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不太愛講話?」小兒科醫師:當心是發展遲緩前兆,應小心評估
俗語說:「一視二聽三抬頭,四握五抓六翻身,七坐八爬九發牙,十捏周歲獨站穩。」每一個孩子有自己的生長節奏,若某個階段發展比較慢,有些老一輩的會說是:「大隻雞慢啼」,但真的是這樣嗎?
兒科醫師定期健檢,簡單問題找出發展遲緩蛛絲馬跡
「大隻雞慢啼」意指大器晚成,家裡小寶貝比較慢會說話或走路,阿公阿嬤心疼金孫就說是「大隻雞慢啼」,小兒科醫師王韋力表示,父母們要多注意孩子的發展狀況,並定期帶去給兒科醫師檢查,才能確定不是「發展遲緩」上身!(推薦文章:別錯過黃金療育期,發育遲緩三大徵兆.醫師教妳早期發現!)
王韋力醫師舉例,日前有一個媽媽和阿嬤帶小朋友來打預防針兼健康檢查,看起來與孩子很親密,寶寶目前一歲七個月,身高體重都正常,而他也照慣例問了幾個簡單的發展問題:「這些問題都是為了幫助我們找出不管是粗動作、細動作或語言發展遲緩的孩子。」
自己的孩子都是最棒的?小心忽略了發展遲緩的些微徵兆
剛開始阿嬤和媽媽都回答「他早就會了啦,怎麼可能現在還不會?」,但是當醫師進一步追問:牽著他走,可以上樓梯了嗎?」媽媽卻笑咪咪的說還不會,而阿嬤也解釋:「我們這個孫很精啊,他都要人家抱,人家說囝仔越巧越貧憚(台語:越聰明的小孩越懶惰),我們家這個就是這一種。」
當下醫師已經覺得不對勁,其一是因為一歲半還不會走很少見,其二則是媽媽回答時面帶笑容、完全沒有焦慮擔心的表情。
醫師又問:「那他自己可以自己穩穩地坐椅子嗎?」阿嬤回答:「哎喲,醫生啊,小孩自己坐椅子很危險哩!我們家最注重安全了,他只要坐著就是我跟媳婦輪流抱著。」,媽媽同樣開心的說:「對啊,我家這個別人抱還不行,一定要我或是阿嬤才可以,想騙他都沒辦法,他真的很聰明!」
「那講話呢?他會叫爸爸、媽媽、阿嬤這些單字了吧?」醫師越問越緊張。媽媽回覆:「他是屬於那種喜歡察言觀色的小孩,都會在旁邊偷聽,大人在聊天他都好像聽得懂喔,不過他就是懶惰一點、不太愛講話,他用尖叫的我們就聽得懂他的意思了。」(推薦文章:寶寶語言發展黃金期!按階段引導說話,你做對了嗎?)
「ㄟ,那他會模仿一些大人動作,像是打電話、滑手機,或是梳頭髮嗎?還有叫他簡單口令像是叫他去丟垃圾、拿個東西,會嗎?」醫生再追問。阿嬤搶著說:「夭壽喔,怎麼會叫小孩去做這些事?我們家小孩很乖,才不會亂動手勒」。
不是每隻慢啼的都是大隻雞!兒童發展遲緩發生率約為6-8%
說到這,阿嬤材發現了醫師有點不對的表情,並說:「醫生啊,你不用太緊張啦,我們有問過厝邊,人家他們生了三個小孩。這個叫『大隻雞慢啼』,小時候慢人家一點,長大以後就會比人家還要厲害啦!」
「為了說服大人這個一歲半的孩子,目前發展速度可能比有些十個月大的孩子還慢,需要進一步安排做發展評估,花了好大的功夫。」王韋力最後拿出自己的全家福照片,證明自己是三個孩子的爸爸、不輸給那個鄰居,阿嬤和媽媽才終於勉強同意接下來的發展遲緩評估轉介。
王韋力醫師表示,健康的孩子,不只是身體,也要在認知、動作、語言溝通、心理社會與生活自理能力都要同樣穩定發展。世界衛生組織統計兒童發展遲緩的發生率大約是6-8%,台灣每年平均大約有一萬五千名嬰兒有這樣的問題,除了定期讓兒科醫師檢查,父母的觀察與注意也是很重要的!
(延伸閱讀:別忽略發展遲緩警訊!兒童健康手冊增加篩檢項目警訊標示、視力表,孩子有異狀要儘早就醫找原因!)
(延伸閱讀:在家一條龍、在外一條蟲,孩子出門判若兩人,於社交場合焦慮不安、不敢與人互動,可能罹患「選擇性不語症」)
「大隻雞慢啼」意指大器晚成,家裡小寶貝比較慢會說話或走路,阿公阿嬤心疼金孫就說是「大隻雞慢啼」,小兒科醫師王韋力表示,父母們要多注意孩子的發展狀況,並定期帶去給兒科醫師檢查,才能確定不是「發展遲緩」上身!(推薦文章:別錯過黃金療育期,發育遲緩三大徵兆.醫師教妳早期發現!)
王韋力醫師舉例,日前有一個媽媽和阿嬤帶小朋友來打預防針兼健康檢查,看起來與孩子很親密,寶寶目前一歲七個月,身高體重都正常,而他也照慣例問了幾個簡單的發展問題:「這些問題都是為了幫助我們找出不管是粗動作、細動作或語言發展遲緩的孩子。」
自己的孩子都是最棒的?小心忽略了發展遲緩的些微徵兆
剛開始阿嬤和媽媽都回答「他早就會了啦,怎麼可能現在還不會?」,但是當醫師進一步追問:牽著他走,可以上樓梯了嗎?」媽媽卻笑咪咪的說還不會,而阿嬤也解釋:「我們這個孫很精啊,他都要人家抱,人家說囝仔越巧越貧憚(台語:越聰明的小孩越懶惰),我們家這個就是這一種。」
當下醫師已經覺得不對勁,其一是因為一歲半還不會走很少見,其二則是媽媽回答時面帶笑容、完全沒有焦慮擔心的表情。
醫師又問:「那他自己可以自己穩穩地坐椅子嗎?」阿嬤回答:「哎喲,醫生啊,小孩自己坐椅子很危險哩!我們家最注重安全了,他只要坐著就是我跟媳婦輪流抱著。」,媽媽同樣開心的說:「對啊,我家這個別人抱還不行,一定要我或是阿嬤才可以,想騙他都沒辦法,他真的很聰明!」
「那講話呢?他會叫爸爸、媽媽、阿嬤這些單字了吧?」醫師越問越緊張。媽媽回覆:「他是屬於那種喜歡察言觀色的小孩,都會在旁邊偷聽,大人在聊天他都好像聽得懂喔,不過他就是懶惰一點、不太愛講話,他用尖叫的我們就聽得懂他的意思了。」(推薦文章:寶寶語言發展黃金期!按階段引導說話,你做對了嗎?)
「ㄟ,那他會模仿一些大人動作,像是打電話、滑手機,或是梳頭髮嗎?還有叫他簡單口令像是叫他去丟垃圾、拿個東西,會嗎?」醫生再追問。阿嬤搶著說:「夭壽喔,怎麼會叫小孩去做這些事?我們家小孩很乖,才不會亂動手勒」。
不是每隻慢啼的都是大隻雞!兒童發展遲緩發生率約為6-8%
說到這,阿嬤材發現了醫師有點不對的表情,並說:「醫生啊,你不用太緊張啦,我們有問過厝邊,人家他們生了三個小孩。這個叫『大隻雞慢啼』,小時候慢人家一點,長大以後就會比人家還要厲害啦!」
「為了說服大人這個一歲半的孩子,目前發展速度可能比有些十個月大的孩子還慢,需要進一步安排做發展評估,花了好大的功夫。」王韋力最後拿出自己的全家福照片,證明自己是三個孩子的爸爸、不輸給那個鄰居,阿嬤和媽媽才終於勉強同意接下來的發展遲緩評估轉介。
王韋力醫師表示,健康的孩子,不只是身體,也要在認知、動作、語言溝通、心理社會與生活自理能力都要同樣穩定發展。世界衛生組織統計兒童發展遲緩的發生率大約是6-8%,台灣每年平均大約有一萬五千名嬰兒有這樣的問題,除了定期讓兒科醫師檢查,父母的觀察與注意也是很重要的!
(延伸閱讀:別忽略發展遲緩警訊!兒童健康手冊增加篩檢項目警訊標示、視力表,孩子有異狀要儘早就醫找原因!)
(延伸閱讀:在家一條龍、在外一條蟲,孩子出門判若兩人,於社交場合焦慮不安、不敢與人互動,可能罹患「選擇性不語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