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發展里程碑:3歲~3歲3個月】學齡前是大腦神經發展的黃金期
發展指標重點
3歲後的孩子,對於抽象事物的掌握能力更佳,像是方位、因果關係、部分與整體,且能回答較簡單的問句,並用口語表達想法和需求。
進入幼兒園後,孩子與同儕互動的機會增加,也已經能夠和其他同儕交換玩具玩耍。此外,想上廁所時,也會自己到廁所如廁了。
粗動作
走路及跑步已經十分穩定
能獨自坐上兒童三輪車並踩動踏板。走路時,雙手會交互擺動。能夠接住直徑20公分小球。帶寶寶出門買菜或到公園散步時,就能讓寶寶騎車出門,但也要注意速度不要太快,多練習騎車,不僅可鍛鍊身體,也促進手、眼、腳的協調。
精細動作
身體兩側整合提升,可以嘗試進階的手部操作活動
會打開、蓋上小罐的蓋子。會依模仿畫出十字。可嘗試拼出4~6塊簡單圖形的拼圖。能夠沿著紙的邊緣塗上膠水,並翻面黏到另一張紙上。陪寶寶一起捏黏土、揉麵團,將能提升手指運用和力道控制的技巧。
聽力及語言
正確回應簡單問題
孩子已能回答簡單的問句,如:「你在做什麼?姊姊在哪裡?這是誰?」懂得使用否定命令句,像是「不要做……」。3歲前大多是訓練口語表達,3歲後因已具備一定程度的複述能力,能開始書面語言的學習,以及背誦家人的姓名、電話、住址等。
情緒及社會性
開始建立常規規範
能和其他小朋友交換玩具。認知到自己做錯事,並經思考後道歉,向對方說:「對不起」。在幼兒園或家裡有至少一個要好的同伴。鼓勵寶寶和其他孩子一起玩球,面對面將球滾到對方面前,也能培養孩子們相互合作的意識。
認知
注意力進步,更具思考力
可依序模仿至少2個肢體動作。較能夠集中注意力到靜態遊戲,能自己玩一種遊戲或玩具至少4~6分鐘。準備一些火柴棒、棉花棒,擺出正方形、長方形等各種不同形狀,讓寶寶模仿著擺放後,也嘗試自己創造圖案。
提早問醫生
雖然不少孩子開始進入幼兒園就讀,但父母依然是孩子的語言啟蒙師,不忘多讓孩子在自然有趣、溫馨且好奇的環境下,自然而然發展語言能力。平日可藉由扮家家酒、親子共讀的活動,增加孩子口語表達的機會。
若父母不知要跟孩子說什麼才好,建議善用手機將家中成員、居家環境一一拍下並沖洗成照片,再DIY成小書,因為這本小書的內容都與家人有所連結,正是孩子有興趣的好材料,以此當故事的題材,相信能夠開啟孩子的話匣子。
如果孩子有以下情況,可以諮詢醫師的建議:
.手眼協調不良
.不愛說話
.不會問問題
.孩子對其他孩童沒有興趣,也不會一起玩
專家小叮嚀
.假扮遊戲情節更加豐富,常會重現家中、學校、故事書、電影、卡通內的經驗等等,可與爸媽、手足一起在生活中累績、演練劇本。
.建立遵守常規和原則的過程,寶貝可能會有較多挑戰和情緒的表現,例如哭鬧、不願配合,您可以減少壓迫感,回應孩子當下情緒後,再給予期望行為的直述肯定句,例如:「不要跳」→「在地上跳」。
.安兒康小兒專科診所職能治療師李姿潁建議,親子共讀時,可以留更多的機會,鼓勵孩子看圖說故事。孩子在說的過程可能會有很多重複的字詞,爸媽不必過度要求正確及完整性,避免減低孩子的自信心,可以更重在孩子願意思考及表達的動機。
.親子共讀中,運用誇張語調、配合手指、放慢速度說,並適當「提詞」、並且「留白」,如:「貓咪躲在___」,誘發孩子回想和思考。
更多幼兒發展資訊,請上:明怡基金會X親子天下 陪伴孩子成長,掌握兒童發展關鍵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