腸套疊發生時,寶寶哭鬧不休,務必緊急就醫,避免引發腹膜炎
「大腸包小腸」是台灣著名夜市小吃,但對於兒科醫師來說,最怕的是幼兒「腸套疊」,要是家長延遲送醫,腸道阻塞過久,小病童拉出「草莓果醬」(血便),處理起來將更為棘手。
4個月大的小BABY,持續哭鬧,新手爸媽起初以為寶寶只是撒嬌,要大人抱抱,但哄了許久,還是哭不停,連奶都不吸,媽媽覺得不對勁,立即抱著孩子至急診室。
中國醫藥大學新竹附設醫院兒科主任陳思融表示,典型腸套疊好發在6個月以上到3歲小孩,是小兒常見的腹部急症之一,一段腸子被推擠到另一段腸子裡,可以是大腸套入大腸、小腸套入大腸、小腸套入小腸,甚至是小腸套入小腸後,再套入大腸的「連環套」。
陳思融說,目前仍不清楚腸套疊發生的真正原因,小小孩並無表達能力,只能以嘔吐、間歇性哭鬧,食欲明顯改變等症狀為表現,家長要是不當成一回事,腸套疊時間拖延過久,病童就會拉出血便,有如「草莓果醬」。
陳思融指出,如果出現如「草莓果醬」般的便便,則表示病情嚴重,此時腸道組織缺血,黏膜糜爛壞死出血(血便),如未妥善處理,恐導致腸壁破裂穿孔,引發腹膜炎;若發炎感染擴散到全身,將造成敗血症休克。
在診斷方面,中國醫藥大學新竹附設醫院急診室主任游俊豪表示,通常超音波一掃,就能確認腸套疊,一旦確診,就必須在最短時間內進行手術,執行「顯影劑灌腸復位術」,僅需10分鐘。
陳思融表示,手術是治療腸套疊的唯一方法,只要及時動手術,預後良好,以該名小寶寶為例,術後不久,腸道功能恢復正常,就能正常解便,不再哭鬧。
陳思融提醒家長,如果孩子出現哭鬧、躁動、嘔吐、食欲變差等疑似腸套疊症狀,務必緊急就醫,千萬不能拖,一旦拉出「草莓果醬」,顯示病情危急,必須住院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