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後照顧孩子不只是媽媽的責任!民間團體呼籲爸爸應「產假+配偶九成薪育嬰假」, 減輕媽媽產後孤獨育兒壓力
其實,育兒本該是爸爸與媽媽一起走的旅程。托育政策催生聯盟與生育改革行動聯盟,呼籲勞動部放寬法令,讓爸爸在孩子出生第一月可領九成薪的留職停薪補助,鼓勵爸爸加入育兒行列,也能改善新手媽媽獨自帶孩子孤獨育兒的壓力。
育兒不只是媽媽的事
根據托育政策催生聯盟的觀察,台灣女性勞動參與率逐年提高,顯示女性仍希望有勞動參與權,育兒參與率仍是女性高於男性,且男性的參與率並沒有隨之提升,導致社會出現家庭育兒的重擔仍放在女性上,想兼顧工作與育兒,女性就得常常面臨蠟燭兩頭燒的囧境。
托育政策催生聯盟發言人王兆慶表示,育兒不該只是女性的事。若能透過修改法令,可以嘗試增加男性育兒的誘因,並減少女性育兒負擔。提倡孩子出生後一個月,可以給爸爸九成薪育嬰假。
豬隊友也許是後天造成的
大家常說爸爸是「育兒豬隊友」,但有部分的原因,是傳統男主外、女主內的觀念,形成爸爸出去上班、媽媽只能在家帶小孩的局面,讓女性視生育為畏途。
而女人若想要生小孩,不是得放棄自己的職涯,就是得育兒與工作蠟燭兩頭燒,往往因此被迫退出職場。單薪使家庭經濟惡化,更加沒有能力生養。因此托盟在父親節前夕,提出:應透過政策支持父親(同性配偶亦適用),從孩子出生的第一個月就身體力行投入育兒行列。
讓「雙親育兒→雙薪→養2孩」成為正向循環
托育盟呼籲,政府應修正育嬰假相關法規,鼓勵父親在嬰兒出生後第一個月請領育嬰假,該月給予九成薪的育嬰留職停薪津貼。媽媽請產假,另一半同時請育嬰假幫老婆坐月子,兩人同心協力面對育兒第一步,從孩子誕生的第一個月起,就養成共同育兒、共擔經濟責任的性別平等模式,加上十餘年來托盟與社會各界催生的平價、優質、普及公共托育支持雙薪家庭,形成 「雙親育兒→雙薪→養2孩」的正向循環,才能有效支持家庭和親情,並解除低生育率危機。
工作和養小孩,不應有所犧牲
行政院主計總處婦女婚育與就業調查顯示,台灣15-49歲的女性要提升婚育意願,首要因素是「穩定的工作和收入」,其次「配偶是否願意分擔家務」,第三個因素則是「工作要能兼顧家庭」。這顯示,除非家庭內、外的性別平等程度提高,女性婚育後能繼續工作,否則生育率難以回升。
進一步的針對30-34歲青年女性生育率與勞參率進行跨國比較,則印證了上述調查結果。下圖顯示,臺灣的青年女性勞動參與率不斷攀升,已來到85%的極高值,超越法國、進逼瑞典!然而,總生育率卻是跌跌不休,呈現明顯的「死亡交叉」。足見臺灣社會工作、育兒「不能相容」的現實下,臺灣女性必須二選一的格局,有多麼強烈。
反觀法國、瑞典和冰島的30-34歲青年女性,近二十年來勞參率皆高達80-90%,生育率也在1.8-2.0。他們可謂女性就業、育兒雙高的「可相容性」代表,國家既可受惠於女性才能,又能維持穩定的人口結構,避免走向高齡化的局面。
各國育嬰假,爸爸怎麼放?
1.冰島 育嬰假:90天
冰島的育嬰假有一個特別的「3-3-3」模式:媽媽3個月、爸爸3個月、然後父母共享3個月。
2. 葡萄牙 育嬰假:120天
葡萄牙政府認為陪伴小孩是爸媽應盡的義務,爸爸必須至少與寶寶共度五天以上的時間,否則就會被罰款!
4. 英國 育嬰假:365天
生完寶寶後媽媽享有14天的產假,接下來則是爸媽都可以申請育嬰假來照顧小孩。
5. 瑞典 育嬰假:180天
瑞典的爸媽可以分開請育嬰假,而其中80天是專屬爸爸的假,如果爸爸不請的話就只能作廢了。
至於台灣的育嬰假政策則是在寶寶滿3歲以前,爸爸和媽媽各自可以請最長2年的育嬰留職停薪。夫妻輪流請的話,兩人在育嬰留停的前6個月,都可以領有勞保投保金額的六成以補貼家用。但目前仍有許多爸爸不敢請育嬰假。但若能在生產之後,讓爸爸放下工作、一起照顧孩子,對新手媽媽而言,也是極大的支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