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孕產百科> 孕期須知> 胎兒水腫的評估、影響與醫療建議

胎兒水腫的評估、影響與醫療建議

婦產科醫師會透過詢問病史,超音波檢查等方式,掌握胎兒水腫的狀況,並會依據不同的問題,給予合適的醫療建議。

3方式‧評估&診斷胎兒水腫

一般來說,為了診斷胎兒是否有水腫相關症狀的可能性,婦產科醫師主要會透過以下方式來評估:

1.詢問孕婦病史

彰化基督教醫院婦產部主治醫師吳琬如表示,根據台灣的種族和地域性,可能罹患胎兒水腫的高危險群有:胎兒染色體異常、母體地中海型貧血、子宮內感染、胎兒結構異常、胎兒乳糜管(毛細淋巴管)發育異常等等。

因此,婦產科醫師會優先「詢問孕婦病史」,內容包含:個人血型、第一次產檢時是否有檢測出地中海型貧血、過去懷孕(產檢)狀況、懷孕過程中是否有特殊感染或其他內科病史、家族中是否有人罹患特殊遺傳疾病等。

2.超音波檢查

初步理解孕婦病史後,還必須搭配專業儀器的檢查,才能更精確評估胎兒水腫的可能性。她表示,一般會以超音波詳細檢查胎兒結構,包含心臟、內臟、顱內結構,以及用胎兒大腦中動脈血流,評估胎兒是否貧血。必要時,還可進一步採用胎兒核磁共振檢查,輔助診斷。

3.對症深入檢查

之後,醫師再根據懷疑的可能病因,安排孕婦進行不同的侵入性檢查,例如:抽母體血液,檢驗病毒抗體效價(與感染有關);羊膜穿刺、羊水晶片等檢查,觀察胎兒染色體狀況、是否有部分罕見疾病基因、檢測是否有病毒DNA等等。她補充,必要時需抽取臍帶血(檢查代謝性問題),確認胎兒是否有貧血症狀,或已受病毒感染。 

對母體和胎兒的影響

吳琬如醫師表示,當胎兒體內某一處有不正常的積水,有自行緩解的可能性。然而,如果此病況繼續進展,連其他部位也逐漸出現不正常的積水,甚至演變成胎兒水腫時,就會對胎兒及母體造成影響。

母體

如果水腫使胎兒食道受到壓迫,影響其吞嚥羊水時,羊水就會累積於子宮內;當羊水過多時,就可能引起早產。

另外,母體還可能會產生「鏡像綜合症(Mirror Syndrome)」,意即孕婦的症狀表現與寶寶的症狀相同,如胎兒和孕婦的皮膚皆呈現水腫現象。

她補充,孕婦還可能出現類似子癇前症的症狀(偏高的血壓、蛋白尿或水腫)。此症狀的成因不明,只能藉由治療胎兒水腫來改善母體的狀況。

胎兒

除了要找出造成胎兒水腫的病因外(染色體異常、結構異常、乳糜管發育異常等),吳琬如醫師表示,「釐清發生胎兒水腫的時間點也很關鍵」。她舉例,如果胎兒胸腔積水的狀況發生在24週前,正值肺泡發育的重要時期,便有可能導致新生兒肺部發育不全、肺高壓的相關症狀。

不同水腫病因的醫療處理建議

在胎兒水腫的醫療處理方式和預後狀況上,吳琬如醫師表示,主要可從造成水腫的病因特性(系統性、局部性)來看。

系統性

若是系統性問題,如胎兒染色體異常(唐氏症、透納氏症等),預後狀況並不好。她以唐氏症為例,雖然水腫症狀可以被治癒,但唐氏症患者出生後的學習和照料是另外一個長期的課題。對此,醫師會與父母討論、評估是否繼續妊娠的可能性。

局部性

如果造成胎兒水腫的病因是局部性問題(如:乳糜胸、胎兒腫塊等),對醫師來說,此類胎兒出生後,可藉由新生兒科的特殊照護或小兒科的手術治療而得以根治。無論之後採取保守觀察或積極治療,醫師都希望能達到兩個目的:其一,緩解腹中胎兒症狀;其二,由於有水腫的胎兒早產機率高,因此會儘可能讓胎兒成長到足夠週數、體重,「讓新生兒有更多生理上的優勢,進而有利於兒科團隊醫師找尋病因和給予治療,以提高治癒的機率」。

吳琬如醫師表示,可能的局部性問題如下:

‧乳糜胸:醫師會使用特殊的呼吸機照護新生兒,並透過靜脈輸送的方式給予寶寶特殊脂肪酸飲食,使乳糜液不再進入乳糜管,以等待受損的乳糜管修復、水腫症狀逐漸消退。

‧胎兒腫塊:有的腫塊可能起因於橫膈膜疝裂,即橫膈膜破洞、腸子跑到胸腔內,而壓迫到心臟、氣管或食道,才導致胎兒水腫。針對此類新生兒,小兒(外)科醫師會依橫膈膜疝裂的狀況做修補(手術),再觀察水腫痊癒的狀況。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