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費疫苗打不打?】腸病毒A71型疫苗預防重症,如踴躍接種而減少重症發生,父母或許可不再為停課傷神
腸病毒A71型疫苗預防疾病
腸病毒71型可能造成的重症,如:腦幹腦炎、心臟衰竭、肺水腫與肺出血。
不少家長一聽到「腸病毒」,有如驚弓之鳥,不只擔心孩子的健康受到影響,也因為牽涉托育機構或學校可能要停課,而增加照顧上的麻煩。
總讓父母聞之色變的腸病毒,是一群(超過100種分型)病毒的總稱,而人類是已知的唯一宿主及感染源,台灣兒童感染症醫學會常務監事暨林口長庚醫院兒童感染科教授級主治醫師黃玉成表示,人類腸病毒(Human enterovirus)又可以歸類成四個物種:HEV- A(含腸病毒71型、克沙奇A2~8、A16等)、HEV- B(含克沙奇A9、克沙奇B1~6、伊科病毒等)、HEV- C(含克沙奇A24、小兒麻痺病毒1~3型等)、HEV- D型(含腸病毒68型、70型、94型等)。
黃玉成醫師指出,「其中,71型是最容易造成重症或死亡的型別,且易出現神經系統病變」。引起神經系統的併發症嚴重程度各有不同,有的只出現腦膜炎、輕微腦炎、肢體麻痺等非致命性的併發症,有的則會造成死亡病例。
他表示,腸病毒71型曾在民國87年出現大流行,當時,造成全台140萬名幼童感染,78人死亡,至今仍讓許多兒科醫師記憶猶新,從此視之為兒科大病。黃玉成醫師表示,根據腸病毒71型的流行趨勢研究,大概每隔三至五年就會有一波流行,「本來在108年預估109年會有一小波流行,不過,碰到Covid-19疫情爆發,大家謹守防疫規定,讓擔心的事情並未發生」。
然而,隨著疫情解封,許多病毒重出江湖,腸病毒也不例外!畢竟在新冠疫情期間,6歲以下的幼童喪失藉由感染腸病毒來產生抗體的機會,在缺乏保護力的情況下,一旦感染腸病毒,恐有進展成重症的風險,加上不排除有大流行的可能,父母不能不謹慎以對。
腸病毒A71型疫苗介紹
歷經87年腸病毒71型大流行的慘痛教訓後,時任長庚兒童醫院院長的林奏延醫師提出建言,「我們需要自己的疫苗產業,外國人不會理會當地沒有流行的疾病」。於是台灣開始從91年自行研發,耗時20多年,從零到有,腸病毒A71型疫苗終於在112年上市。黃玉成醫師表示,「目前,台灣有兩支腸病毒71型疫苗供6歲以下孩童接種」。
他指出,兩支疫苗皆屬於全細胞型非活化腸病毒71型疫苗,施打劑次稍有不同,但都只提供年齡介於2個月至6歲之間的兒童施打,依台灣兒童感染症醫學會的建議,所有滿2個月至未滿6歲的兒童,應接種腸病毒A71型疫苗,不須考慮先前是否感染過腸病毒。
由於腸病毒種類繁多,黃玉成醫師提醒,腸病毒A71型疫苗主要針對腸病毒71型提供保護力,對於其他可能引起重症的腸病毒型別,如:克沙奇A16、腸病毒D68型等,沒有證據顯示有交叉保護效力,故接種後還是有可能感染其他型別的腸病毒。然而,接種疫苗可以降低感染腸病毒71型的風險,減少重症和併發症的發生。
或許有的父母還在猶豫,是否要讓孩子接種?黃玉成醫師提出思考方向,「如果大家踴躍接種,是否就此少了重症的發生機會?沒有重症個案,也代表從此可以不必再為腸病毒而停課呢?」
施打時程建議&常見副作用
施打時程:兩支疫苗的施打時程不同:
.安特羅:共打兩劑,需間隔28 天。
.高端:以2歲為分界點,若是未滿兩歲接種第一劑,需要打3劑、2歲至6歲兒童共施打2劑,前兩劑需間隔2個月,第三劑需與第一劑間隔12個月。
副作用:接種部位可能出現局部疼痛、紅腫脹,以及全身性症狀,如:發燒、嘔吐、腹瀉、食欲下降、疲勞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