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嬰親善醫院怎麼選?國際認證泌乳顧問提供4點建議,找到自己的命定生產醫院
(選擇在母嬰親善醫院生產,讓媽媽進行母乳哺育時能有一個好的開始!圖/shutterstock)
孕媽咪對於「母嬰親善醫院」一定不覺得陌生!這是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為了創造母乳哺育成為常規的醫療照顧環境,給予每個嬰兒生命最好的開始,參酌世界衛生組織及聯合國兒童基金會的「成功哺餵母乳的10大步驟」,推動「母嬰親善醫院」。
母嬰親善醫療院所的10步驟
母嬰親善醫院主要目標有二:
1.經由十個步驟的執行來改變醫院及產科機構
2.終止產科病房及醫院免費或低價提供母乳代用品的作法。
(母嬰親善醫院-經由十個步驟的執行來改變醫院及產科機構。圖/shutterstock)
關於10個步驟如下:
1.有一正式文字的哺育母乳政策,並和所有醫療人員溝通。
2.訓練所有醫療人員施行這些政策之技巧。
3.讓所有的孕婦知道哺育母乳之好處及如何餵奶 。
4.幫助產婦在生產半小時內開始哺育母乳。
5.教導母親如何餵奶,以及在必須和嬰兒分開時,如何維持泌乳。
6.除非有特殊需要,不要給嬰兒母奶之外的食物。
7.實施每天24小時母嬰同室。
8.鼓勵依嬰兒之需求餵奶。
9.不要給予餵母奶之嬰兒人工奶嘴或安撫奶嘴。
10.幫助建立哺育母乳支持團體,並於母親出院後轉介至該團體。
然而,同為執行10個步驟,但每間醫療院所的作法各有巧妙,孕媽咪該如何選擇適合自身的母嬰親善醫院,幫助自己哺育順利呢?
(選擇在母嬰親善醫院生產,讓媽媽置身在友善的環境中,獲得正確的訊息與支持的力量。圖/shutterstock)
讓人安心是感覺或錯覺
成為國際認證泌乳顧問IBCLC與國健署母乳哺育種子講師之後,才懷孕生子的張文姝表示,不少人對於「母嬰親善醫院」,有一種「讓人安心」的感覺,「但可能也是錯覺」。
她說,「執行24小時親子同室,目的是為了能隨時依寶寶需求餵奶,但許多媽媽卻對此感到崩潰,不過,把寶寶放在嬰兒房,又得每兩個小時要被call到嬰兒室餵奶,因而民怨四起」。
張文姝分析,「主要是人力不足,無法善加協助產婦。有的醫療院所在執行產房即刻母嬰肌膚接觸,即使是自然產,只有短短的10分鐘。至於選擇24小時親子同室,產婦可能面臨不知如何抱小孩,卻無法及時獲得護理人員的協助」。
她補充,所謂的「人力不足」,有三個面向,一是護理人員不足,一是助產師不足,還有協助哺乳專業人員不足,「各醫院多存有護理人力不足的問題,而病房的護理人員不是只有照顧產婦、協助餵奶而已,還有婦科的病人與行政工作要忙,難免無法時時滿足24小時親子同室的需求;如果有配置助產師的話,則可由助產師在產婦生產、哺乳提供更專業的協助。可惜不是每家醫療院所都有聘請助產師或泌乳顧問,因此,未能有更精細的分工」。
張文姝表示,從「母嬰親善醫院」的字面上,的確給人可獲得協助之感,不過,實際上的配套措施未必都能讓人滿意。
(「母嬰親善醫院」同為執行10個步驟,但每間醫療院所的作法各有巧妙。圖/shutterstock)
選擇.4點考量
身為母乳哺育專業人士的張文姝,是如何為自己選擇適合的母嬰親善醫院呢?她分享經驗如下:
考量1.先選擇接生醫師
由於「餵母乳」不是從生產後才開始,而是從產前就要做好準備。「除了上課了解生產過程,也要慎選接生醫師,了解其對生產的理念是否與自己相符」。為此,張文姝先後換了三位產科醫師。
她說,想要在LDR(樂得兒產房)生產,以自然溫馨為主的方式迎接小生命的到來。「在疫情籠罩之下,以催生方式生產可說是必然之舉,但醫師尊重我自行決定的催生時間」。
張文姝說自己催生了30多個小時,接生醫師在評估母胎都OK的狀況下,也願意花時間陪伴到自然娩出寶寶,「讓我覺得花時間選擇是很值得的事」。
認識樂得兒產房
樂得兒產房(labor delivery recovery room, LDR)是指待產(labor)、生產(deliverly)與恢復(recovery)都在同一間房、同一張床,產婦不需要隨著產程的進展而更換地方、換床。通常,從入院就安排在設備完善的單人獨立套房,生產時所需要的專業設備一應俱全,讓產婦能在舒適、安靜、溫馨且隱私的空間待產、生產,以至於恢復。確認恢復狀況穩定後,才轉送病房。
考量2.參觀產房、嬰兒室與病房
張文姝建議,孕媽咪應向想要的生產醫院預約時間,參觀產房、嬰兒室與病房以了解環境,「嬰兒房與病房是否同在一個樓層,同樓層的話,可減少新生兒在往返嬰兒房與病房時,接觸病原體的機會,將讓產婦更為安心」。此外,若能嚴格執行門禁管理,更可確保母嬰的安全。
她提醒,參觀的同時也可順便了解人員配置,除了護理師,在生產及產後是否有助產師的陪伴。
考量3.了解如何執行24小時親子同室
產婦若有意願進行24小時親子同室,通常被要求在產前簽署同意書。「可是生產難以預測,原本的自然產可能變為剖腹產,而後悔不想24小時親子同室;或是陪伴的家屬需要休息,必須暫時離開病房,寶寶是否能『自由的』暫時送回嬰兒室就很重要」。
考量4.了解需要時可得到的協助狀況
張文姝強調,「對孩子而言,喝奶是天性;但對媽媽來說,卻是技能。母乳哺育就像新技能,一開始未能做得好是正常,因此,更需要支持的力量」。衛教花三分鐘或半小時解說,意義大不同!然而,護理人員平日的工作負擔大,要好好對產婦衛教,的確強人所難。「建議在參觀產房時,藉由提問感受護理人員對衛教的用心程度,並了解有需要時,是否有專業的人可提供協助」。
(舌繫帶過緊的孩子在親餵時,媽媽會覺得乳頭痠痛,甚至會受傷。圖/shutterstock)
專家也會遇到哺育難題
在母乳哺育的領域上,張文姝是專業人士,專門協助哺育有問題的媽媽,而真正哺育自己的孩子時,她也跟大家一樣會碰到問題。
她說,因孩子有舌繫帶過緊的問題,所以引發含乳不順的狀況,「才餵兩天奶,乳頭就破皮了。而孩子也有體重上升不足、黃疸高的問題,源於無效吸吮——沒有喝夠奶水所致」。
由於張文姝有自我進修,了解舌繫帶過緊是怎麼回事,於是轉介專業人士處理,「若是一般的媽媽,大概會覺得『一開始哺乳會痛是正常的,忍一下就好了』,可是隨著時間過去,疼痛並未獲得解決的話,大概就此放棄;或是知道奶量少,追不到寶寶的量,就拚命擠奶或親餵,可是問題仍未能得到解決,然後就怪自己的奶量上不來,自責久了,也失去信心,最後乾脆放棄」。
她補充,舌繫帶過緊的孩子在親餵時,媽媽會覺得乳頭痠痛,甚至會受傷,因此,媽媽親餵時表示覺得痛,「請旁人一定要相信媽媽的感受,不要動輒用『這是正常的』回應」。
一般來說,大約兩週就能達到供需平衡。不過,舌繫帶過緊的孩子喝奶需要協助,張文姝在專業人士的協助下,「每次親餵前,幫寶寶進行口腔按摩,大約餵到四個月大,終於能正常含乳,我也才不會感到疼痛」。她強調,「知道疼痛會有到盡頭的時候,就不會早早輕易放棄」。
這段時間,生產醫院有專門協助媽媽餵母乳的國健署哺乳哺育種子講師,也是國際認證泌乳顧問,一直從旁陪伴關心並幫忙想辦法,讓張文姝很感動,她強調,「雖然這樣的問題並不是所有的泌乳顧問都能解決,但至少陪伴可幫助產婦更有信心度過難關」。
(哺育難題並不是所有的泌乳顧問都能解決,但至少陪伴可幫助產婦更有信心度過難關。圖/shutterstock)
助產師門診
並不是每家醫療院所都有聘用助產師,張文姝指出,若醫院有開設「助產師門診」的話,建議孕媽咪可與助產師聊一聊,規劃生產計劃,以及了解產後哺乳與照顧寶寶的必要資訊,幫助孕媽咪在溫柔與安全的環境下,順利迎接新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