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分齡教養> 兒童生活教養> 只要有紅豆、綠豆、寶特瓶,就能在家自製簡單又實用的幼兒發展教具!

只要有紅豆、綠豆、寶特瓶,就能在家自製簡單又實用的幼兒發展教具!

對孩子來說,從遊戲中學習是最簡單的學習方式,市面上常見的教具,可讓孩子在操作及遊戲的過程中習得技能。除了在市面上選購之外,生活中垂手可得的物品,也可經由小巧思變身成有用且趣味的教具喔!

美國的教育思想家杜威主張「從做中學」,讓孩子親自操作,且藉由操作的過程習得能力,這個過程就為「從做中學」最好的表現。在孩子的眼中,生活中所有物品都是新鮮的,若是第三者在探索過程中賦予物品意義及功能,能更有效地協助他從中獲得經驗,這項被賦予意義的物品或工具就可稱為「教具」,因為它已成為教育的工具─教導孩子某項技能或知識的媒介。

教具展示大街

看完了教具製作的概念,你是否已經有主要的輪廓?接下來就由魏麗卿和陳筠安介紹適合孩子的教具,並為你解析如何利用生活中的用品,讓它變身成為有意義的教具。

好用物品1.寶特瓶

教具名稱:保齡球

適合年齡:2歲以上

功能:訓練粗動作及肌力、專注力、秩序感。

材料: 1. 3~15個寶特瓶,大小需相同,最好為同款的寶特瓶。 2. 蠟筆、彩色筆、水彩等塗鴉用具。 3. 廢紙。 4. 雙面膠。 5. 橡膠球。

做法: 1. 先將每個寶特瓶瓶身都黏好廢紙,空白的那面朝外。 2. 和孩子一起彩繪瓶身,增進親子互動的時間。 3. 然後再拿1個孩子平常玩的球,當做保齡球,要孩子將瓶子擺好後,即可開始進行保齡球遊戲。
玩法:

【基礎玩法】親自製作的保齡球遊戲,可使孩子享受創作的過程及完成的成就感,魏麗卿提醒父母,製作的過程要給孩子充分的自主權,而不是規定他要畫什麼。依孩子的能力擺放瓶子的數目,若是孩子已能將9個寶特瓶都擊倒,就再增加瓶數。

【進階玩法】若是孩子已能將全部的瓶子擊倒,再陸續將瓶內裝滿水,甚至拉遠距離,將難度提升,給孩子挑戰,也能維持他對此遊戲的新鮮感。

好用物品4.黃豆、綠豆

教具名稱:我會掃地

適合年齡:2.5歲以上

功能:獨立性、生活自理能力、大肌肉、分類。

材料: 1. 黃豆數顆、綠豆數顆。 2. 小掃把。 3. 托盤。 4. 電器膠帶。

做法: 1. 在托盤中,以電器膠帶貼出1明顯方框。 2. 將黃豆、綠豆倒至托盤中。 3. 將小掃把交給孩子,請他將豆子掃至框框中。

玩法:
【基礎玩法】在小學中,掃地時間一到,常可見到小朋友亂揮掃把,怎麼掃就是掃不乾淨,魏麗卿表示,這常是因為孩子不知道要將垃圾集中,不妨從小利用一些簡單的材料讓孩子練習掃地。媽咪在有限的範圍內貼出1個黑色框框後,要孩子將綠豆和大豆都掃進框框中,並且告訴他「媽媽掃地也是這樣,要把垃圾都掃到同一個地方」。剛開始,也可選擇難度較低的花生、大豆(顆粒較大)。

【進階玩法】當孩子能將東西全都掃進去之後,可再貼另一個黑色框框,讓孩子分別將綠豆和黃豆掃進框框之中。

好用物品7.毛巾

教具名稱:觸感

適合年齡:2~3歲

功能:敏銳度、觸覺。

材料:不同觸感毛巾數條。

玩法: 先讓孩子摸不同材質的毛巾,讓他感受不同的觸感,接著拿其中1條毛巾摩擦孩子的身體,讓他猜是哪一條,除了讓孩子了解各種材質的觸感不同之外,也可加強他的敏銳度。

好用物品8.喜餅盒

教具名稱:分類配對

適合年齡:2歲以上功能:分類概念、小肌肉發展。

材料: 1. 喜餅盒1個。 2. 各類小物品數個。

玩法: 將喜餅中的小格子當做每種物品的家,跟孩子說「不同的格子住不同的東西」,要孩子學會將東西放到自己的家中。先在每個格子中放1項物品(即主人),然後跟孩子說「要幫主人找到他的客人喔」,然後讓孩子找出和主人同一類的東西,並且放置到同一個家中。如果孩子放錯了,家長也可以製造一些有趣的音效,讓他明白,這個客人跑錯地方了。

教具也可是玩具

你可能會想,「教具」和「玩具」有差異嗎?「益智玩具」和「教具」又有何不同之處?南亞技術學院幼兒保育系教授魏麗卿表示,從字面上看來,教具就是具有教育意義且能幫助孩子學習的工具,且針對需要學習的能力做設計,供孩子學習,多半需要大人的引導示範;而玩具的目的是「給孩子樂趣」,主要目的為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可能不需動腦筋,也不具挑戰性,更也不一定具有教育功能。現今普遍已將「教具玩具化、玩具教具化」,也就是讓教具變得有趣,並賦予玩具教育意義,使這兩種工具的差異已不大。由此可知,教具不是1個嚴肅的工具,而是存在於生活之中,並且讓孩子能從遊戲中獲得學習的工具,相信不少媽咪也能從各方資訊獲得各種教具、玩具的資訊,若你不想多花錢,不妨學學怎麼動手做教具喔!

製作教具5大原則

許多家長以為教具只存在於幼兒園之中,其實只要父母花點心思,生活中許多垂手可得的物品都能變成教具。而在教你如何化腐朽為神奇之前,你一定要先知道教具製作的觀念和原則,魏麗卿和陳筠安針對教具製作需要注意的事項提出以下5點:

1.安全性

兩位專家皆十分注重教具的安全性,若是缺乏安全性,即便有再好的教育功能都是空談。因此,媽咪在製作時一定要注意安全性,包括邊角是否可能刮傷孩子,或是孩子是否可能誤食等細節。

2.趣味性和吸引力

兼顧趣味性的教具才能吸引孩子動手操作。魏麗卿表示,只能吸引孩子1次的教具還稱不上是好的教具,所謂的趣味性和吸引力,就是要能讓孩子不斷地想操作,且與真實生活中相似的東西。她進一步說明,在敏感期的孩子,喜歡重複的動作,並且藉由重複的動作獲得學習,因此,賦予教具趣味性是相當重要的製作原則。

3.符合孩子的發展能力

要能製作出讓孩子練習的教具,一定要符合孩子的發展能力。因此,父母要能掌握孩子的發展程度,到了發展精細動作的時候,就要製作可練習精細動作的教具。例如,媽咪發現孩子開始能1頁1頁的翻圖畫書,但有時仍會2頁一起翻,即表示正在發展精細動作的能力,媽咪就可設計練習精細動作的教具。家長可參考兒童發展的各項里程碑來考量教具的難度,兩位專家皆表示,一般的常模(即平均值)僅供參考,每個孩子的發展均有個別差異,家長一定要依孩子的真實情況決定難易程度。(台北市早期療育綜合服務網可查詢發展階段:http://www.tpscfddc.gov.tw/medicine/check.htm

4.由簡而難

同一個教具也能有難易程度的分別,魏麗卿表示,家長一定要了解孩子的發展程度,不要給難度高於其能力太多的教具,以免無法引起興趣,且易讓他產生太多挫折感。當孩子已經稍微具備該能力,但還需多加練習時,家長便可針對此能力製作可供練習的教具。魏麗卿以練習小肌肉及手眼協調的能力為例,建議家長提供剪紙讓孩子練習,一開始畫直線讓孩子沿著直線剪裁,再來畫斜線、曲線、圓形和各種不規則造型等,如此循序漸進,就是好的教具。

5.物品尺寸要符合孩子的大小

魏麗卿表示,為了使孩子好操作,教具及材料都要符合孩子的大小,像是剪刀一定要用兒童安全剪刀。 看到這裡,你是否已發現日常小物的妙用,不如自己當個發明家,開發家中的物品,並配合孩子的發展程度,化家中物品為教具喔!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