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嬰兒> 嬰兒照護> 輕度腦創傷其實很傷!慎防嬰幼兒墜落傷害,遠離諸多後遺症

輕度腦創傷其實很傷!慎防嬰幼兒墜落傷害,遠離諸多後遺症

腦組織就像脆弱的豆腐,一旦受到衝擊,就一定會受傷!即使只是輕度腦創傷,也可能因為被忽略,而在日後演變成大傷害!特別是小小孩,是很容易發生意外事故而造成腦創傷的族群,千萬要做好預防以避免腦創傷。

嬰幼兒墜落│腦創傷│腦震盪

根據統計,美國的腦創傷成因,以美式足球等經常性高速衝撞的劇烈運動,以及伊拉克等戰場的震波為主,台灣則幾乎是以車禍為腦創傷的主因。不過,長期致力研究腦外傷領域的臺北醫學大學神經醫學研究中心主任蔣永孝認為,在每個人的一生當中,頭部難免出現一些碰撞,經年累月下來,腦部容易受到影響。就算不是直接撞擊,有時候,某些高強度的震波也會導致腦部受創。

值得注意的是,即使是一些不經意的頭部撞擊,也有可能在未來的某一天出現後遺症,如:阿茲海默氏症、巴金森氏症等退化性腦神經病變。

易受忽略的輕度腦創傷

頭部受傷後,昏迷指數十四分或十五分,就屬輕度腦創傷(mild Traumatic Brain Injury),可能是輕微顱內出血或單純腦震盪。

患者初期可能暫時出現意識不清或喪失、視力障礙或平衡障礙,有時會有持續性頭痛、頭暈、記憶力變差、注意力不集中或情緒不穩等情形,但多半隨著時間會慢慢減輕及消失。過去,因為沒有明顯症狀,不僅患者並未放在心上,醫療及學術單位也不太重視,直到發現愈來愈多輕度腦創傷病患出現一些退化性神經病變後,才發覺事有蹊蹺,開始探討因果關係。

蔣永孝表示,經過這十幾年來的研究,才發現輕度腦創傷其實並不是輕度,事發幾年後,常會出現很多問題,處理起來相當棘手。為了讓更多人知道這個後果,蔣永孝和北醫體系神經醫療團隊的所有醫師,都不忘提醒民眾要隨時提高警覺,避免頭部受到撞擊。萬一意外發生了,應該儘速就醫,並留意未來的病情發展,這樣才能減少惡化到阿茲海默氏或巴金森氏症等退化性神經病變的機率。


以昏迷指數評估腦創傷程度

臨床上,為了在第一時間確認被送到急診的病患狀況,醫師會觀察病患的臨床表徵,再透過「昏迷指數量表(Glasgow coma scale, GCS)」判斷。

所謂的「昏迷指數量表」,主要是以眼睛能不能張開、嘴巴能不能說話、講的話能不能清楚表達、手腳四肢的活動度,以及可不可以配合指令做相對應的動作等項目,做為評分指標。

「昏迷指數」就是把這些指標的分數加總,從最差的三分到最好的十五分,分成不同等級。對頭部外傷的病人來說,如果小於或等於八分,就屬重度腦創傷;九分到十三分,為中度腦創傷;十四分或十五分,則屬輕度腦創傷。


腦組織如嫩豆腐般的脆弱

蔣永孝進一步解釋,撞擊導致的腦部損傷是能量轉換引起的。外來的能量經過頭部時,大部分被頭骨吸收掉了,但頭骨吸收外來能量還是有一定範圍的飽和度,一旦超過頭骨可以吸收的範圍,其餘能量就會進入腦部。

這時,就要看這些能量是否集中,若能量集中,腦組織就會碎掉並出血,進而造成更大的傷害:如果能量分散,這些能量就會分散到各個地方。儘管如此,腦組織還是會被動接收部分能量的衝擊。難免造成傷害。

蔣永孝把腦組織比喻為「嫩豆腐」,相當脆弱,必須有腦脊髓液來保護,就像把嫩豆腐泡在水裡,減少外來能量的衝擊。然而,如果外來的能量過大,腦組織還是會受損而降低功能,出現頭痛、頭暈、失眠注意力不集中及記憶力下降等障礙,時間久了,甚至會出現阿茲海默氏症、巴金森氏症等退化性神經病變。

嬰幼兒墜落│腦創傷│腦震盪

為兒童打造安全居家環境

撇開車禍造成的腦創傷,不小心跌倒與從高處墜落,都會導致外傷,而頭部又是最容易受傷的部位。換言之,老人與兒童可說是腦部容易受傷的族群。

根據衛福部統計,「意外墜落」高居14歲以下兒童的第二大死因。為了避免兒童因意外事故導致腦創傷,未來一輩子都活在後遺症的陰影下,家長應該調整居家的擺設和細節,把風險降到最低。像家中陽台 欄杆高度要超過120公分,窗户開口要小於10公分,若窗户外推不得超過45度,而且欄杆和窗戶旁邊,不能擺置可讓孩子攀爬的家具或物品。

因幼兒和兒童的腦部還在發育,應避免撞到或跌倒受傷,因此,家中桌椅、櫃子的 尖銳邊角,要用軟質橡膠或圓滑物包覆。如果孩子還小,要降低床的高度或設置床邊護欄,並在地板上鋪上軟墊,以免跌下床受傷。

預防永遠勝於治療!唯有做好萬全準備,我們才能避免腦創傷,也才能遠離諸多後遺症的困擾,快快樂樂過日子!

 

累積會員Q幣,天天換好禮👇

 

 

延伸閱讀
孩子撞到頭後,出現「這症狀」要注意!嚴重程度可能等同於「成人出車禍」
新北7月大嬰掉下床,因爸媽疏忽20多天後不治!撞頭3天內是觀察關鍵,5狀況快就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