我只是一位喜歡跟著孩子一起學習的務實療育者,我是職能治療師,我擅長兒童發展、兒童教養、感覺統合、專注力學習、情緒行為管理、遊戲功能,以及社會人際互動技巧,我喜歡說說我怎麼與孩子們有效互動,只是我的方式都不是從書本理論而來,都是療育課程中,孩子們教會我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