黴漿菌也會引發蕁麻疹!急性蕁麻疹一來甚至有窒息危機
蕁麻疹分為急性和慢性,其中急性蕁麻疹最怕的是引發過敏性休克,劇烈過敏反應導致全身多處組織出現症狀,一旦上呼吸道水腫,就可能呼吸困難、甚至有窒息危機。
八歲佑佑活潑好動,日前從學校回家時,四肢出現一大片微凸起、略帶紅色的皮疹,就像被蚊子叮到一樣,以為在草地上玩耍,被跳蚤、蚊蟲給叮咬,因為抓個不停,媽媽當晚帶他至皮膚科診所就醫,確診為蕁麻疹。
雖然服用抗組織胺、類固醇藥物,但佑佑還是覺得渾身發癢,換到醫學中心就醫,醫師覺得有異,進一步檢查發現黴漿菌抗體呈現陽性反應,原來是黴漿菌引起的蕁麻疹。
蕁麻疹輕症金魚眼、香腸嘴,嚴重時可能呼吸困難引發窒息
奇美醫學中心兒科部主治醫師陳威毓指出,蕁麻疹是兒童常見的過敏性疾病之一,發作時皮膚表面冒出略帶紅色、摸起來浮腫、具有癢感、稍微隆起的斑塊。
這些皮疹可能在幾個小時內消失,因此,蕁麻疹也被稱為「風疹塊」,致病原因為嚴重過敏反應,這和體內的肥大細胞及嗜鹼性球有關,如果過敏反應發生在更為深層的組織,則產生血管性水腫。
陳威毓指出,如果急性過敏反應出現在眼睛周圍或是嘴唇腫脹,就變成了金魚眼、香腸嘴,最怕的是,喉部周圍出現嚴重過敏,嚴重時,還可能影響到呼吸。(推薦文章:急性蕁麻疹恐引發窒息!)
蕁麻疹的原因為何?食物、藥物、黴漿菌、鼻竇炎都有可能
常見的急性蕁麻疹的原因眾多,包括食物、藥物、昆蟲叮咬、過敏原接觸(乳膠、花粉、動物唾液、蕁麻植物等等)、輸注血液製品、感染(A型鏈球菌、黴漿菌、鼻竇炎、肝炎、EB病毒等等)。
如持續六週以上,每天皮膚出現蕁麻疹,就屬於慢性蕁麻疹,成因更加複雜,七成為慢性特發性蕁麻疹,三成則是誘發性蕁麻疹,原因可能是冷刺激、運動、洗熱水澡、流汗,極少數則是自體免疫疾病、血管炎、甲狀腺疾病、腫瘤所引起的。
提醒家長們,如果孩子每次吃到蝦子螃蟹等帶殼海鮮,幾個小時內身上就會出現蕁麻疹,就應考慮接受過敏原檢測。此外,感染是兒童急性蕁麻疹常見的原因,如果是細菌或是黴漿菌所引起,就必須使用抗生素治療。
是否對某種食物過敏,採用「挑戰測試」就知道
目前過敏檢測方式分為皮膚檢測及抽血檢查。皮膚檢測指的是利用針尖沾一下要測試的物質,再像蓋印章一樣刺在皮膚表面,如果皮膚出現大面積的腫塊,就代表對這種物質過敏;而抽血檢查則是透過檢測過敏原特異性的「IgE」,抽一次血就能檢查出多項過敏原,約3~5天即可知道結果。
對於想知道對哪種食物過敏,建議進行「挑戰測試」。即使某些食物被檢測為孩子的過敏原,但也不代表不能食用,主要需依據平常的飲食習慣以觀察其過敏來源。若孩子吃了沒出現過敏反應,就可循序漸進地嘗試食用,但由於這樣的方式存在著一定風險,須先進行醫師的評估,才決定是否適用。
(推薦文章:英國BBC最新公布!這「7種食物」竟容易引發兒童過敏)
雖然服用抗組織胺、類固醇藥物,但佑佑還是覺得渾身發癢,換到醫學中心就醫,醫師覺得有異,進一步檢查發現黴漿菌抗體呈現陽性反應,原來是黴漿菌引起的蕁麻疹。
蕁麻疹輕症金魚眼、香腸嘴,嚴重時可能呼吸困難引發窒息
奇美醫學中心兒科部主治醫師陳威毓指出,蕁麻疹是兒童常見的過敏性疾病之一,發作時皮膚表面冒出略帶紅色、摸起來浮腫、具有癢感、稍微隆起的斑塊。
這些皮疹可能在幾個小時內消失,因此,蕁麻疹也被稱為「風疹塊」,致病原因為嚴重過敏反應,這和體內的肥大細胞及嗜鹼性球有關,如果過敏反應發生在更為深層的組織,則產生血管性水腫。
陳威毓指出,如果急性過敏反應出現在眼睛周圍或是嘴唇腫脹,就變成了金魚眼、香腸嘴,最怕的是,喉部周圍出現嚴重過敏,嚴重時,還可能影響到呼吸。(推薦文章:急性蕁麻疹恐引發窒息!)
蕁麻疹的原因為何?食物、藥物、黴漿菌、鼻竇炎都有可能
常見的急性蕁麻疹的原因眾多,包括食物、藥物、昆蟲叮咬、過敏原接觸(乳膠、花粉、動物唾液、蕁麻植物等等)、輸注血液製品、感染(A型鏈球菌、黴漿菌、鼻竇炎、肝炎、EB病毒等等)。
如持續六週以上,每天皮膚出現蕁麻疹,就屬於慢性蕁麻疹,成因更加複雜,七成為慢性特發性蕁麻疹,三成則是誘發性蕁麻疹,原因可能是冷刺激、運動、洗熱水澡、流汗,極少數則是自體免疫疾病、血管炎、甲狀腺疾病、腫瘤所引起的。
提醒家長們,如果孩子每次吃到蝦子螃蟹等帶殼海鮮,幾個小時內身上就會出現蕁麻疹,就應考慮接受過敏原檢測。此外,感染是兒童急性蕁麻疹常見的原因,如果是細菌或是黴漿菌所引起,就必須使用抗生素治療。
是否對某種食物過敏,採用「挑戰測試」就知道
目前過敏檢測方式分為皮膚檢測及抽血檢查。皮膚檢測指的是利用針尖沾一下要測試的物質,再像蓋印章一樣刺在皮膚表面,如果皮膚出現大面積的腫塊,就代表對這種物質過敏;而抽血檢查則是透過檢測過敏原特異性的「IgE」,抽一次血就能檢查出多項過敏原,約3~5天即可知道結果。
對於想知道對哪種食物過敏,建議進行「挑戰測試」。即使某些食物被檢測為孩子的過敏原,但也不代表不能食用,主要需依據平常的飲食習慣以觀察其過敏來源。若孩子吃了沒出現過敏反應,就可循序漸進地嘗試食用,但由於這樣的方式存在著一定風險,須先進行醫師的評估,才決定是否適用。
(推薦文章:英國BBC最新公布!這「7種食物」竟容易引發兒童過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