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嬰兒> 嬰兒照護> 寶寶皺眉是心情不好嗎?簡單讀懂寶寶表情背後的涵義

寶寶皺眉是心情不好嗎?簡單讀懂寶寶表情背後的涵義

寶寶在學會說話之前,只能藉由情緒、動作等方式,對爸爸媽媽傳達出自己的喜怒哀樂與需求,但也並非一舉一動都有其意義,爸爸媽媽應針對孩子的年齡發展,推測寶寶此時的行為可能具備了什麼含意,才能與孩子進行有效溝通。

    溝通並非僅止於言語上的傳遞,任何一個眼神、姿勢及五官變化,都能告訴對方自己目前的狀態,對於學齡前的寶寶來說,爸爸媽媽不妨從寶寶的臉部表情、手腳動作和聲音,來判斷孩子的行為目的。

推薦閱讀:寶寶把情緒寫在臉上,就看父母有沒有讀懂

語言發展|能力|說話
(剛出生的寶寶,經常用「哭泣」來表達自己的生理需求。圖/shutterlock)

剛出生的寶寶,經常用「哭泣」來表達自己的生理需求

    寶寶剛出生時,與外界的互動其實非常少,多藉由視覺、聽覺、溫覺和痛覺等等來接收訊息,因此,當寶寶產生各種生理需求時,都會直接用哭泣來表達,久而久之,當寶寶發現,只要他一哭,就會有大人來餵他喝奶或是拍拍他,在學會說話之前,寶寶就會經常喜歡用「哭」的方式,來引起爸爸媽媽的注意。

未滿3個月大的寶寶,臉部表情並不具特殊意義

    不過,相信有些爸爸媽媽也曾看過寶寶皺眉,或是突然露出微笑的表情,認為寶寶可能覺得困惑或是高興,但對於3個月以下的寶寶來說,通常這些臉部表情都不具有特別的意義,所以爸爸媽媽也不必認為寶寶皺眉就是代表心情不好。

語言發展|說話|寶寶
(未滿3個月大的寶寶,臉部表情並不具特殊意義。圖/shutterlock)

未滿3個月大的寶寶,出現碰觸身體器官的行為也不具溝通意義

    同樣的,若是未滿3個月大的寶寶,出現揮舞手腳、抓四肢等碰觸身體器官的行為,也不具有和大人溝通的意義。

    等到寶寶3~6個月大的階段,才會漸漸發現自己舞動四肢時,大人會有驚奇、愉悅及語調上揚等反應,這也將更進一步刺激寶寶重複這些行為,待之後寶寶情緒激動時,也就自然能利用手腳配合較大幅度的擺動。

4~6個月大的寶寶,笑容及聲音都開始具有溝通性

    寶寶出生後,除了哭泣和露出無意識的微笑之外,一般到了4~6個月大的時期,因喉嚨肌肉逐漸發育成熟,有些孩子會開始發出「咯咯」的笑聲,久而久之,當大人因為他的行為而露出笑容,或是跑來與他玩樂,寶寶就會模仿大人抑揚頓挫的語調,讓笑聲的音頻更加豐富,使這些笑容和聲音都具有溝通性質。

    6個月以上的寶寶,會對身邊的玩具或物品出現喃喃自語的聲音,就算沒有大人陪在身邊,也能夠自得其樂,這也代表寶寶開始想主動與外界接觸。

延伸閱讀
孩子是聽不懂?還是明知故犯?觀察臉部表情就知道!
5狀況安撫寶寶情緒的妙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