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睡不好,大人也睡不好,何時開始建立寶寶的睡眠生理時鐘?睡眠儀式不可少
文章目錄
許多父母來到小兒科門診最常詢問的問題之一,就是孩子的睡眠狀況,包括很難安撫入睡,睡到半夜醒來一直哭,大人的睡眠品質也變得很差,因此常讓家長感到焦慮不已。
大人累了就睡,但孩子卻往往不是如此,他們對抗睡意的表現與成人不同,經常以躁動或過動來抵抗,因此解決之道要先關注兩件事:睡眠充足、規律。
充足的睡眠
何謂充足的睡眠,每個階段的孩子有不同的需求。
.0~3個月
睡眠時間約需18~20小時,新生兒多數時間都在睡覺,清醒時也多半在喝奶、換尿布或是洗澡。
.4~9個月
一日的總睡眠時數約需14~18小時,早上與下午的小睡則從20分鐘~1個半小時不等,可能一天會有2~4次的小睡;不過,爸爸媽媽需要特別注意,應避免寶寶在晚上6~8點小睡,以免影響寶寶在晚上9點之後的睡眠。
.10個月~1歲
寶寶夜晚的睡眠約需10~12小時,建議晚上9點前入睡;一天中,可安排上午與下午各小睡1次,不過,一整天的小睡時間累積起來不要超過4小時,並避免晚上6~8點間小睡。
.1歲後
夜晚的睡眠至少需8~10小時,建議在一天當中安排1次午睡,且時間不要超過3小時;若是上午及下午各小睡1次,累積小睡的時間則不要超過4小時,且同樣需避免晚上6~8點間小睡。
讓孩子睡飽,才不會讓他再下一次睡意來臨時,變得躁動,難以安撫入睡。另一方面,孩子如果睡眠不足,一旦入睡後,容易進入較深層的睡眠,而誘發常見於深層睡眠的類睡症狀。(類睡症狀:在想睡覺、睡覺中或是睡醒時之不自願生理症狀。包含不正常的移動、行為、情緒以及作夢等行為,會在無意識之下發生,也不會有任何記憶。
很多寶寶都會半夜大哭大鬧,而且對照顧者的安撫毫無反應,因為此時孩子正處於深層的睡眠階段,難以接收外在刺激和訊息,又或者夢遊,可能會半夜下床走動。
靠睡眠儀式建立規律作息
孩子出生3-4個月後,睡眠生理時鐘會逐漸成熟,可以開始訓練規律的作息。而其中最常見的訓練是睡眠儀式行為(Bedtime routine),就是規律且固定的靜態活動。常見有以下:
舒緩沐浴
溫水俱有催眠作用。嘗試在寶寶洗澡時加入溫和的肥皂或含有洋甘菊或薰衣草的乳液,以獲得額外的放鬆。
讀書
在孩子身邊,用安靜、平靜的聲音讀一本最喜歡的書。
溫和的嬰兒按摩
研究表明,睡前按摩的嬰兒會產生更多有助於睡眠的褪黑激素。
搖籃曲
一首輕柔的歌曲或搖籃曲為睡眠奠定了基礎。
白噪聲
像是寶寶在媽媽子宮時聽見的聲音。
幾句親柔的話
對寶寶說一些安慰的、意料之中的話,比如晚安、我愛你,並撫摸他的臉頰,親吻頭部。
美國兒童睡眠醫學權威學者Jodi A. Mindell曾做過一項調查,研究發現:執行睡前儀式越多天的孩子,總睡眠時間較長、入睡的時間相對較早、入睡所需時間相對較短、半夜醒來次數和時間也相對較少。因此,建立寶寶的規律作息,不只有益於寶寶,對家長來說也很重要。
加入媽媽寶寶LINE@好友
孕產育兒新知不漏接👇
延伸閱讀
.孩子半夜愛哭鬧,竟是為了延遲弟妹出生?哈佛研究:無意識小心機,讓媽媽延遲排卵,提高自己的生存率!
.寶寶半夜哭鬧、用手拍耳,恐是中耳炎
.9個月嬰兒一夜醒4次,新手媽媽快崩潰:誰可以幫幫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