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魚丸醫師的媽媽經】夏季氣溫屢創新高!3招讓你不再中暑熱昏頭
(熱傷害是一種夏日戶外活動可能出現的急症,若無法透過身體機制散熱,就會產生熱傷害。圖/shutterstock)
整理衛生福利部和台大醫院健康電子報的資料,我們先區分發燒與體溫過高;什麼是熱傷害和中暑的定義。
發燒/體溫過高的定義
鑑別發燒(發燒)還是體溫過高(hyperthermia),須先了解身體的體溫調節中樞。體溫調節中樞(thermoregulatory center)位於下視丘(hypothalamus)的前部,在此處有一個理論上體溫的定位點 (set-point),人體的各種生理反應會隨著體溫定位點的高低而維持恆定的體溫。
發燒(fever)
體溫定位點有上升,可能因為感染或其他原因造成的發炎反應,藉由巨噬細胞(macrophage)等免疫系統細胞分泌多種細胞激素(cytokine),作用在下視丘引起。
體溫過高(hyperthermia)
體溫定位點並未上升,但中心體溫超過 38℃,例如在炎熱的環境下穿太多衣服、把嬰兒包得太緊、散熱不佳、運動、中暑(heat stroke)等。
分辨熱傷害和中暑
熱傷害是一種常見在夏日戶外活動可能出現的急症,定義上的產生原因是人類活動、新陳代謝時產生的熱能,若無法透過排汗等身體調節機制來散熱,導致體溫持續上升,進而影響到正常的生理功能,就會產生熱傷害。
依據熱傷害症狀的嚴重程度症狀,又區分為熱壓力、熱衰竭、中暑,而當發現有人出現熱傷害的症狀,我們要立刻做的就是先把病患移到陰涼的地方,除去身上過多的、有束縛的衣物,用溫水擦拭或風扇冷卻,並補充適量的水分和鹽分。若症狀仍未緩解且懷疑有熱衰竭或中暑,應立即打119電話求救、送醫。
熱壓力(heat stress)
當身體無法有效把熱能散發到環境中的初始症狀,通常只會表現出疲倦、活動力減退,此時體溫未高於38℃。
熱衰竭(heat exhaustion)
此時因為在熱的環境下過久,身體的調節機轉能已失衡,持續的流汗若又未補充適當的鹽分及水分,就會出現影響生理機能的全身性不適,例如:頭痛、噁心、嘔吐、肌肉痙攣、輕微意識混亂、昏厥等現象,這時的體溫已經超過38℃,但仍低於40℃。
中暑(heat stroke)
因為身體熱的調節機能失效,無法有效散熱,起初可能出現皮膚乾躁發紅、停止流汗,繼續惡化時會出現心跳過快、呼吸過快、低血壓等情況,進而中樞神經的功能也受影響:神智混亂、定向力變差與昏迷,甚至造成多重器官衰竭,有危及生命的狀況,此時,身體的核心體溫升高超過40.5℃。
(夏季進行戶外運動更應適時補充水分與鹽分,以及適當的休息及散熱。圖/shutterstock)
熱傷害的預防勝於治療.散熱、防曬、補充水分和鹽分
熱傷害的預防勝於治療,我們首先要知道哪些是高危險群,例如:熱調控中樞尚未成熟的兒童、老人、慢性疾病者、正服藥治療者、高溫或密閉空間業從事者等,應適時給予適量的水分與鹽分。
而參加戶外運動,例如:路跑、三鐵、海上活動更應適時補充水分與鹽分,以及適當的休息及散熱。衣著上也應選擇透氣、不會妨礙熱量散出的衣物。當然,除了預防熱傷害,烈日下也要注意防曬,以預防皮膚曬傷。選擇防曬乳應確認成分,選用刺激性低的物理性防曬成分,阻隔紫外線傷害對肌膚的負擔也較小,同時要適時補擦,以及使用後要清潔洗淨避免堵塞毛孔。
做好三件事.全家一起安全快樂享受陽光
為了孩子的發展和視力的保健,還有維生素D的補充,我還是很喜歡帶孩子在戶外跑跳,但要預防熱傷害,第一是選擇避開高溫的狀態,所以,我會儘量選擇早晨或黃昏太陽斜照的時候出門,早上十點至下午兩三點避免在大太陽底下走動;第二避免曬傷,做好防曬,配戴帽子和太陽眼鏡;依照環境選擇防曬係數適合的防曬乳(戶外活動以SPF30~50較理想),穿著透氣或是防紫外線照射的功能性衣物;第三最重要的就是戶外活動要記得適時補充水分,擦汗散熱,也準備隨身風扇幫助散熱。
如果是帶口語表達能力還沒很好的嬰幼兒出門,家長要適時提醒孩子們補充水分和休息,也要觀察他們皮膚排汗和生理狀態,若出現一些熱壓力的初始症狀,例如:疲累倦怠、噁心嘔吐、皮膚乾燥泛紅,要趕快帶到陰涼處,溫水擦拭或風扇冷卻,並補充適量的水分和鹽分(避免突然大量灌水),炎夏時節要快樂享受陽光,也要注意避免熱傷害。
四寶媽魚丸醫師
「魚丸醫師的媽媽經」是一個兒科醫師&四寶媽咪分享育兒經驗的小天地,望可以增能父母,也增能自己。Empower parents, empower myself.
#避免早上10點至下午2~3點外出活動
#依環境選擇防曬係數適合的防曬乳
#適時補充水分
#更多母乳哺育和育兒資訊歡迎追蹤FB:魚丸醫師的媽媽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