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防溢奶不只要拍嗝,還要注意這件事!
對不滿四個月大的寶寶而言,「溢奶」算是很常發生的狀況,西方人以「Happy spitter」形容「寶寶雖然溢奶,但仍然一副開心的模樣」,就知道溢奶並不會讓寶寶感到不舒服,還請父母不必過於擔心!
溢奶原因多.新生兒生理構造為主因
造成寶寶溢奶的原因很多,主要是新生兒的生理構造所致,因為新生兒的括約肌(連接食道與胃的賁門)還未發育成熟,無法適時關閉,容易讓進到胃部的奶水逆流而上至食道,並從嘴角溢出。不過,量不多,也不是每一餐都發生,而且待寶寶滿4~6個月大後,隨著括約肌逐漸成熟,狀況就會有所改善。
此外,還可能是照顧上的問題,包括:寶寶對牛奶蛋白過敏、讓寶寶喝太多奶,而造成溢奶。然而,比起對牛奶蛋白過敏,餵寶寶喝太多奶的可能性更高。
請父母注意,寶寶的胃納量是需要時間逐步增加的,但父母往往過於擔憂寶寶喝不夠,出生沒幾天,奶量就衝上100c.c.,快速撐大寶寶的胃而不給彈性增加的時間,加上寶寶的食量不是每一餐都相同,可是父母卻往往把每一餐的餵食量都設定是一樣的,使得多喝的量就很容易因生理構造讓奶水逆流而上,然後,從嘴角溢出。
改善溢奶方法
針對溢奶的改善方法,主要可從兩大方面著手:
餵奶後保持直立並拍嗝
避免寶寶溢奶,最普遍的做法就是在寶寶喝完奶後,使其維持直立姿勢並拍嗝,避免在寶寶喝奶後就讓其直接躺在床上。由於每個寶寶需要的拍嗝時間不太一樣,建議進行約5~10分鐘為宜。
或許有父母會問,拍嗝一定要聽到寶寶發出「嗝」的聲音嗎?即使寶寶沒有發出「嗝」的聲音,但只要能維持長一點的直立時間,都有助於減少溢吐奶的發生機會。
逐步增加餵奶量
寶寶剛出生時,第一天只要有5c.c.~7c.c.就已足夠;3天後,增加到22~27c.c.;10天時,約60~80c.c.,通常每隔2~4小時餵食一次。若要增加寶寶的奶量,應慢慢增加,建議每次以5c.c.~10c.c.為單位漸漸增加,而且是相隔數天調整一次,務必要觀察每次喝奶的剩餘量,做為是否要調整奶量的依據。發現寶寶不到該喝奶的時間就哭的話,就可以考慮微幅增加奶量,再行觀察狀況。
同時,請父母採取「嬰兒主導式餵食」,以寶寶的需求與進食意願,配合吸吮的頻率,讓寶寶自己主動吸吮喝奶。若是瓶餵,在餵食過程中,將奶瓶和寶寶的舌頭平行(儘量與地面平行),避免寶寶喝入過多的空氣。
考量每個寶寶的胃納量與喝奶習慣大不相同,必要時,父母可採「少量多餐」的餵食方式,在平均2~4小時餵食一次的頻率中,再找出適合寶寶的餵食頻率。觀察到寶寶容易脹氣的話,甚至要用「分段餵食」,即餵食一定的量後,暫停喝奶,先直立抱起拍嗝,再行餵食。
父母不免擔心寶寶喝得太少,營養不夠,但不能只看一餐喝了多少,而應以一天的總量觀察寶寶的奶量是否足夠,有計算公式可讓父母參考,將寶寶的體重(公斤)╳120~150c.c.,即可計算出寶寶一天該喝多少的量,一天總量有達到這個範圍即可。萬一某一天沒達標,也不用太緊張,再多觀察個3、4天的平均值,除非連續幾天的喝奶量都離目標有段距離,必須視為警訊,否則請父母真的不用過於擔心「寶寶喝太少」。
善用育兒好物.幫寶寶身體維持一定的傾斜角度
有胃食道逆流困擾的人,大概都知道在睡覺時,應讓上半身抬高以維持傾斜角度,以防止在睡覺期間引發逆流。大人如此,寶寶也如此。
寶寶喝奶後,照顧者會幫忙拍嗝數分鐘,再讓寶寶躺著,只是每個寶寶需要拍嗝的時間不一樣,而且也不是所有的照顧者在每一次的拍嗝都能拍好拍滿,才把寶寶放回床上。特別是有「媽媽手」的父母,對幫寶寶拍嗝很很容易有心有餘而力不足之感,卻又不忍看寶寶可能溢奶,於是忍痛勉強自己,進而加重媽媽手的疼痛感。
這時,父母需要一個可讓寶寶躺著,卻又不是完全平躺的墊子或枕頭,寶寶的身體可靠在有傾斜角度的靠墊或枕頭,前嬰兒房護理師徐瑄建議,也可考慮將大人的浴巾對折成正方形,約莫折三次的大小,讓寶寶的肩膀整個躺在浴巾上,即可使身體自然地維持在15度的傾斜角度,克服容易逆流的生理結構。此舉不僅減少寶寶溢奶的機會,也有助於安穩入睡,父母也能放下心中大石,為自己爭取一點放鬆心情的meti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