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大男嬰嗆奶送醫,醫卻從氣管夾出「衣服標籤」,醫護全看傻眼!呼籲育兒環境,家長得再三留意
懵懂孩子看到小東西就喜歡往嘴裡送,無論是電池、玩具小零件、成年人的藥品、磁鐵……等,一吃下去恐造成胃出血、卡在氣管導致窒息,最不理想的狀況是還有可能有生命危險!因此,在有嬰幼兒的家庭,我們時常提醒物品要放置在孩子無法取得的地方。
中國寧夏回族自治區,日前發生一名9月大男嬰因嗆奶窒息,被緊急送往醫院搶救。經過一系列緊急處治,男嬰的狀況逐漸穩定,但肺部膨脹不全的情形卻愈發明顯,這奇怪的現象,讓醫療團隊判斷,這與一般的嗆奶情況不太相同。
氣管可能存在異物賭塞,一檢查發現竟是「衣物標籤」!
當孩子被送達兒童醫院兒童重症監護室(PICU)後,醫護人員立即做緊急處置,當嗆咳的基本處理完成後,原本預期男嬰的情況會好轉,卻沒料到孩子的肺部不張症狀更加明顯(如果只是嗆奶,並不會出現類似情況)。
結合過往的診療經驗,從症狀反推原因,醫師認為,男嬰的氣管可能有異物堵塞,於是立即求援內視鏡權威,決定使用最小號的氣管鏡進行探查。
果不其然,他們在鏡頭剛進入右支氣管開口處,發現一團白色異物,性質不明,由於男嬰的氣管細小,取出異物的手術非常困難,好在經過醫師專業的技術下,歷經了1個多小時的手術,順利取出異物。
隨著異物的取出,男嬰的肺通氣數據瞬間改善,生命跡象穩定。此時,醫護人員各個材都鬆了一大口氣。醫師們都很好奇,卡在男嬰氣管的到底是什麼物品,原來那並非是嗆咳時吸入的食物,而是一團塑料,大小約1cm×1.5cm,打開一看,竟是一塊衣服標簽,且上面字跡清晰可見。
孩子不知不覺吃進嘴巴裡,家長難以察覺
對此,特別提醒家長日常生活中對孩子的看護要更加注意,尤其是歲段較小的寶寶,完全避免讓他們有機會接觸細小物件的機會,以免孩子抓在手裡玩耍時誤食。當寶寶發生嚴重梗塞時,即使躺在床掙扎,家長也不易察 覺,因此小兒急救之首要重點就是「預防意外的發生」。然而,如果不幸發生寶寶被異物嗆到的狀況,建議可採取「嬰兒版哈姆立克法:背擊胸壓法」,主要有兩個動作,說明如下。
1.背擊
首先要注意寶寶安全,固定好嬰兒柔軟脆弱的身體和頭頸部,會比急著執行動作來得重要。以虎口抓住寶寶顴骨,手臂對著其胸腹部呈一直線靠著,輕輕翻轉讓背部朝上,其雙腳分開夾在成人手臂間;之後靠在大腿上稍微向下傾斜。至於背擊處在兩側肩胛骨下緣連線的中間處,然後以手掌根部對準此處,從高度30~40公分處,施以扣擊動作連續五次。
2.胸壓
背部扣擊之後,用另一隻手掌包住嬰兒後腦勺,手臂靠著背部,雙手夾穩,緩緩地將寶寶轉身;接著,再將其雙腳分開夾在成人手臂間。至於胸壓處在兩乳連線中點的下方,然後以食指和中指,在此處快速且連續按壓五下。
上述動作需接連反覆執行,直到寶寶發出聲音(如哭鬧或咳嗽)為止,代表異物梗塞狀況已被排除;但父母需馬上檢視口腔,如有明顯可見且容易取出之異物建議取出,但若是隱約看得到卻不好拿的話則不建議嘗試,以免異物再次被推進呼吸道造成二次梗塞,這時只要採側抱姿勢密切觀察,並送醫進一步檢查是否有吸入性傷害及背擊胸壓後的合併症。如果反覆執行背擊胸壓到寶寶四肢癱軟、失去意識時,則需立即進行嬰兒CPR(叫叫CAB)。照顧幼童本來就不是一件輕鬆的事情,要讓孩子安全的成長,都需要照顧者一次次的小心與謹慎。
(延伸閱讀:誤吞彈力球21天後,1歲童去當小天使了...致命連環錯誤:無照保母、環境不安全、不懂寶寶哈姆立克急救和CP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