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魚丸醫師的媽媽經】聞「腸」色變,該打疫苗嗎?腸病毒治療沒有特效藥,補充水分很重要
(腸病毒適合在濕熱環境下生存與傳播,較明顯的臨床表現,是皰疹性咽峽炎和手足口症。圖/shutterstock)
氣溫飆升,助長了腸病毒的活躍!因為腸病毒感染就診的人次大幅上升,家長人人都聞「腸」色變,除了擔心孩子感染,雙薪家庭很頭痛的是停課7天怎麼辦?也擔心什麼狀況可能合併重症?更令大家關切的是,今年有新研發上市的腸病毒疫苗,到底要不要打呢?
腸病毒不是腸胃炎
雖然都有「腸」,但腸病毒和腸胃炎其實風馬牛不相及!首先,我們要先認知,腸病毒不是腸胃炎!腸病毒屬於小RNA病毒科(Picornaviridae),是一群病毒的總稱,有60幾種,在2013年分類為有A、B、C、D四大類腸病毒。
在所有腸病毒中,除了小兒麻痺病毒(歸為腸病毒C型)之外,以腸病毒71型(Enterovirus Type 71,歸在腸病毒A型)最容易引起神經系統的併發重症;會引起的急性無力脊髓炎(Acute Flaccid Myelitis, AFM)的併發重症的腸病毒D68型,則屬於腸病毒D型,曾在2014年於美國大規模流行。
由於腸病毒有非常多種型別,所以無法感染一次就免疫。
腸病毒流行期與症狀、治療
腸病毒適合在濕、熱的環境下生存與傳播,在臺灣,其實全年都有病例發生,但依據衛福部歷年監測的資料,腸病毒疫情在每年約3月下旬開始慢慢上升,於5月底至6月中達到高峰後,再緩慢降低。之後,於9月份開學後又再出現一波流行。
雖說腸病毒很多是沒有症狀的感染,或只出現類似一般感冒的輕微症狀,但比較明顯的臨床表現,是皰疹性咽峽炎和手足口症。
疱疹性咽峽炎
由A型克沙奇病毒引起。臨床上,除了咽峽部出現小水泡或潰瘍,常伴隨有突發性的發燒和嘔吐,通常會因為口腔潰瘍疼痛而無法進食,病程約為4~6天。病例多數輕微無併發症,少數併發無菌性腦膜炎。
手足口病
由A型克沙奇病毒及腸病毒71型引起,除了口腔潰瘍和發燒,連帶嘴唇附近、四肢手腳掌、手指及腳趾,甚至屁股都可能會有多處的小水泡,病程較長約7~10天,後續的復原也較久,有的會伴隨有指甲脫落、脫皮。
新生兒腸病毒感染
主要由B型克沙奇病毒或伊科病毒引起,症狀不典型,嬰兒常見症狀可能是發燒、活動力和食欲下降,重症可能會引起敗血症、新生兒肝炎、腦膜炎或心肌炎。
此外,腸病毒71型和D68型可能引起神經系統的併發重症,腸病毒感染也可能引起嬰幼兒急性心肌炎及成人心包膜炎。
腸病毒感染沒有特效藥,目前仍是以症狀治療為主,口腔潰瘍真的很痛,症狀初期就是儘量少量多餐,以不刺激、軟或流質食物給孩子吃,一定要注意水分補充。
若出現疑似重症前驅症狀:「嗜睡、持續嘔吐、頻繁肌躍性抽搐、呼吸╱心跳急促」,必須立即送醫。
(人類是腸病毒唯一的傳染來源,主要是經由腸胃道或呼吸道飛沫傳染,也可經由接觸傳染。圖/shutterstock)
腸病毒傳染途徑與預防
要知道怎麼預防腸病毒,就要先知道它的傳染途徑。
傳染途徑
人類是腸病毒唯一的傳染來源,主要是經由腸胃道(糞-口、水或食物汙染)或呼吸道飛沫傳染,也可經由接觸傳染(病人皮膚水泡的體液而感染)。此外,新生兒可能透過胎盤、孕婦分娩過程,或產後接觸等途徑感染腸病毒。
通常以發病後一週內傳染力最強(這也是為什麼停課的標準是設定停課7天);但患者可持續經由腸道釋出病毒,時間長達8~12週之久(這也是為什麼勤洗手很重要、流行期間建議減少出入人群多的地方,以降低接觸風險)。
預防方式
從傳染途徑切入,勤洗手和保持環境衛生整潔通風是不二法門,養成回家洗手更衣的好習慣;洗手更要洗得乾淨(洗手五七訣:濕搓沖捧擦,內外夾弓大立腕)。
酒精是無法殺死腸病毒的,醛類、鹵素類消毒劑(如市售含氯漂白水)可使腸病毒失去活性,一般建議以500ppm次氯酸鈉水消毒環境(市售濃度5%漂白水100c.c+10公升清水);1000ppm次氯酸水是消毒有疑似沾染到腸病毒的口水、排泄物等的東西╱環境。另外,高溫(50℃)也可使腸病毒很快失去活性。
誰適合接種腸病毒 A71型疫苗?
國內於2023年核准上市的腸病毒A71型疫苗廠牌有兩種(高端、安特羅),皆屬全病毒型不活化疫苗,適用滿2個月至未滿6歲幼兒。
依據血清抗體的體外試驗中,兩種廠牌對於腸病毒A71型有效,但對於其他腸病毒型別,目前未有證據顯示具有交叉保護效力。目前這兩種疫苗接種的副作用較多以發燒表現。研究報告上,高端腸病毒疫苗目前已發布完整的三期試驗,安特羅腸病毒疫苗三期報告於國外尚在進行中仍未正式公布。
由於腸病毒疫苗仍屬於自費疫苗,難免讓家長考慮再三。但因為5歲以下得到腸病毒重症的風險較高,A71型又是容易造成重症的型別之一,所以,在滿2個月至未滿6歲幼兒,建議可和醫師討論,經權衡後,再評估要不要接種。
四寶媽魚丸醫師
「魚丸醫師的媽媽經」是一個兒科醫師&四寶媽咪分享育兒經驗的小天地,望可以增能父母,也增能自己。Empower parents, empower myself.
#腸病毒不是腸胃炎
#腸病毒治療以症狀治療為主,沒有特效藥
#勤洗手和維持環境衛生是預防腸病毒的不二法門
#更多母乳哺育和育兒資訊歡迎追蹤FB:魚丸醫師的媽媽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