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便祕沒有都一樣!中醫依虛實治療有別,藥物之外.也能以推拿改善狀況
一位媽媽抱著兩歲的小妹妹步入診間。妹妹自出生起就容易便祕,常需2~3日才可解便,而且每次大便常呈現顆粒狀像羊咩咩的大便,時常造成肛門疼痛流血,讓小妹妹十分害怕上廁所,大便時總會嚎啕大哭,更讓便祕變本加厲。妹妹曾多次因肚子痛住院,西醫X光檢查常見到腸道中積滿糞便。媽媽亦經常帶黃小妹妹至兒童腸胃科求診,服用軟便劑後,便祕獲得改善,但停服西藥後,便祕又復發,讓媽媽十分苦惱。
小於一歲常見急診原因
便祕在幼兒與孩童中十分常見,常影響孩童的生活品質及生長發育。研究統計指出,便祕引起的相關症狀,是小於一歲的嬰幼兒至急診就醫的最常見原因。在嬰幼兒即有便祕習慣的小孩,到孩童時期,更容易受便祕所苦。最常發生便祕的三個階段,是開始食用副食品、廁所訓練,以及開始上學時。〈推薦閱讀:幼兒如廁訓練可善用8大技巧,讓孩子更有意願去學!〉
便祕雖不是危及生命的病症,但若排便不通,時間一久,除了易引發急性腹痛,也可能影響腸胃道養分吸收,影響日後孩童的生長發育,甚至是睡眠情況。〈推薦閱讀:寶寶便便有異常嗎?便祕問題最常見,養成均衡飲食與排便習慣很重要〉
西醫觀點.次數減少與排便困難
在西醫的觀點中,便祕是指排便次數減少,如:一週排便次數少於3次以下、大便乾硬粗大,或排便困難,如:屁股疼痛等。絕大多數的孩童為功能性便祕,即可經由飲食改變與行為訓練等改善。
常用的西醫藥物治療包括軟便劑Magnesium Oxide(氧化鎂)、緩瀉劑Lactulose(樂多)或用甘油球灌腸。此外,也需衛教孩童養成定時排便的習慣,以鼓勵的態度而非斥責,多喝水與食用蔬果,規律的運動等。〈推薦閱讀:孩子餵食困難,父母好煩!吃不好,小心腹脹、便祕、腹瀉通通來,讓孩子養成進食好習慣需要父母耐心相伴〉
中醫觀點.依虛實治療有別
從中醫的觀點來看,可將幼兒便祕簡單的區分為「實」性便祕與「虛」性便祕。
「實」性的便祕,可見到大便呈羊大便般的顆粒狀。小朋友常會哭喊肚子痛,不喜被按壓肚子。中醫認為,幼兒為純陽之體,易化熱。造成實性便祕常見於體質偏熱的孩童。
此類孩童常見怕熱流汗、喜歡吃冰飲、嘴巴口氣較重、晚上睡覺喜吹電扇冷氣、流汗踢被,影響夜間睡眠品質。另一個原因常與母親懷孕時期的飲食習慣有關。若母親在懷孕時喜吃辛辣等刺激之物,也易化作胎熱,影響寶寶體質,造成寶寶出生後易便祕。中醫的治法多用清熱消導藥物,如大黃,芒硝等。
「虛」性的便祕,常見於體質偏虛的孩童,常見原因為養分吸收功能不佳,或是大病之後。氣不足則推動大便的力道不夠,血不足則津虧,腸道就會像乾涸的水道,讓糞便堆積停留無法推動。
此類孩童常見體型瘦小,面色蒼白不潤澤,說話小聲,容易感冒,或是嘴唇乾裂,大便乾硬。中醫的治法多用生津潤燥藥物,中醫又稱「增水行舟」法,如玄參、麥冬等,同時搭配補養脾氣的藥物,如黨參、白朮等,幫助運化腸胃道。
改善方式
便祕引起的「肛裂」,應如何處理?不配合吃藥的小孩,又該如何改善便祕?以下提出說明:
肛裂處理對於肛裂的部分,可以使用中藥(白芷、生大黃、當歸、紫草、黃蠟等)製成的紫薰膏,不含類固醇成分。其中,白芷、生大黃、紫草有抗發炎的作用,當歸與黃蠟可潤澤肌膚,幫助傷口癒合。以紫薰膏塗抹於幼兒肛裂的傷口,可緩解孩童上廁所的不適感與恐懼。
推拿按摩
對於不喜歡中藥味道,配合度不佳的幼童,小兒推拿是一個不錯的選擇。除了可以改善孩童的便祕或是腸胃道不適,平時按摩也能增進腸胃蠕動與吸收。家長可視孩童對按摩的接受度調整力道,視情況加用乳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