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寶寶的便便看健康!便便顏色、性狀也能發現出端倪,如何判斷寶寶是便祕還是腹瀉?
年齡還小的寶寶,只會用哭鬧來表達自己的情緒,特別是當寶寶身體不適時,哭鬧狀況更是明顯,總讓家長該不知如何是好?其實寶寶的健康,可以從體重、狀態等多方面觀察,而大便也是其中之一!透過觀察嬰幼兒每天的排便狀況,以及便便的顏色、性狀,都能讓爸媽了解孩子的身體情形,並給予適當的幫助。
推薦閱讀:注意!稀便不等於拉肚子,避免腹瀉,泡奶前務必先洗手
中:觀察寶寶便便3依據
沈仲敏醫師表示,關於寶寶的便便是否異常,可由次數、性狀與顏色來觀察:
依據1.次數
滿月前,喝母乳的新生兒,一天的排便次數約7~8次,甚至高達10次,但在滿月後,隨著寶寶的腸胃道系統愈加成熟、消化酵素更健全,所以,排便的次數就會減少,有部分的寶寶2~3天排一次、有些甚至5~7天,但只要便便是軟的,就不算便祕。
配方奶寶寶在滿月前的排便次數,一天約2~3次,但在滿月後排便的次數較不一定,若排便質地偏硬,就要小心是否有便祕的情形發生。沈仲敏醫師表示,排便次數多並不一定是拉肚子,只要寶寶的喝奶狀況、精神活動力以及排尿量都正常,就屬於正常的生理反應。
依據2.性狀
性狀,則是指大便的軟硬程度及黏稠度。母乳寶寶的便便,因母乳乳糖含量較高,因此,便便的性狀多為稀水、糊狀為主;喝配方奶的寶寶,因配方奶的成分中,蛋白質含量較高,較不好消化、吸收,使便便形狀較為成形;待寶寶食用副食品後,有時的大便會逐漸偏硬,甚至呈現條狀。
沈仲敏醫師補充,「若寶寶的排便變化太快,比如:原本一天排便次數為1~2次,突然變成一天5~6次,又呈現稀水便,並且合併其他腸胃不適症狀,就要注意是否有腸胃炎的可能性」。
她提醒,由於寶寶滿月前的大便多是稀便,因此,較難判斷是否為拉肚子。不過,仍可以透過便便的含水量與排便次數是否比平常增加,或是腹瀉伴隨發燒、嘔吐等合併症來觀察。
關於寶寶的便便是否異常,可由次數、性狀與顏色來觀察。
依據3.顏色
根據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表示,寶寶出生後應仔細觀察糞便的顏色(請於日光或白色燈光下觀察),並與兒童健康手冊中的「嬰兒大便辨識卡」進行比對。寶寶正常的大便顏色為黃色(金黃色)或綠色,但若是白色(灰白色)、紅色或黑色,就屬於異常的糞便顏色,應儘速就醫檢查。
.白色(灰白色)
糞便的顏色,是來自膽汁的染色,如果大便為白色,表示膽汁無法正常排出,很可能是膽道閉鎖所致。
膽道閉鎖宜在出生45天內完成診斷,原則上,在60天以內(越早越好)完成葛西手術,若延遲治療,手術後,膽汁順利排出的機率也會下降。膽汁鬱積於肝內,很容易會造成肝硬化,甚至面臨早期換肝。
.紅色
稱之為「血便」,表示下腸胃道出血所致。沈仲敏醫師說明,若有鼻涕般的血絲黏液便,會先考慮是否為細菌性腸炎所造成的黏膜受損,如:夏季常見的沙門氏菌;若精神、活動力、體溫及奶量都正常,則考慮為腸胃道過敏所致;若為母乳哺餵的孩子,請媽媽注意飲食的攝取,減少攝取過多高致敏的食物,如:帶殼的海鮮、大量鮮奶或堅果類;若為配方奶寶寶,很可能需要將配方奶換成水解配方。
.黑色
表示上腸胃道出血,再經過腸胃道的消化後所導致,必須就醫檢查。
什麼是胎便?
胎兒在子宮裡吞入的羊水物質,內含脫落的細胞、黏膜、羊水等,經過消化吸收之後,就會在腸道裡形成所謂的胎便。通常會在出生後的24小時之內解大便,顏色多為深綠色或黑色且相當的黏稠;3~5天過後,因攝取乳汁的影響,顏色會轉為棕黃色,甚至是金黃色。沈仲敏醫師表示,若24小時之內沒有解出胎便,會擔心腸胃道的蠕動或結構是否出現異常。
新生兒的第一次大便,稱之為「胎便」,通常會在出生後的24小時之內解大便,顏色多是深綠色或黑色且相當的黏稠。
常見便便問題與居家照護
對於寶寶而言,常見的排便異常包括:腹瀉、便祕或脹氣等,而寶寶正處於異常的排便狀態時,家長更需注重平日的生活照護,讓寶寶遠離不適之苦,沈仲敏醫師說明如下:
腹瀉
寶寶滿月前的大便多是稀便,因此,較難判斷是否為拉肚子。不過,仍可以透過便便的含水量與排便次數是否比平常增加,或是腹瀉伴隨發燒、嘔吐等合併症來觀察。
一般來說,造成腹瀉的原因多為感染所引起。常見的病毒感染,如:輪狀病毒,但隨著輪狀病毒疫苗的普及,已減少因感染而腹瀉的機率,即使感染也能降低症狀之嚴重程度。常見的細菌感染,則是沙門氏菌,沈仲敏醫師表示,若是輕微不適,可以針對症狀治療;若嚴重者,合併血絲黏液便或高燒不退,將考慮抗生素治療。
.居家照護:平時勤洗手與注意衛生習慣,家長外出回家後,也應先洗過手、換過乾淨衣物再與寶寶接觸,杜絕將身上病毒傳播給寶寶的可能性。另外,對於寶寶而言,熟食是最好的保護,任何食物、水都要先煮過,再讓寶寶吃進肚。
便祕
造成寶寶便祕的原因,少數是「器質性便祕」,就是寶寶的腸胃道先天有異常,如:先天性巨結腸症;大多數則是「功能性便祕」,主要是腸蠕動功能異常或對飲食的不適應所引起。
針對功能性便祕,若是配方奶寶寶,容易因為配方奶成分中的酪蛋白比例較高,造成寶寶難消化而發生便祕;若寶寶吃副食品的階段才發生便祕,要考慮是否蔬菜或水分的攝取不足,以其做改善。
.居家照護:便祕時,可以選擇吃合適的益生菌,幫助孩子的腸道增加好菌,促進腸胃蠕動;寶寶副食品的食材,應選擇富含水分或纖維質的果泥、蔬菜泥,可促進腸胃蠕動並改善便祕。
家長可以試著讓寶寶養成良好的排便習慣,助於日後排便的穩定性。
此外,沈仲敏醫師補充,「家長可以試著讓寶寶養成良好的排便習慣,比如,定時上廁所」,引導寶寶發出「嗯〜」的聲音,幫助孩子的肚子用力,有助於日後排便的穩定性。
腹瀉就醫的時機?
寶寶腹瀉了,肯定很難受!爸媽的內心也一樣不好受,思考哪個照顧環結出錯了?或是當遇到哪些情況發生時,則需儘快就醫?沈仲敏醫師表示,腹瀉,最怕寶寶有「脫水」的跡象。
嚴重的腹瀉,容易導致水分及電解質流失,因此,必須讓寶寶補充電解水,以免因體內缺乏電解質,造成寶寶低血糖、電解質不平衡及脫水等狀況。她補充,如果寶寶嘴唇嚴重乾裂、排尿量比平常減少30%、腹瀉合併發燒已超過2天、甚至哭無眼淚,就須儘快就醫檢查,必要時,須接受點滴輸液補充。
延伸閱讀:
.寶寶便秘了嗎?嬰幼兒「嗯」不出來的反應和症狀,與正確的處理方法
.寶寶大便沾到衣服好崩潰!3撇步教你跟尿垢、大便、血漬等陳年頑強汙漬說掰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