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孩子說他恨弟妹!爸媽先別嚇,介入手足衝突12個原則,幫助孩子辨認、接納、消化憤怒
(2021.12.更新)「我恨她,爸爸,我不知道為什麼,但我就是恨她。——四歲的哥哥」、「我當然愛她,雖然她有時候很煩,但她是我妹妹。——同一個哥哥,在十歲時說的話」
幫助孩子辨認、接納、消化自己的憤怒
聽孩子說恨另一個小孩,是很令人害怕的。由於我們在兒時大多對「恨」有一些恐怖的經驗,我們往往會被小孩的憤怒嚇到。「恨」是很強烈的字眼,如果你被這個字激怒了,那麼,你的孩子必定會常使用它。其實孩子就是在表達他有多暴怒,請回應他的暴怒。如果你只是叫他不准在家裡說「恨」這個字,那將可以預見以後他生氣都會說出這個字。父母的激烈反應對孩子而言實在難以抗拒。
「恨」不等於生氣,甚至也稱不上某種感覺,恨比較像是一個我們認為可以自我保護而選擇的「立場」。
一個人選擇什麼樣的立場上,其他人無可置否,我們只能回應驅使他選擇這立場的感覺。切記,憤怒是為了防衛更難忍受的感覺,例如恐懼、受傷或悲傷,協助孩子們辨認憤怒背後的感受,讓他們知道可以怎麼消化這感受,而不是對外發動攻擊。
同時,讓孩子知道他憤怒不代表他是壞蛋,這會幫忙他接納自己的憤怒,並能渡過這一關,而不是卡在情緒裡。
不要被孩子的話牽著鼻子走
那麼,如何回應呢?不要被孩子們所說的話牽著走,認可孩子們憤怒中的力量,但深入憤怒,同理他背後脆弱的感受(例如悲傷、孤單、嫉妒或恐懼)。
「你恨妹妹呀?我聽見了,有時我們真的會因為她的出現而非常生氣,我也知道你對我也好生氣,因為我在妹妹身上花很多時間。你比較希望只有我和你就好,現在有很多事情不一樣了,我常要忙著照顧妹妹,這讓你很難過。我想有時候你覺得自己被晾在一旁了?來我這裡,我們抱一抱,你可以告訴我你的難過和生氣。等你覺得可以的時候,我要親親你的小鼻子和小腳趾,我們來玩癢癢遊戲,就我們兩個,就像你還是小寶寶的時候那樣。」
如果你的孩子已經聽懂了,而哥哥姊姊當著他的面說恨他,事情會比較複雜一些,你一樣以同理的態度回應,但同時要點出他的心情,善用你的解釋來為他們之間搭起橋梁。
「你現在很生氣,所以才用了『恨』這個字,這是一個很強烈的字眼,我了解你有多難受才會講出這個字。你再怎麼生氣都可以的,只是這樣的話語很傷人,你能先不要用這個字,說說是什麼讓你難過嗎……有時候你和布蘭登會對彼此非常生氣,氣到你們誰也不想把事情處理好,這就是『恨』的意思,對嗎?你們一點都不想要讓事情變好,我知道你們有多生氣了。當我們很氣某個人,會忘記我們對他的愛,但我們心底還是愛著他的,只是愛暫時不見了,就像太陽被雲擋住那樣……我們何不先讓彼此都靜一靜,等一下我再協助你和布蘭登把話說出來,講講為什麼你們這麼生氣。不論如何,我們都是家人,我們會把事情處理好。」
保持同理心,並設立清楚的限制
如果你的孩子繼續對手足說「我恨你!」或當著手足的面告訴你「我恨她!」該怎麼辦?保持同理心,並設立清楚的限制。
「我聽到你非常生氣,你隨時可以告訴我你有多生氣,但弟弟現在聽得懂你說的話,像那樣的話是很傷人的。聽到你這麼說真的會讓他很難過。你可以告訴我你有多生氣,你也可以讓我看看你用槌子敲打小工作台、或打娃娃、或畫一幅圖,我會陪著你的,但如果你想講傷人的話,你必須私下、在弟弟不會聽到的地方告訴我。」
很重要的是,你要告訴孩子,藉敲打的方式把生氣化為行動,並不會帶來療癒。事實上,研究顯示,肢體攻擊會增強憤怒的感覺。真正的療癒來自孩子有機會展現他更深的感受,以及能得到你同理的回應。你的理解為孩子創造足夠的空間,好讓憤怒背後的眼淚與懼怕可以浮現,一旦他感受到這些,便不須憤怒或仇恨當擋箭牌了。
如果孩子們對著手足大叫「我要殺了你!」該怎麼辦?他正在用他所知道最強烈的字眼來讓你理解他內在的感受—且因為現在,正當他處在戰或逃模式的這一刻,弟弟和你在他眼裡都像是敵人,然而你可想見,受他怒火轟炸的對象需要你的再保證:「是的,我聽見哥哥說要殺了你,他現在氣壞了。你不必擔心,我不會讓他傷害任何人的,就算他再生氣,你都會是安全的。現在哥哥心裡非常難受,我會盡我所能幫忙他。」
(延伸閱讀:即將迎接二寶出生,但孩子準備好當「老大」了嗎?)
(延伸閱讀:有手足會讓孩子更好嗎?讓「互相競爭」的手足,成為使「彼此進步」的隊友 !)
介入手足衝突的12個基本原則
當小孩還在鬥嘴時,而我們還沒介入(或者我們有試著介入),雙方的火氣不斷升溫,演變成語言或肢體的暴力,你應該怎麼做?1.站到孩子們中間,讓他們兩個分開來,防止進一步的暴力。「喔!停止!」把手伸到臉頰的高度,或將手放在孩子們的肚子上,阻止他繼續往前進。
2.讓雙方感覺比較安全,因此能讓他們停止攻擊。深呼吸,以平靜的聲音說話,摸摸每個孩子,讓他們可以感受到與你的連結,並能感覺到安全。
3.如果孩子有受傷,安撫他。讓他舒服一點,使用繃帶與冰塊,同理他。如果孩子傷得太嚴重,你也真的很難給攻擊的那個孩子好臉色,把受傷的孩子帶進浴室或其他房間,以避免你對發動攻擊的孩子吼叫。如果你能就事論事地與攻擊的孩子互動(「喔,這一定很痛,快點,盧卡斯,去拿冰袋過來!」),你也會幫忙他從「打傷別人的壞孩子」變成「可以修補錯誤的、幫得上忙的孩子」,如果想預防往後類似的攻擊事件,這樣的轉變是非常重要的。
4.端視孩子們有多難受,可能需要一些冷靜時間。但不要把他們趕回自己的房間,繼續和你待在一起,會讓他們感覺比較安全。你的目標是要教他們自我冷靜的能力,好讓他們可以學會從難受中轉換心情,並能夠在生活不如意、不順心的時候調整自己。你可以說:「我知道你們兩個都非常生氣,我想聽聽是什麼讓你們這麼難受,我們先冷靜幾分鐘,這樣我們才能好好講話。盧卡斯,請你坐在沙發上。察爾斯,請你坐在這張椅子上。現在,我們一起做三個深呼吸……把氣吸進肚子裡……再隨著吐氣,把生氣吐出來,好,再一次。」
5.把孩子們聚在一起,雙手環繞在他們身上。這麼一來,當你在和一個孩子說話時,另一個孩子也能夠感覺與你有所連結。
6.給每個孩子說話的機會,並把你所聽到的再回應給他們。仔細傾聽、同理與解釋。「盧卡斯,你打他是因為他弄壞了你的消防車階梯?……你很難過!」、「察爾斯,你並不是故意要破壞的?……你原本只是想拿起來看一看?」
7.重申家庭規則。「不能打人,打人會讓人受傷。」
8.避免靠邊站,即使你認為其中一個孩子明顯是對的。就算其中一方受傷了,也是如此。孩子知道自己傷到手足是錯的,你只是重申這個規則罷了。
9.指導孩子雙方去向彼此說出自己的感受或渴望。「你可以告訴哥哥『別打我!』」、「你可以告訴弟弟,如果他想要拿你的消防車,他必須先問過你。」
10.如果其中一個孩子發動攻擊,重新引導他表達自己的感受,而不是他怎麼想對方。「你很蠢耶,察爾斯!」「盧卡斯,告訴弟弟你想要什麼、你感覺如何,而不是現在你覺得他怎麼樣。」「我希望在你拿我的消防車之前先問過我!現在梯子壞了!我覺得很難過!」
11.指導孩子重述一次對方的感受。「你剛剛聽到哥哥說什麼?」
12.點出修復、彌補的可能。「你們兩個人都很難過,兄弟原本是相親相愛的,不是像這樣互相傷害,你們可以怎麼做來讓事情變好?」
當有個待解決的問題,指導孩子們運用他們解決問題的能力。
.認可這問題引發孩子們強烈的感受。「盧卡斯的消防車壞了,這真的是很嚴重的事。」
.抱持信心,相信問題能得到解決。「我知道你們兩個一定能把事情處理好。」
.協助孩子們集思廣益,想出一個雙方都點頭同意的共識。
.點出問題解決。「好,察爾斯答應會幫盧卡斯把梯子貼好,看看這樣能不能固定住,這一星期,察爾斯會把砂石車借給盧卡斯玩,這樣對嗎?」
.當你重述共識時,讓孩子們握手言和,恭喜他們。「你們都有認真聽對方說話,很努力想出一個對彼此都公平的共識,你們心裡一定感覺很好,哇,我們合作無間!」
(推薦閱讀:艾莉絲2歲兒叛逆期到,警察叔叔扮黑臉也沒用…7歲女兒梨梨「用一句話」讓弟弟變乖巧,她大讚:跟女兒學了一課教養!)
(推薦閱讀:媽媽偷翻女兒筆記本哭了:「我就知道你都不愛我,我下輩子再也不要當你的孩子…」才知看似懂事的老大,需要的愛其實跟老二一樣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