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嬰兒> 嬰兒照護> 寶寶就應該這樣養?打破常見的育嬰迷思

寶寶就應該這樣養?打破常見的育嬰迷思

孩子一出生,父母就會面臨親友的各種育兒建議。值得留意的是,隨著時代變遷,有些經驗、甚至學理也可能過時了。嬰兒什麼時候該洗澡、該餵、該抱他們起來,都有了時代新解⋯⋯

育兒|照護|育兒迷思

「有了新生兒後,幾乎每個人都知道什麼對你跟嬰兒最好!」

這是美國《父母》(Parents)雜誌的觀察。事實似乎如此,人們常會熱情地跟新生兒的父母分享育嬰訣竅或建議,不管是口耳相傳的人生經驗,還是醫學與科學的實證研究。

不過,隨著時代演進,也會有些新的研究挑戰過去的看法,或有了新的發現。

但是給予育兒建議的人,通常已經不再是新生兒父母,不見得會留意或知道這些新發展,而給了別人過時的建議。即使是出於好意,也有可能帶來預期之外的困擾。

《父母》雜誌在近期整理了這些迷思與過時的經驗,搭配新的發現,並請醫師審稿、證實無誤,幫助新手父母育兒更順手。文中提到的迷思包括:

嬰兒要每天洗澡?

事實是,嬰兒不像大人每天流汗黏膩或酸臭,如果沒有特別多的排泄物悶在尿布裡,沾得到處都是,二、三天洗一次澡就行了。

當然,天天洗也沒問題,只要記得要幫孩子擦保濕乳液。

嬰兒最好睡在安靜的暗房?

事實是,多數的孩子在有一點吵或光線的地方,也仍然睡得很好,甚至還有孩子已經習慣了周遭的各種狀況。大人不用太執著要刻意維護又暗又靜的環境。

讓小小孩在大人的腿上站或跳會導致 O 型腿?

事實是,讓孩子在大人的腿上站或跳是很好的活動,可以練習讓他們的腿承受重量和尋找重心,好玩又有益發展,並且不會站出、跳出 O 型腿。

聽古典音樂會提升 IQ?

聽音樂對孩子有很多好處,但是有關聽古典樂提高智商,是誤解了過去的研究。

事實是,有些研究發現,孩子聽古典樂或莫札特的音樂後,在短期內進行的測驗中,有某些技能表現較佳,原因可能是有助專注或改善心情。但這並非是指古典樂提升了 IQ。

學音樂、樂器有很多好處,但不光是因為聽什麼,而是其中牽涉的種種學習與鍛鍊。

抱起哭泣中的小孩會寵壞他?

事實是,四個月以下的嬰兒對於如何安撫自己所知很有限,可能就只有吸吮、或是被包著、抱著而已。

當他們哭的時候把他們抱起來,會幫助他們學習、知道父母會在身邊照顧他們。

半夜應該把小孩抱起來換尿布,即使會把他們弄醒?

其實,現在的尿布吸收力都很好,孩子如果沒有大便或顯得不舒服,包著尿布撐過夜並沒有問題。

半歲以下不可以擦防曬乳?

讓嬰兒遠離紫外線是很重要的,預防皮膚癌比可能的皮膚過敏更重要。如果孩子會曬到太陽,就可以先擦防曬乳。

如果擔心孩子的皮膚不適應,可以先擦在沒有衣物保護、比較小的範圍,像是臉部。

另外,也盡量讓孩子待在陰影下,像是樹下、陽傘下、或是在推車上加防曬帆布。

在小孩的奶瓶裡加上米粉,會讓孩子睡得比較好?

有人說,這樣孩子會吃得比較飽,睡久一點。但嬰兒要在四到六個月大以後,才可以添加其他食品。

如果太早添加米粉、麥粉,反而會讓他們腸胃不適、睡不好,而且未來肥胖的機率也會比較高。

嬰兒一定要按時餵?

定時飲食看起來有道理,但通常孩子餓了就餵他們更重要,尤其是在剛出生的兩個月內。之後,大人可能可以慢慢感受到每個孩子需要的餵食節奏,以及他們可能餓了的表現。

嬰兒需要穿硬底鞋,保護他們的腳趾?

嬰兒學步、走路時,是用腳趾抓地,所以在室內最好是光著腳。如果是在戶外,要穿鞋保護他們的小腳丫,就選比較好抓地的鞋底,太硬的鞋底可能會太滑,讓他們不好走。

嬰兒一天至少要大一次便?

父母常會擔心嬰兒便秘,即使事實上並沒有。二、三個月內大的嬰兒,大便的頻率從一天幾次到三、四天才一次都可能。但如果孩子的便很硬,或是在尿布上看到血,就要詢問醫師。

 

 累積會員Q幣,天天換好禮👇

  

👌本文由【親子天下】授權
  文/ 寶寶就應該這樣養?打破常見的育嬰迷思
  更多文章請見 親子天下,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延伸閱讀
螢幕對嬰兒影響多大?研究:對「認知發展」帶來長期傷害
柚子小兒科診所歐淑娟醫師.帶你破解育兒迷思

看更多親子天下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