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嬰兒> 嬰兒照護> 哄睡神器竟然是它!一位澳洲媽媽用這方法讓寶寶秒睡。關於哄睡,還有什麼該注意的事項?

哄睡神器竟然是它!一位澳洲媽媽用這方法讓寶寶秒睡。關於哄睡,還有什麼該注意的事項?

孩子不睡就是不睡,爸媽其實已經累到可以立即躺平,本文告訴你有關哄睡的相關資訊。

文章目錄

嬰兒不睡覺,對於新手爸媽來說,真的超級崩潰,尤其半夜還睜大雙眼,真的是讓父母無言以對啊!

只用了一張衛生紙,哄睡神器意外馴服小嬰兒

國外就有一個媽媽竟然毫不費力,只用一個東西就讓孩子秒睡!

原來是,面對半夜還不睡覺的小嬰兒,這位澳洲媽媽用紙巾輕輕地,且不斷地從嬰兒的額頭往下輕滑到下巴,結果令人意外,不到60秒的時間,嬰兒就睡著了!

哄睡神器|寶寶睡眠

看起來真的很神奇,不過有影片有真相,可以看出原本眼神炯炯有神的嬰兒,經過幾次的撫摸後,眼神開始渙散,很快地就閉上雙眼,想必這個方法可以造福不少新手爸媽,孩子半夜不睡就來試試。

網友分享哄睡神器:用手一樣有效

這個方法並不是空穴來風,一位網友看過影片就說到,「我阿姨告訴我,六十年前沒有衛生紙,她會用手指輕輕碰觸嬰兒的眼瞼,然後順勢將手輕輕延伸到臉上,然後幾次之後,他們就會自然閉上眼睛睡著了。」

哄睡神器|寶寶睡眠

一個網友媽媽也同樣分享,我就是利用手來哄睡,效果一樣有效;另一個媽媽也提供她屢試不爽的妙招,「我會用手指在女兒的眼睛旁邊畫小圈,每次都很有效。」就連大人都直言說到,「天啊,如果有人輕輕地用紙巾撫摸我的臉,我也會睡著的。」

確實,沒有衛生紙時,雙手確實是最好的工具,只不過一位無奈的媽媽就打趣說,「我想知道這個對5歲半的孩子有效嗎?」

漸漸長大,作息也會漸漸正常

其實,嬰兒不是不睡覺,只是與大人的睡覺時間不同!他們經常是斷斷續續的睡,時間不固定。

寶寶睡覺

有些新生兒晚上比較不睡覺,這是因為白天旁邊有環境的自然聲音,例如說話聲或是家具移動聲等等,比較像在子宮內的環境,反而比較好睡,如果寶寶真的不睡覺,可以試試錄下自然中的風吹聲、海浪聲,或是大人講話聲,其中大人講話聲最好是父母說話的聲音,寶寶最為熟悉最有安全感!

只要經過一段陣痛期,大約過了3個月大左右,嬰兒就會開始有日夜的分別,同時也漸漸習慣睡眠環境,晚上就會開始正常睡覺。

 

哄睡好難?新生兒常見的睡眠問題

睡眠周期短且不規律:新生兒的睡眠周期較短,每次睡眠時間通常為2-4小時,且日夜顛倒,並沒有固定的睡眠模式。這是由於新生兒的生理時鐘尚未成熟,腦部仍在發育,無法分辨白天和夜晚。這種不規律的睡眠模式通常會在數月內逐漸改善。

頻繁醒來

新生兒在睡眠中容易被外界刺激(如光線、聲音、溫度變化)驚醒,也常因飢餓、尿布濕了、或胃食道逆流等不適而醒來。頻繁醒來是正常現象,但如果醒來次數過多或時間延長,可能會影響嬰兒的睡眠品質。

入睡困難

部分新生兒可能因為過度疲勞、過度興奮或環境不舒適(如太亮、太吵、太冷或太熱)而難以入睡。規律的作息和睡前安撫能幫助改善這些問題。

生理性夜醒

新生兒的夜醒行為通常是因為餵食需求。在母乳餵養的新生兒中,夜醒尤其常見,因為母乳的消化速度較快,嬰兒容易餓醒。

睡眠紊亂

有些新生兒可能有睡眠紊亂的情況,如睡眠呼吸中止症或其他呼吸障礙。這些問題可能會表現為睡眠期間反覆驚醒、呼吸急促或不規律等現象,需要醫師進一步評估和介入。

哄睡

關於寶寶難哄睡,醫師的建議

建立規律作息

儘量在固定的時間餵奶、哄睡和醒來,逐漸幫助新生兒建立生理時鐘。建立固定的睡眠和醒來時間,可以幫助寶寶調整生理時鐘,形成良好的睡眠習慣。讓寶寶每天在同一時間入睡和醒來,有助於穩定其內部時鐘,使入睡變得更容易。

重複的睡前儀式,如泡溫水澡、輕柔按摩、讀故事書或唱搖籃曲,有助於告訴寶寶入睡的時間到了。這些活動能幫助寶寶放鬆,逐漸進入睡眠狀態。

增加日間光照,當白天多暴露於自然光下,特別是早晨,有助於重置生理時鐘。

創造舒適的睡眠環境

保持房間適當的光線、溫度和安靜度,避免過多的干擾,能促進新生兒的安穩睡眠。也要注意保持合適的室內溫度與濕度。

  1. 光線調節

理想的睡眠環境應盡量避免過多的光線,因為光會影響我們的生理節律(也稱為「生物鐘」),抑制褪黑激素的分泌。建議使用厚窗簾、遮光窗簾或眼罩,確保房間保持黑暗。

  1. 溫度、濕度控制

研究顯示,略低於正常室溫的環境有助於入睡。最佳睡眠溫度通常在 18°C 到 22°C 之間。適合的被褥也很重要,選擇透氣性良好、舒適的材料。濕度則是約50%左右。

  1. 噪音管理

安靜的環境對於深度睡眠至關重要。可以使用白噪音機、耳塞或聽覺舒緩的音樂來屏蔽干擾。如果生活環境較吵,這些工具能幫助減少外界噪音的影響。

  1. 清新的空氣

空氣質量影響睡眠舒適度。保持房間適當通風,確保新鮮空氣流通,或使用空氣淨化器來改善室內空氣質量,有助於呼吸順暢和整體舒適感。

  1. 顏色與設計

房間的色彩和設計也會影響心情與放鬆度。柔和、沉穩的色調有助於營造平靜的氛圍,讓人更容易進入放鬆狀態。雖然新生兒一開始對於顏色仍無法分辨,但他們的視力會漸漸發育,越來越清楚周遭環境。

選擇臥室的顏色對於幫助睡眠有非常重要的影響。顏色能夠影響一個人的情緒和心理狀態,藍色被廣泛認為是最適合臥室的顏色,尤其是柔和的淺藍色或灰藍色。藍色象徵著平靜、安寧,能夠減少壓力和焦慮,並降低心率和血壓,有助於放鬆身心。研究顯示,藍色房間的人通常能得到較好的睡眠。

哄睡

綠色,尤其是淡綠色或帶灰的綠色,具有平衡和舒緩的效果。綠色是自然的顏色,能夠讓人聯想到大自然和植物,有助於減少焦慮,增強心理上的放鬆感。

柔和的中性色調,如淺灰色,能夠提供一種冷靜、簡約的氛圍,而不會過於刺激。這類顏色不會分散注意力,讓人更容易進入睡眠狀態。

淡紫色或薰衣草色是一種非常柔和的顏色,既有紫色的優雅感,又不至於過於強烈。這種色調有助於帶來平靜的心情,並營造出放鬆的氛圍。

米色、奶油色等暖色調能夠讓房間看起來溫暖、舒適,帶來一種家的感覺。這些顏色不會過於刺眼,同時能夠和其他裝飾風格輕鬆搭配,營造出溫馨的環境。

雖然粉色通常與活潑聯繫在一起,但柔和的淡粉色也有助於放鬆。選擇帶有灰色調的粉色,能避免過於甜美,並增添一絲成熟和平靜感。

在臥室中應避免使用過於鮮豔或強烈的顏色,如亮紅色、亮橙色或鮮黃色,因為這些顏色會刺激感官,增加活力,可能影響睡眠品質。這些顏色更適合用於活動空間而非休息空間。

顏色搭配建議

  • 可以選擇一個主色調(如藍色或灰色),搭配其他中性色(如白色、米色)來保持整體和諧。
  • 壁紙或窗簾等裝飾品也可以選擇柔和的色調,避免繁複的圖案和過度刺激的設計。

避免過度疲勞

觀察新生兒的睡意信號,如揉眼睛、打哈欠或變得安靜,或是動作變慢、對周遭環境的好奇心下降、不想與爸媽互動、雙眼無神。多注意寶寶的睡意信號。盡量在這些信號出現時安排哄睡,避免過度疲勞導致難以入睡。

當寶寶開始有了自己的情緒,不再是吃完睡、睡完吃的狀態,這時若能準確判斷想睡的訊號,用對方法順利將寶寶哄入睡,能有效養成往後的睡眠習慣,也能讓媽媽多出點時間來休息。爸媽一旦觀察到以上舉動,就可以進行安撫及睡眠儀式,以免錯過時機,若是拖到寶寶想睡卻睡不著時,就可能會崩潰大哭、更難安撫。

餵養前規律喚醒

在固定的餵奶時間前輕柔地喚醒新生兒,避免長時間的深睡導致餵養困難。另一方面,確保寶寶的基本需求得到滿足,如餵飽、換乾淨的尿布並確認舒適的睡衣等。避免寶寶因飢餓或不適而醒來,可以幫助延長睡眠時間。

避免過度刺激

睡前避免過於興奮或刺激的活動,如較耗體力的遊戲或電子屏幕,這些可能會影響寶寶的入睡能力。根據研究,夜間應避免過多的電子設備使用,尤其是藍光,因為它會抑制褪黑激素分泌,影響入睡。睡前的一段安靜時間能幫助寶寶從日間活動中平靜下來。家長也要減少3C產品的使用,強度過高的聲光都可能影響寶寶的睡眠品質。

難哄睡,生理時鐘失調?

生理時鐘(也稱為晝夜節律或生理節律)是人體內在的一套時間調節系統,負責控制我們的睡眠、覺醒、激素分泌、體溫調節等多項生理功能。生理時鐘由位於大腦下視丘的視交叉上核(SCN)主導,該核團是人體主要的時間控制中樞,能夠根據外界光線信號調節日夜節律。

生理時鐘的運作原理

  1. 光線與視交叉上核(SCN):生理時鐘主要由光線影響。當光線透過眼睛到達視網膜時,訊號會傳送到視交叉上核,從而調整我們的覺醒狀態。白天的光線會抑制松果體分泌褪黑激素,使人保持清醒;相反地,當夜晚來臨且光線減少時,褪黑激素增加,幫助我們進入睡眠狀態。
  2. 內在的時間週期:生理時鐘大約有24小時的內在週期,稱為晝夜節律。這種節律並非精確的24小時,而是略長或略短,因而需要每天根據外界的日光調整。
  3. 調節多項生理功能:生理時鐘不僅影響睡眠和覺醒,還控制多項重要生理功能,如激素分泌、消化、體溫、心血管活動等。這些節律有助於人體在一天內不同時段中最佳地運行和應對各種生理需求。

生理時鐘失調的影響

  1. 睡眠障礙:生理時鐘失調是失眠、夜間醒來或晨間嗜睡等睡眠障礙的重要原因。常見例子包括時差、輪班工作或夜貓子型態,這些情況會打亂正常的生理時鐘,造成睡眠困難。
  2. 代謝疾病風險增加:持續的生理時鐘失調與代謝疾病有關,如肥胖、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這些問題可能與不規律的進食時間和激素失衡有關。
  3. 影響心理健康:生理時鐘的紊亂也會影響情緒和心理健康,增加焦慮、抑鬱和注意力缺失的風險。

生理時鐘是維持人體健康的重要機制,透過調整作息和環境光線,能夠幫助我們保持穩定的生理節律,促進良好的睡眠和整體健康。

難哄睡,先了解睡眠週期

剛出生的寶寶,為何總是睡沒多久就醒來?想要了解寶寶的睡眠型態,可先認識一下何謂「睡眠周期」。睡眠周期是由淺度睡眠進到深度睡眠、再由深度睡眠回到淺度睡眠這樣的交替循環構成。

人類的睡眠周期主要分為兩種型態:快速動眼期(REM),進入這個時期,睡眠比較淺,也較容易醒過來;非快速動眼期(NREM),睡眠比較深,睡得也比較熟。關於睡眠週期,成人與寶寶最大的不同,在於睡眠周期的長短及快速動眼期所佔的比例。成人一個睡眠周期約為90分鐘,其中快速動眼期所占的比例約20〜25%;寶寶的一個睡眠周期則是約45分鐘,快速動眼期占約50%,所以寶寶的睡眠才比大人來得淺且易醒。

進入快速動眼期時,大腦運作很強,所以經常看到寶寶睡覺時出現微笑,睡個10〜15分鐘就可能醒來。其實這樣的睡眠模式,出自於寶寶的自救機制,能讓自己免於忘記呼吸,即使晚上有幾次短暫的醒過來,都屬於正常現象,不需過於擔心。

哄睡

難哄睡,是因為新生兒晝夜不分

新生兒每幾個小時都會醒來一次,且晝夜不分,導致家長想睡也睡不好,這是讓許多照顧者,特別是媽媽感到難以承受的。剛出生第一週的寶寶,睡覺及喝奶可能都沒有固定的頻率,媽媽會比較辛苦,必須忍受身體的不適,配合寶寶的作息;經過一週的調適後,寶寶對外界環境開始產生反應,每次睡眠也能拉長一些,甚至還可能出現喝完奶後不想睡的情況;接近滿月時,有些寶寶開始表現出自己的個性,會因為需求沒有被滿足而哭鬧,媽媽需要找方法安撫其情緒。

滿月後的寶寶,睡眠機制較為成熟,爸媽就能開始幫寶寶培養良好的睡眠習慣,等到約4〜6個月大,白天的睡眠時間會逐漸減少,晚上能連續睡上8小時;年齡再更大一些,睡眠模式也會越趨近成人,接近1歲時能拉長至9〜12小時。

寶寶難哄睡,一定要抱,為什麼?

寶寶喜歡被抱著,因為爸爸媽媽的心跳聲、身體的熟悉感和溫柔呵護,都可以幫助他感受到滿滿的安全感。抱抱有助於調節寶寶的體溫,而輕柔的觸摸壓力有助於調節寶寶的呼吸和心率。

嬰兒有一種自然而重要的發展需要,因為它有助於增加母親和嬰兒體內催產素的產生。作為人類,與大多數哺乳動物相比,我們出生時發育非常不成熟。所以嬰兒的本能是與成人保持密切聯繫。與成年人親近意味著:如果有危險,有人會幫助他們保持安全,如果他們有需要,有人會在一旁細心照顧。

很多爸媽的共同經驗是,明明寶寶已經在你懷中熟睡了。但當你把寶寶放到床上,甚至還沒碰到床鋪,他就醒過來了,然後又開始哭。

雖然大多數嬰兒最終都會學會獨立睡覺,但有許多原因可能導致你的寶寶會一定得抱著才能入睡。嬰兒真的很喜歡被父母抱著,當他的神經系統尚未發育成熟,靠近照顧者可以幫助調節神經系統,簡單來說,你的存在對寶寶有鎮靜作用,可以幫助他們放鬆入睡。寶寶喜歡被抱著睡覺的還有以下原因:

寶寶抱著睡,放下就哭,原因1:過度疲勞

寶寶只在被抱著時睡覺的原因之一是他們過度疲勞。太累的嬰兒可能會變得煩躁並且難以入睡。一個常見的誤解:如果你讓寶寶疲憊不堪,他們就會更快入睡。但事實上,過度疲勞的寶寶其實會更難入睡。所以這種情況下,他更需要你的安撫,擁抱可以使他更容易入睡。

寶寶抱著睡,放下就哭,原因2:驚嚇反射(Moro Reflex or Startle Reflex)

新生兒除非被抱著否則無法入睡的另一個原因是「驚嚇反射」,也稱為「莫羅反射」。這種自然反射會導致嬰兒對大聲的噪音和突然的(有時甚至是輕微的)動作感到驚慌,包括當他們被放在嬰兒床上時。

嬰兒的「驚嚇反射」可能會讓他們迅速伸出手臂和踢腿,這就造成他們的睡眠中斷,清醒過來。

「驚嚇反射」會在12週左右開始減弱,並在6個月時完全消失。

寶寶抱著睡,放下就哭,原因3:分離焦慮

從大約4或5個月大開始,當寶寶形成感知道物體恆存,他們可能會經歷分離焦慮。這是成長的正常反應,但可能會使寶寶難以入睡。當寶寶被抱著時,他可以感覺到你的存在,並知道你會在他身邊保護他的安全。

寶寶抱著睡,放下就哭,原因4:溢奶

嬰兒在餵奶期間或餵奶後可能立即吐奶,這會讓他感到不適,有時甚至感到疼痛,早成他難以入睡。將嬰兒抱成直立姿勢有助於緩解溢奶的發生,他們也更容易入睡。

寶寶抱著睡,放下就哭睡,原因5:腹脹

有時,嬰兒在喝奶時會吸入大量空氣,由於他們的肚子很小,這些空氣會引起不適和疼痛。寶寶在脹氣時難以入睡。為了緩解他們的不適,你可以將他們抱直並拍嗝。

寶寶抱著睡,放下就哭,原因6:習慣

有些寶寶可能只在抱著時才睡覺,因為他們已經養成了這個習慣。如果你的寶寶從出生起就一直被抱著睡覺,他可能很難自己入睡。這實在是兩難!不抱不睡,抱了又會習慣。

大寶寶的哄睡神器

如果1歲前寶寶的睡眠儀式未能建立,2~3歲後再嘗試建立孩子的睡眠規律會相對困難,建議媽媽可以嘗試以下方法:

1.陪睡:如果之前的睡覺時間,都讓孩子自己一個人在房間嘗試入睡而沒有睡前陪伴的話,陪睡就很重要,有時孩子睡前只需要充分陪伴,就會甘願在家長的懷中睡去。

2.低於現在年齡的繪本:如果是符合寶寶年齡的繪本,相對應的深度會讓寶寶有太多思考,所以應選擇低於孩子現有年齡的簡單繪本,搭配平淡沒有起伏的語調和音頻,讓寶寶逐漸出現睡意。

3.去除環境干擾:去除引發孩子好奇的聲響或干擾,例如:房間外的電視聲音、減少來自其他家人活動的聲音等,讓寶寶能專心在媽媽營造的入睡氣氛中,若有需要,建議爸爸也可以暫停手邊活動,陪孩子睡一下,待孩子入睡後再進行未完的工作。

4.滿足未完成的需求:對2~3歲的寶寶來說,如果遊戲進行到一半被帶入房間睡覺,他可能會掛心未完成遊戲,如:積木才排到一半、機器人的動作未完成等,此時建議家長在帶孩子進房睡覺前,要預留讓孩子完成遊戲或讓遊戲告一段落的時間,例如:2分鐘後、鬧鐘鈴響後,讓孩子有預期「要去睡覺了,手邊的遊戲要先中斷」的心理準備,否則容易會出現不甘願而大哭、捨不得睡覺的情況。

5.充分放電:在白天清醒的時間,可以多安排寶寶運動或進行體能活動,如:寶寶游泳、寶寶體操等,或是帶到附近有戶外遊樂設施的公園,讓寶寶盡情遊戲,使體力充分消耗後,夜晚更好入睡。

睡眠問題大多是生理性的,隨著成長會逐漸改善。但若出現異常睡眠模式或持續困擾的情況,應及早尋求醫師的評估和建議。


累積會員Q幣,天天換好禮👇


 延伸閱讀

育兒累了嗎!插畫家「噴飯對比圖」讓你一秒療癒出好心情,真的有瀏海貓功夫貓 , 一舉一動完全讓人融化

七張漫畫,真實呈現每天妳與孩子相處日常,他們只想要陪伴,「今天,你願意為孩子放下手機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