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中必須洗手很多次或洗很久,出門前重複檢查門鎖、瓦斯爐、插座……小心!這樣可能是強迫症
從國中起,小華腦中常自動浮現自己可能會被感染性病或生其他疾病,因此洗手頻率激增,隨著年齡增加,強迫症狀愈加嚴重,只要一有這個想法,沒能立即洗手,就會焦慮到坐立難安。
在學校時,常離開教室至廁所洗手,通常得洗5次以上,才會回到教室。回家後,還是重複洗了好幾次,家裡每週必須更換一次洗手乳、沐浴乳和洗髮精。
由於不斷清潔雙手,小華的雙手變得敏感,容易破皮、紅腫和發癢,最近強迫症狀更為明顯,到了捷運或是外面餐廳,坐椅子之前,必須先擦拭三次,或是用毛巾墊著,然後才敢坐下。至於公用馬桶,更是不敢使用。
國泰醫院精神科臨床心理師薛媛云表示,小華洗手頻率之高,已經不是一般潔癖所能解釋,而是強迫症,出現強迫思考、強迫行為,進而引發焦慮的情緒。
臨床常見的狀況是,強迫思考症狀為擔心紙張和書本是否排列整齊、害怕說出特定的數字(以4、13最為常見)、擔心自己有褻瀆神明的想法,而遭受懲罰等。至於強迫行為係因壓抑強迫思考所帶來的焦慮情緒,想使焦慮情緒下降,而發展出來的行為或其他的想法,而這樣的行為有時會帶點儀式化,又稱「儀式化行為」,如果進行時,被打斷,就必須重新來過,沒完沒了。
例如,一天中必須洗手很多次或洗很久,出門前重複檢查門鎖、瓦斯爐、插座。利用禱告來抵銷強迫思考、特定數字的日子就不出門、在一定時間內重複走同一段路、經過廟宇或教堂一定要進去參拜等等。
薛媛云說,強迫症患者都知道自己的想法是不合理的,但仍無法控制自己的思考,且會出現強迫行為,這當然會嚴重影響到社交、工作,以及與家人朋友之間的互動,關係變差。
值得注意的是,強迫症患者屬於憂鬱症高風險族群,薛媛云提醒家長,如果發現孩子經常出現某些重複動作,就應積極陪同就醫,透過藥物、認知行為治療、行為治療,改善症狀,要是過了好幾年才接受治療,則治療效果較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