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嬰兒> 嬰兒新知> 小心!每300人就有一位聽損兒,及早治療讓寶寶「聽見」幸福

小心!每300人就有一位聽損兒,及早治療讓寶寶「聽見」幸福

聽力是語言發展的開端,是孩子在學習與社交上的重要關鍵,若缺乏足夠的聽覺刺激,可能間接影響孩子的學習、認知能力及心理層面等。若孩子被診斷為聽力受損時,父母先不要緊張,只要及早檢查、進一步治療,寶貝將有機會回到有「聲」世界,與正常孩子一樣快樂學習、成長。

文章目錄

聽力|聽力篩檢|聽損
(寶寶的聽力若有異常,把握黃金治療期,一樣有機會正常學習。圖/shutterstock)

根據統計,台灣新生兒先天性聽力受損的比例為千分之三左右。國泰綜合醫院耳鼻喉科醫師暨汐止國泰綜合醫院耳鼻喉科主任方德詠表示,由於有些孩子可能在出生時通過新生兒聽力篩檢,隔幾年才出現聽力異常,因此,此比例很可能隨著年紀而升高。

新生兒必做聽力篩檢

為了讓孩子健康的成長,台灣自101年起全面補助本國籍未滿3個月大的新生兒進行聽力篩檢,建議於出生後的24~60小時內完成。透過篩檢可提早發現孩子是否有聽損的情形,並及早進行治療,以降低語言發展的障礙。

方德詠醫師提到,目前是以自動聽性腦幹反應(aABR)聽力檢測儀器進行檢查。在寶寶安靜或睡著時,於頭部貼上貼片,並戴上耳機給予刺激音,觀察新生兒大腦對刺激音的腦波反應進行判讀。

第一次篩檢未通過者,會於出院前進行第二次檢查,兩次檢測均未通過則會安排進一步的確診檢查,如有異常,需在6個月內接受治療與復健,以免錯失黃金治療期。不過,面對聽損兒,父母也不需過於擔心,只要儘早治療,聽損兒都有機會與正常嬰兒一樣牙牙學語。

寶寶聽損3類型

當父母逗著寶寶玩、喊著名字,或是寶寶對周圍聲音沒有太多反應,無法找出聲源時,即應注意孩子是否有聽力缺損的情況,方德詠醫師說明常見的聽損類型:

類型1.傳導性聽損

受損部位於外耳或中耳處。當外耳或中耳有問題時,聲音便無法傳至耳內,因此,病患會透過配戴助聽器、藥物治療或手術以改善聽損情況,像是:耳垢栓塞、小耳症、中耳炎、耳道狹窄等。

類型2.感覺神經性聽損

受損部位涉及內耳聽覺細胞與聽神經,可能會造成嚴重的聽力受損,目前無法使用藥物控制,故多數病患皆透過助聽器輔助聽力。

然而,多數的感覺神經性聽損來自於基因遺傳,而非遺傳性的常見原因,方德詠醫師舉例,包括在媽媽子宮內的先天性感染,如:巨細胞病毒,或是內耳畸形、早產兒、高膽紅素血症、出生過程出現缺氧情況等

類型3.混合型聽損

同時存有以上兩種的聽障類型。受損部位可能是內耳與聽神經的損傷,加上中耳與外耳的障礙所引起,可以藉由助聽器以幫助聽力,或是透過藥物或手術治療。

針對聽損兒的治療,方德詠醫師表示需觀察其嚴重性,「輕度至中度的聽損兒,可以靠助聽器來輔助聽力,若是重度者仍要先配戴助聽器。但助聽器的效果不佳時,則需評估是否適用人工電子耳。」

助聽器與人工電子耳的差別在於,助聽器是將聲音放大至聽損兒可以聽到的音量。人工電子耳則是取代耳蝸的功能,將聲音轉換為訊號後,傳至聽神經以產生聽覺。

聽力|聽力篩檢|聽損|助聽器
(聽損兒可以透過配戴助聽器,或是人工電子耳以輔助聽力。圖/shutterstock)

後天性聽力受損

新生兒聽力篩檢通過,不代表終身都不再出現聽力問題。

當寶寶六個月大之後,體內少了媽媽留有的抗體,因此,開始容易頻繁的生病感冒,很可能會因中耳炎、中耳積水等感染性疾病,造成原先聽力正常的耳朵,因為發炎而讓聽力變差,但多數這類的發炎性疾病只要痊癒後,聽力就會恢復正常。

然而,若寶寶因細菌性中耳炎而併發腦膜炎等的病症,通常會造成嚴重的聽力受損,就算治癒後,仍會留下永久性的後遺症,必須即早評估裝置人工電子耳。

產檢時.可以確認胎兒的聽力嗎?

孩子是父母的心頭肉。每一對父母無不希望寶寶能夠健康與擁有健全的五官,因此,孕婦都會積極的配合產檢,就是為了把關孕程的每一刻。但現實總是不如預期,當醫師宣布孩子有聽力受損的瞬間,無疑給了父母沉重的一擊!難道在產檢時,無法確認胎兒的聽力是否出現異常嗎?

方德詠醫師表示,「產檢時,沒辦法檢測胎兒的聽力。除非家中有遺傳性的聽力障礙,父母可接受基因檢測得知胎兒聽損的機率。」

另外,若是媽媽在孕期間服用耳毒性藥物,使其會經胎盤損害至胎兒的聽力,破壞發育中的聽覺系統,將可能會造成寶寶先天性聽力受損的情況。

加入媽媽寶寶LINE@好友
孕產育兒新知不漏接👇

加入好友

延伸閱讀
幼兒耳朵痛或聽不到,小心中耳炎損聽力
新生兒聽篩,把握黃金治療期,這個時候篩檢最好!
善用兒童健康檢查 掌握發育與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