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費疫苗打不打?】輪狀病毒疫苗預防嬰幼兒國民病,避免又吐又拉而脫水住院
輪狀病毒疫苗預防疾病
由輪狀病毒引起的病毒性腸胃炎
病毒性腸胃炎的致病原有好幾種,三軍總醫院小兒科部小兒感染科主治醫師張佳寧指出,「包括:諾羅病毒、輪狀病毒、腺病毒40或41型、沙波病毒與星狀病毒,研究指出,5歲以下兒童因急性腸胃炎嚴重上吐下瀉需要住院的患者,大約每三個就有一個是由輪狀病毒引起」,因而有「幼兒國民病」之稱。
張佳寧醫師表示,「5歲之前的感染率很高,其中,6個月大到2歲為感染高峰期」。感染輪狀病毒的症狀有持續地嘔吐、腹痛與水瀉,1天內的水瀉次數可能高達10~20次,大概有一半的病童會伴隨發燒,症狀嚴重時,有時會導致脫水、抽搐、酸中毒、電解質不平衡等。嚴重時,寶寶需要住院觀察。
她說,「沒有藥物可有效對抗輪狀病毒,而是以症狀治療為主,即補充水分與電解質(症狀輕微可經口攝取電解質水和稀釋運動飲料),避免出現脫水,甚至引發抽搐,必要時,須注射點滴」。
張佳寧醫師提醒,「寶寶感染發病8天內,仍具有傳染力,務必要讓感染的寶寶與其他孩子隔離,且謹慎處理寶寶的排泄物,以防止感染擴散」。在妥善照顧下,孩子的狀況會逐漸好轉,不過,「在病程中,因腹瀉會使小腸黏膜受損,需要時間等待復原」。她解釋,小腸黏膜受損引起乳糖酵素的缺乏,進而造成乳糖不耐症,無法吸收牛奶中的乳糖。若是嬰幼兒感染輪狀病毒,建議使用不含乳糖成分的奶粉,母奶則可繼續哺餵」。
輪狀病毒疫苗介紹
嚴重的腹瀉會讓寶寶有段時間無法好吃好睡,雖沒有特效藥治療,但有疫苗可預防。張佳寧醫師表示,目前有兩種口服活性減毒輪狀病毒疫苗,一為兩劑型,一為三劑型。第一劑最早之接種年齡為出生滿6週,每劑最短接種間隔為4週。
她指出,根據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研究顯示,接種輪狀病毒疫苗可顯著降低幼兒因輪狀病毒急性腸胃炎之住院率,兩種劑型皆可有效降低因感染輪狀病毒造成嚴重腹瀉的風險達約85%,保護力約可持續3~5年。「事實上,以三劑型的口服輪狀病毒疫苗而言,到7歲時,保護力仍有70%」。
張佳寧醫師強調,「不論哪一種劑型,都要在8個月大前完成接種」,因為根據臨床試驗,這樣就不會引起腸套疊的副作用。「不過,對疫苗成分過敏者、有腸套疊病史或胃腸道畸形者,以及免疫功能不全者,需謹慎評估接種與否」。
固然輪狀病毒疫苗需要自費,可是考量寶寶萬一感染,不僅飽受又拉又吐之苦,除了增添父母照顧的負擔,若寶寶嚴重到要住院,還要煩惱家庭其他成員的照顧,若是雙薪家庭,父母請假更要為工作安排傷腦筋,所花的精神、時間成本,林林總總加起來,應不會比疫苗費用低。張佳寧醫師說,部分縣市政府有提供補助,父母不妨善加利用補助,為孩子築起防護網。
或許有父母疑惑,口服疫苗時,萬一孩子吐了出來,需要補服嗎?張佳寧醫師表示,「由於只要少量疫苗接觸口腔、腸胃道黏膜,就有後續產生抗體的效果,根據國際上的建議,吐出來的話,不用再補吃疫苗。但會建議家長,在小朋友接種口服輪狀病毒疫苗前半小時不喝奶,減少嬰幼兒溢奶的機會」。另外,醫護人員分多次沿嘴角輕壓軟管讓孩子吸吮,也有助孩子不易把疫苗吐出。
施打時程建議&常見副作用
施打時程:2劑時程為出生滿2、4個月(最後1劑不得晚於出生後24週接種);3劑時程為出生滿2、4、6個月(最後1劑不得晚於出生後32週接種)
常見副作用:現輕微腹瀉、煩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