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生病去醫院怕感染,不去又擔心變嚴重,醫師提醒:定期檢查如期進行.疾病視狀況選擇就診醫院
新冠疫情的肆虐,改變了許許多多的大小事,隨著疫情的發展,從不習慣改變,一路成了日常習慣,光是戴口罩一事,許多小小孩子都已知道出門要戴口罩,甚至還有防護面罩。
至於在就醫方面,大家多抱持能不去醫院就不去醫院,但真的有問題時,也不能不去就醫,畢竟嬰幼兒與成人不同,大人不舒服可以忍,但嬰幼兒一旦不舒服,最直接的表現就是哭鬧不休,特別在怎麼安撫都沒有用時,必然讓父母心慌意亂,莫不希望馬上就有兒科醫師能幫孩子看看怎麼了……
不過,以現在的狀況來說,就醫的便利性可能不比過去,鈞安婦幼聯合醫院醫療副院長陳英堯表示,「因應疫情升溫,全台實施三級警戒時,不少收治新冠肺炎確診患者的醫院為維持醫療量能而降載,減少了門診服務,有的醫院網頁甚至連門診表都暫時拿掉,想要看診也難以知道是否有開診」。即使是基層診所,也多採預約制,不再像過去,只要在看診時間,都能隨到隨掛。
不同狀況的就醫建議
雖然知道能不去醫院就不去,讓抵抗力還不好的寶寶免於感染風險,但該去的時候,還是要去,陳英堯醫師表示,「定期的預防接種與健兒門診,應該如期進行,建議就近選擇兒科診所」。
至於生病,則依狀況而決定是到診所或大醫院就醫:
♥兒科診所
若是寶寶不舒服,則看狀況,輕微的話,先到診所就醫,「如:才發燒不久、活動力還好,有症狀:包括呼吸道、腸胃道、臉上出疹子、尿布疹、眼睛紅、鼻淚管阻塞、耳朵不適等」。
♥大醫院兒科門診
陳英堯醫師強調,「寶寶一直病懨懨的樣子,精神活動力不好,可能就必須到大醫院就診了」,這時觀察可能有的症狀,包括:發燒已經兩三天,仍然在發燒、呼吸道症狀嚴重到有喘的狀況、氣喘、持續拉肚子伴隨嘔吐或食欲不佳等等,建議直接到大醫院的門診就醫。若為求方便先到診所,也不是不行,但診所醫師評估後,可能還是會建議轉診。
他表示,「一般呼吸道、腸胃道的疾病,發燒多可在兩三天退燒,但發燒超過兩三天,可能就不是一般的呼吸道疾病了,也許是肺炎、流感、腸病毒或新近的新冠肺炎等,務必要小心以對,最好到大醫院檢查為宜」。
♥大醫院急診
若是在沒有門診的時間時,孩子出現突發的問題,「就以送急診為主」。陳英堯醫師表示,掌握送急診的評估原則為:活動力不佳或有可能有重症危險。他進一步指出,可能有重症危險的狀況:
.小於3個月的嬰兒發燒:尤其是新生兒滿月前有發燒狀況,可能受到來自於母體或環境的細菌或病毒所感染,務必小心以對,通常會收住院觀察。他補充,雖然寶寶體內還有來自媽媽的抗體,但因免疫功能還不健全,得到嚴重疾病的機會較高,加上不具口語表達能力,肢體語言也不明顯,一定要當危急狀況來處理。〈推薦閱讀:了解新生兒7個特殊生理狀況,掌握7大危險徵兆,發現異常儘速就醫〉
.從頭到腳出現的危險徵兆:腦部有問題時,出現頭痛、嘔吐,若有發燒,可能是腦膜炎;心肺有問題時,心跳慢或不規則亂跳、嘴唇發黑或臉色蒼白、呼吸急促或喘,甚至呼吸暫停,還有咳嗽不止、咳到出血;肢體則有抽筋或雙腳無力;脫水(哭沒有眼淚、沒有小便)、哭鬧不安、眼神呆滯等等,都是危險徵兆,應立刻送急診。
嬰幼兒可用血氧機嗎?
由於新冠肺炎患者容易有低血氧的症狀,讓大家開始注意自身的血氧濃度是否有不足的現象,一時之間,造成血氧機賣到缺貨!但這種血氧機是否適合嬰幼兒使用呢?
陳英堯醫師表示,一般的血氧機可能因為血氧濃度太低而無法確實偵測,必須具有醫療器材許可證字號,才是合格可偵測血氧濃度的血氧機,「醫療用的血氧機,透過紅外線感應血流飽和度計算血氧濃度」。使用方式是夾在手指上以進行偵測,嬰幼兒的手指太細太小,手指型血氧機無法好好夾住,難以得到準確的偵測結果。
「醫」定要回診的4種狀況
然而,再怎麼不想去醫院,也還是有「醫」定要去的時候,陳英堯醫師指出,以下4種狀況「醫」定要回診:
1.診所就醫:「當症狀沒有改善,甚至出現惡化的時候,務必回診,例如:看診後,也服藥了,仍然發燒兩三天,有必要再次接受評估」,因為有時是病程才開始,寶寶因發燒而被帶去看診,其他症狀還不明顯,醫師依據初步判斷給予處置,但隨著病程的進展,症狀明顯了,病情也有了變化,因此,需要再次就醫評估,進行更為精準的診斷,以及給予應有的處置。
2.出院回診:剛出院或接受完手術後,務必按照醫囑回診,確認復原狀況。
3.特殊檢查:必須在大醫院進行的檢查,如:部分的抽血項目、電腦斷層攝影、核磁共振等。
4.重大傷病或慢性病:這些患者都是需要定期回診,「如果狀況穩定,可就近在診所拿藥;若狀況不穩定、有復發的情況時,則必須到原就診醫院回診」。
疫情期間就醫提醒
陳英堯醫師指出,萬一真的有就醫的必要時,做好防護工作,倒也不必過分擔心,他有以下提醒:
1.善用預約或醫院APP:可透過預約或醫院APP掌握就診時間,差不多時間再到醫療院所,避免因候診時間較長,而增加暴露在風險中的機會。
2.戴口罩或面罩:幫寶寶戴上口罩,若寶寶年紀太小,可戴面罩阻隔;或是使用推車時,加裝防風罩。
3.就近看診或自行開車:最好能就近看診,省去往返途中可能會有的接觸風險。無法就近看診時,建議自行駕車前往看診醫院,避免搭乘大眾交通工具。
4.隨身攜帶酒精:出門在外,總是會觸摸到各式物品,在無法隨時洗手的狀況下,就可利用酒精予以立即的消毒。他提醒,「儘可能不要用手觸摸眼鼻口」。
5.返家後換衣洗手:回到家後,換下外出衣物並洗手,避免接觸殘留在衣物上的病菌。
嬰幼兒適合視訊看診嗎?
疫情期間,為避免到醫院候診時的群聚、外出時的感染風險,健保署推動「視訊診療門診」,但「隔空」的視訊看診適合嬰幼兒看診嗎?陳英堯醫師表示,「嬰幼兒應該不適合視訊看診,因為他們不會表達,而且要進行全身身體檢查」。
他指出,常常被父母問「小朋友最近常常抓耳朵,是否有問題?」要知道是否有問題,必須用耳鏡看耳朵才知道;咳嗽的問題,也是要聽診才知道是否有氣管炎或是肺炎;又如皮膚疹子,有時透過視訊並無法看清楚是怎樣的狀況;再如健兒門診中的兒童發展評估,必須要全身檢查肌肉張力。
由於兒科疾病往往並非單一器官有問題,因此,每一項疾病都需要完整的檢查與診斷。以發燒、喉嚨痛為例,兒科醫師對病童必須進行「從頭到尾看一遍、聽一遍、摸一遍」,包括聽心音、看喉嚨、耳朵、摸腹部等基本身體檢查,以確認病因。但在視訊看診中,完全無法進行這些檢查步驟,自然影響診斷的正確性。
【延伸閱讀】
小心!7大嬰幼兒危險病徵,別讓你的輕忽延誤孩子的就醫時機!
腸病毒奪命!女童「嘴破發燒2天」不到12小時病逝,醫師照X光肺竟白掉一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