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親子> 健康百寶箱> 流感症狀有哪些?哪些人應該接種流感疫苗?

流感症狀有哪些?哪些人應該接種流感疫苗?

A型與B型會引起大規模的季節性流行,早產兒、6歲以下幼童以及老年人是流感高危險群,預防的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按時接種流感疫苗。

文章目錄

感冒可分為「一般感冒」與「流行性感冒」(俗稱流感)。每年都會流行的「流感病毒」,感染後常見症狀包括發燒、咳嗽、頭痛、肌肉痠痛、疲倦、流鼻水和喉嚨痛等,大多數人會在一週內康復,但病勢通常較感冒猛烈,病程也較長。

流感病毒可分為A、B、C和D,四種類型症狀

流感是一種由人類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病毒性呼吸道疾病,多數國家每年都會經歷週期性流行。目前所謂的季節性流感主要是由A型流感病毒中的H1N1和H3N2亞型,及B型流感病毒所引發。流感病毒可分為A、B、C和D四種類型,其中A型和B型是引發大規模季節性流行的主要病毒。A型流感病毒除了能感染人類,還能傳染給動物,並可能跨物種傳播,而B型病毒目前僅在人體內發現。自1977年以來,A型(H1N1和H3N2)及B型流感病毒一直循環在人類的季節性流感流行中。以下說明A型、B型、C型症狀(D型流感主要感染牛、豬等動物,目前尚無證據顯示會感染人類。由於D型流感病毒不會對人體健康造成威脅,因此較少受到關注。)。

流感症狀1.A型流感病毒

A型流感是最具變異性和傳染力的流感病毒,會感染人類及多種動物(如禽鳥、豬)。A型流感病毒容易發生基因重組,導致大流行。這類病毒的典型症狀包括:

  • 發燒(通常超過38°C)
  • 咳嗽(乾咳)
  • 肌肉痠痛和關節痛
  • 喉嚨痛
  • 頭痛
  • 極度疲倦

A型流感常在流行期間引發大規模傳播,有時還會伴隨嚴重併發症,如肺炎、腦炎、心肌炎。

有關腦炎

腦炎的症狀取決於病因和病情的嚴重程度。常見的症狀包括:

  • 高燒:突發高燒是腦炎的一個早期徵兆。
  • 頭痛:劇烈的頭痛通常伴隨腦炎,並且常與其他神經系統症狀共同出現。
  • 精神狀態改變:患者可能表現出意識混亂、嗜睡或反應遲鈍,嚴重者可能昏迷。
  • 癲癇發作:腦炎患者可能出現癲癇發作,特別是在病毒或細菌引起的急性感染中。
  • 行為或認知改變:患者可能表現出行為異常、焦慮、幻覺,甚至出現記憶或語言功能的減退。
  • 其他神經症狀:包括肌肉無力、癱瘓、視力障礙、言語困難或肢體的協調性問題。

有關心肌炎

心肌炎是一種可能危及生命的心臟疾病,早期症狀不明顯,的症狀表現範圍從輕微到嚴重不等,且有些患者可能無明顯症狀,直到出現心臟功能異常。常見症狀包括:

  • 胸痛:類似心絞痛,可能伴有壓迫感。
  • 呼吸困難:尤其是運動時或躺下時更明顯。
  • 心悸:感覺心跳不規律、心跳過快或過慢。
  • 疲倦:極度的身體虛弱或無力感。
  • 昏厥:由於心律失常或心臟無法有效泵血導致暈厥。
  • 下肢水腫:嚴重者可能會有腳踝或腿部腫脹,因心臟泵血功能減弱所致。

診斷心肌炎通常需要進行以下檢查:

  • 心電圖(ECG):用來檢查是否有心律不整或心臟損傷的跡象。
  • 超音波心動圖(Echocardiogram):可檢查心臟的結構及功能,觀察是否有心臟擴大或心功能不全。
  • 血液檢查:檢查心臟特異性標記(如肌鈣蛋白)及炎症指標,以了解是否有心臟損傷或感染。
  • 心臟磁振造影(MRI):可清晰顯示心肌的炎症或損傷。
  • 心內膜活檢:在某些情況下,醫生可能會建議取少量心肌組織進行病理檢查,以確定具體病因。

心肌炎治療

心肌炎的治療取決於病因及病情嚴重程度:

  • 支持性治療:針對輕症患者,治療目標是減輕症狀,如服用止痛藥或靜養。
  • 抗病毒或抗菌藥物:如果心肌炎是由病毒或細菌感染引起,可能需要使用抗病毒藥或抗生素。
  • 心臟功能支持:對於心臟功能受損的患者,可能需要使用藥物來改善心臟的泵血功能,例如β受體阻斷劑、血管擴張劑等。
  • 免疫抑制治療:針對因自體免疫反應引起的心肌炎,可能需要使用免疫抑制劑來減少免疫系統對心肌的攻擊。
  • 心律調整:若出現嚴重心律不整,可能需要裝置心臟除顫器或使用電擊治療。

心肌炎預後因病因及治療反應而異。輕微的心肌炎患者可完全康復,但嚴重者可能會發展成慢性心臟病,甚至導致心臟衰竭。因此,及早診斷和治療對於改善預後至關重要。

流感症狀2.B型流感病毒

B型流感只感染人類,傳播範圍較A型流感小,不會引起全球大流行,但仍可導致局部地區的嚴重流行。症狀與A型流感相似,通常包括:

  • 發燒
  • 咳嗽
  • 頭痛
  • 喉嚨痛
  • 全身無力
雖然B型流感的症狀較輕,但對高風險族群(如老年人、兒童)仍可能引發嚴重併發症。

流感症狀3.C型流感病毒

C型流感的傳播性較弱,症狀通常較輕,常見於兒童。這種類型的流感多數引發上呼吸道感染,症狀包括:

  • 輕微的發燒
  • 流鼻水
  • 喉嚨痛
  • 輕微的咳嗽
C型流感通常不會引發嚴重的併發症,且不會引起大規模的流行。

流感流行速度快、傳播範圍廣,容易導致嚴重的併發症和死亡

在臨床診斷上,流感的症狀與其他急性呼吸道疾病,如普通感冒、喉炎、支氣管炎、病毒性肺炎,甚至2019年底爆發的COVID-19等,較難區分。此外,流感在流行病學特徵上也與其他疾病不同。除了流行速度快、傳播範圍廣之外,流感還可能導致嚴重的併發症和死亡。特別是65歲以上的長者、幼童、孕婦、免疫功能較弱者,以及患有慢性病的高風險族群,容易出現細菌性肺炎、病毒性肺炎、腦炎、心肌炎或心包膜炎等併發症,兒童若在感染期間使用阿司匹林,還可能引發雷氏症候群(Reye syndrome)。

雷氏症候群(Reye Syndrome)是一種罕見但潛在危險的疾病,主要影響兒童和青少年,通常在病毒感染(例如流感或水痘)後發生。該疾病的特點是迅速進行的腦部與肝臟損傷,若未及時診斷和治療,可能會導致嚴重的後果,甚至死亡。

雷氏症候群的病因尚未完全明確,但臨床上發現,這種病症與在病毒感染期間或之後使用阿司匹林(Aspirin)有密切關聯。因此,醫學界強烈建議,18歲以下的兒童和青少年在病毒性感染期間,避免使用含有阿司匹林的藥物,以預防雷氏症候群的發生。

雷氏症候群的症狀通常在病毒感染後的數天內出現,初期可能包括嘔吐、嗜睡、虛弱等非特異性症狀。然而,隨著病情的進展,患者可能會出現更嚴重的神經系統症狀,例如迷惑、煩躁、定向障礙、抽搐甚至昏迷。這些症狀主要與腦部腫脹(腦水腫)有關,而同時肝臟也會受損,雖然不會出現明顯的黃疸,但肝功能指標異常,可能伴隨低血糖和高氨血症。

由於雷氏症候群發展迅速,早期診斷和立即進行支持性治療至關重要。治療的重點在於控制腦水腫、穩定體內的電解質平衡及維持生命體徵,必要時可能需要住院加護治療。早期介入通常能提高存活率,並減少後續的神經系統後遺症。

流感好發季節

流感是一種具明顯季節性的傳染病,疫情通常呈現週期性。台灣地處熱帶與亞熱帶地區,雖然一年四季都有流感病例發生,但秋冬季節的流行較為常見,流行高峰通常在每年12月至次年3月之間。

流感致病原

流感病毒(Influenza virus)分為A、B、C、D四種類型,其中只有A型和B型流感病毒會引發季節性流行。近年來,季節性流感的主要病毒株以A(H3N2)、A(H1N1)及B型流感為主,不同地區的流行狀況有所不同。

流感傳染源

人類是季節性流感的主要傳染源。但某些A型流感病毒亞型會以禽鳥(如鴨子)和哺乳類動物(如豬)為主要宿主。病毒基因重組可能會產生新的流感病毒,導致大流行。

流感傳染方式

流感主要通過呼吸道飛沫傳播,特別是在密閉空間中,感染者咳嗽或打噴嚏時產生的飛沫容易傳染給其他人。此外,流感病毒能在物體表面短暫存活,接觸被污染的表面後,若再觸碰自己的嘴、鼻或眼睛,也有可能被感染。

流感潛伏期與傳染期

流感的潛伏期通常為1至4天,平均約為2天。併發症通常在發病後的1至2週內出現。

感染者的傳染力在症狀出現後的3至4天最強。研究顯示,成人在發病前24至48小時便開始排放病毒,且在發病後24至72小時達到病毒排放高峰。兒童排放病毒的時間較長,可能持續至21天;免疫功能不全者的病毒排放期可能長達數週甚至數月。

流感症狀

感染流感後的症狀嚴重程度取決於個體免疫力、潛在健康狀況及年齡。典型症狀包括以下:

發燒、咳嗽、頭痛、肌肉痠痛、疲倦、流鼻水和喉嚨痛等。約10%的感染者會出現胃腸道症狀,如噁心、嘔吐及腹瀉。

大部分健康成人通常能在一週內康復,但部分人可能出現持續數週的咳嗽和全身不適。少數患者可能出現肺炎、腦炎、心肌炎等嚴重併發症。高危險族群包括65歲以上長者、嬰幼兒、孕婦、免疫功能不全者,以及罹患慢性疾病如氣喘、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的患者。

流感預防保健

衛生教育

  1. 加強個人衛生習慣,勤洗手,避免接觸傳染。
  2. 注意呼吸道衛生和咳嗽禮節,配戴口罩並保持社交距離,以減少感染風險。
  3. 若出現發燒、咳嗽等類流感症狀,應盡早就醫並在生病期間避免上班、上學,以減少流感傳播。
  4. 若出現呼吸困難、胸痛、意識混亂等危險徵兆,應立即前往醫院就診。

 

預防流感,怎麼做?

預防流感對於維護個人和群體的健康非常重要,特別是對於高危險群體如年長者、嬰幼兒、孕婦以及慢性疾病患者。以下是預防流感的主要措施:

1.接種流感疫苗

預防流感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按時接種流感疫苗。接種流感疫苗的保護效果於6個月後,會逐漸下降,且每年流行的病毒株可能不同,建議應每年接種流感疫苗,以獲得足夠保護力。即使某些人無法接種疫苗(如6個月以下的嬰兒或有特殊過敏反應者),其他家庭成員接種疫苗也能減少病毒傳播,間接保護他們。

接種流感疫苗通常是安全且有效的,但有些人可能會出現輕微或短暫的不適症狀。這些不適反應大多數是輕微的,並且會在幾天內自行消退。以下是打流感疫苗後可能出現的常見不適症狀:

注射部位疼痛、紅腫或硬結

這是最常見的不良反應。接種後的幾天內,注射部位可能會感到疼痛、變紅或輕微腫脹。這是身體對疫苗的正常免疫反應,通常不需要特殊治療。

低燒

一些人在接種後可能會出現輕微的發燒,通常在38°C以下。這種低燒通常會在1至2天內自行緩解。

疲倦或乏力

接種後,部分人可能會感到疲倦或精力不濟,這是免疫系統在對抗病毒成分時的自然反應。

肌肉痠痛或關節痛

少數人在接種後可能會感覺全身肌肉或關節輕微痠痛,這也是身體對疫苗反應的一部分,通常只會持續一兩天。

有些人可能會感到輕微的頭痛或頭暈,這通常是短暫的,不會持續太久。少數人在接種後可能會出現噁心、胃部不適或腹瀉,但這些症狀通常較輕微且迅速消退。大多數接種後的不適反應可以用簡單的方式處理,如冰敷注射部位減少疼痛或腫脹,或使用非處方止痛藥(如撲熱息痛)來緩解發燒和痠痛。不過,任何較為嚴重或持續的症狀應及時與醫師聯繫。

2.保持良好的個人衛生

勤洗手

使用肥皂和水或含有酒精的洗手液徹底清潔雙手,尤其是在外出、觸摸公共設施或咳嗽、打噴嚏後。

避免觸摸臉部

手部接觸病毒後再觸摸眼睛、鼻子或嘴巴,可能會導致病毒進入體內,因此避免不必要的接觸臉部是有效的預防方法。

遮掩口鼻

咳嗽或打噴嚏時用紙巾或手肘遮住口鼻,並在使用後立即丟棄紙巾。

3.保持社交距離

若周圍有人有流感症狀,應盡量避免與其密切接觸,以防病毒傳播。特別是在流感高峰期,避免前往人群密集的場所,可以減少感染的機會。

4.保持健康的生活習慣

保持均衡飲食、規律運動、充足的睡眠和適當的壓力管理,可以增強身體的免疫力,進而抵禦病毒的感染。定期開窗通風,可以減少病毒在空氣中的濃度,降低感染風險。

5.及時就醫和自我隔離

如果出現流感樣症狀,如發燒、咳嗽、喉嚨痛、肌肉痠痛等,應儘早就醫,尤其是對於高危險群體,以獲得早期治療。如果感到不適或被確診為流感,應留在家中避免外出,以防止病毒傳播給他人。

流感疫苗FAQ

流感疫苗通過刺激人體的免疫系統,讓身體產生對抗特定流感病毒株的抗體。在接觸流感病毒後,這些抗體能夠迅速辨認並消滅病毒,從而預防感染或減少病情的嚴重程度。雖然流感疫苗無法百分之百預防流感,但對於高風險人群,尤其是老年人、幼兒及免疫力較弱者,接種疫苗能顯著降低重症和死亡的風險。

FAQ:流感疫苗接種對象

流感疫苗推薦給所有6個月以上的民眾,尤其是以下高風險族群:

  • 65歲以上長者
  • 5歲以下兒童,尤其是2歲以下嬰幼兒
  • 孕婦:接種疫苗能保護孕婦及胎兒,並在嬰兒出生後提供被動免疫。
  • 慢性疾病患者:如心血管疾病、糖尿病、哮喘或慢性阻塞性肺病等。
  • 免疫功能不全者:包括HIV感染者、接受化療的癌症患者等。
  • 醫療工作者:因長時間接觸病人,感染風險較高。 這些人群若感染流感,更容易發展為嚴重併發症,如肺炎、心肌炎或腦炎。

FAQ:流感疫苗疫苗的種類

流感疫苗有不同的形式,每年會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的預測流行病毒株進行調整。主要分為以下兩種類型:

  • 三價疫苗:包含兩種A型流感病毒株(H1N1和H3N2)及一種B型流感病毒株。
  • 四價疫苗:包含兩種A型流感病毒株和兩種B型流感病毒株,能提供更廣泛的保護。 疫苗一般以肌肉注射為主,對於6個月以上的嬰幼兒及成人都適用。

FAQ:流感疫苗接種時機

流感疫苗的效果約需兩週後才能發揮,建議在流感高峰期前(即每年秋冬季)接種。一般而言,疫苗保護力可維持6個月,因此需每年重新接種,以應對流感病毒的變異及不同流行株。

FAQ:流感疫苗疫苗的安全性與副作用

流感疫苗通常是安全的,常見的副作用多為輕微、短暫的反應,例如:

  • 注射部位疼痛或紅腫
  • 輕微發燒或疲倦
這些副作用通常在一至兩天內自行消失。極少數情況下,可能會有嚴重的過敏反應,但發生機率非常低。

FAQ:B型流感,與A型流感不斷循環出現

流感為急性病毒性呼吸道疾病,致病原為流感病毒,A型與B型可以引起大規模的季節性流行,兩者不斷循環出現在人類的季節性流感流行之中。

FAQ:B型流感症狀,如何與A型流感做區分?

B型流感與A型流感常見的症狀有:發燒、咳嗽、頭痛、肌肉痠痛、疲倦、流鼻水、喉嚨痛等,但通常在1週內會康復。

想單純以症狀來區分A型與B型流感,並不容易。一般來說,B型流感的肌肉酸痛較為明顯,也比較會有噁心想吐、腹瀉、腹痛等腸胃症狀。

B型流感

 

B型流感 

 

FAQ:

未滿6個月的新生兒不適合接種流感疫苗

早產兒、6歲以下幼童以及老年人是流感高危險群,如有呼吸困難、急促、缺氧、血痰或痰液變濃、胸痛、意識改變、低血壓等流感危險徵兆,請盡速至醫院接受治療。另外特別提醒孕媽咪,未滿6個月新生兒不適合接種流感疫苗。

免疫系統尚未成熟

新生兒的免疫系統在出生後仍處於發育階段,特別是在6個月內。流感疫苗需要依賴免疫系統產生足夠的抗體來提供保護,但未滿6個月的新生兒無法有效地產生這些抗體,因此疫苗接種對他們的效果有限。

疫苗的安全性考量

針對流感疫苗的臨床試驗和安全性數據大多來自於6個月以上的嬰兒。由於缺乏足夠的數據證明疫苗在6個月以下嬰兒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因此醫療專家不建議這個年齡段的嬰兒接種流感疫苗。

母體保護作用

一般來說,孕婦在懷孕期間接種流感疫苗後,所產生的抗體可以透過胎盤傳遞給胎兒,並在嬰兒出生後提供一定的保護。這種被動免疫可以幫助新生兒在生命的前幾個月對抗流感病毒,直到他們能夠在6個月後接種疫苗。

醫療建議是新生兒的家庭成員和照顧者應該接種流感疫苗,以間接保護嬰兒,避免流感病毒的傳播。等到嬰兒滿6個月後,再為他們接種流感疫苗,以獲得更好的直接保護。

 

累積會員Q幣,天天換好禮👇

 
延伸閱讀

孕媽咪罹患流感怎麼辦?該接種疫苗嗎

帶寶貝初次打流感疫苗要做的 3 件事情報給你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