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皮膚泛紅、起疹子或夜哭需要注意什麼?
「寶寶臉紅紅、四肢起疹子,是不是冷氣房太乾或空氣潮濕造成的?」、「寶寶夜哭怎麼哄都沒用,也不是肚子餓或要換尿布,怎麼辦?」醫師提醒,上述都是嬰幼兒過敏可能出現的情況,若有類似情況,爸爸媽媽應要開始積極預防過敏。
讓寶寶健康長大,是每個爸爸媽媽共同努力的目標。但寶寶不舒服,無法用言語表達,只能靠爸媽的密切觀察,為寶寶守好健康防線!阮綜合醫院小兒神經科蔡金燕醫師分享,嬰幼兒過敏的比例相當高,在診間時常看見因各種部位過敏而苦惱的家庭,而過敏兒長大的過程也比一般小朋友更為辛苦。但在過敏初期,其實爸爸媽媽能從嬰幼兒的身體表現及行為察覺徵兆,提前採取預防行動,避免過敏危機。
如何發現寶寶過敏?注意觀察這些部位
蔡金燕醫師說明,寶寶的過敏多出現在腸胃、皮膚、眼睛、呼吸道等好發部位,家長可留意以下過敏徵兆,在發現時及時處理,能降低嚴重過敏反應發生的風險:
「皮膚過敏」:皮膚搔癢、粗糙、紅腫、乾燥易脫皮,或在臉頰、四肢關節反覆出現癢疹
「腸胃過敏」:經常溢吐奶、腹瀉、便祕、脹氣、時常夜哭、腸絞痛與血便
「眼睛過敏」:眼睛泛紅、揉眼、頻繁眨眼及黑眼圈
「呼吸道過敏」:呼吸有咻咻雜音、鼻子癢、流鼻水、鼻塞,半夜、清晨易打噴嚏咳嗽
若輕忽症狀、引發「過敏進行曲」 恐影響成長發展
許多初期徵兆並不嚴重,且出現後沒多久就消失,讓家長不以為意,覺得不是太嚴重,但當過敏反覆被誘發,症狀會越來越劇烈,從單一部位症狀逐漸成為多種部位都併發症狀,讓過敏愈來愈嚴重!蔡金燕醫師表示,所謂的「過敏進行曲」,就是從腸胃、皮膚進展到眼睛、呼吸道的過敏,到最後出現過敏性鼻炎、氣喘、異位性皮膚炎、異位性結膜炎等過敏疾病,甚至影響情緒、專注、過動等表現。
過敏預防不能只重環境 研究:1.5歲前半數寶寶因食物誘發過敏
許多家長將過敏的原因歸咎於遺傳,但其實寶寶出生後所接觸的飲食、環境,都可能潛藏過敏原,尤其「飲食」對嬰兒更是關鍵。根據研究,有近半數寶寶在1歲半前因為雞蛋、牛奶蛋白誘發過敏。而三歲前,更是免疫發展的黃金時期,從出生起積極為寶寶做好預防工作、養好健康體質,就能成功讓過敏緩解或消失!因此寶寶出生後,最好以母乳為優先營養來源,母乳中的小分子蛋白及豐富抗體,可以幫助寶寶吸收、預防過敏。但若媽媽不便哺餵,建議選擇「精準定位水解配方」作銜接,降低過敏風險。
所有「水解」都一樣?關鍵在精確切斷過敏原、保留溫和耐受片段
市面上水解相關產品多元,家長應如何挑選?醫師說明,各廠商的水解技術不同,能否有效預防過敏,關鍵在於「精準定位水解技術」,能否精準切割刺激分子鏈,轉化成可培養口服耐受性的溫和片段。
牛奶蛋白是最常見的嬰幼兒過敏原,因在牛奶蛋白中,有些片段具有刺激性,容易引起免疫系統過度反應。而精準定位水解技術,可以精準找出這些致敏原切斷,並轉化為溫和的「Bio-Peptide生物活性胜肽」,經由臨床實證發現,具有特定組成及大小的胜肽,能漸進式的訓練腸胃適應牛奶蛋白,未來再遇到相同過敏原,就不會引起過敏反應,達到自然調整體質的效果,降低未來過敏的機會。
蔡金燕醫師提到,身為擁有過敏體質的兒科醫師,很清楚家長照顧過敏兒的辛苦,因此自己也為小孩選擇精準定位水解配方,並向家長呼籲,如有過敏疑慮或徵兆,務必儘速諮詢醫師,避免過敏干擾寶寶成長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