嬰兒發燒處理對了嗎?爸媽第一時間發現「這兩狀況」須立刻就醫
引起嬰兒發燒的原因,不外乎是受到病毒或病菌感染,例如感冒、流感、尿道感染等,這些感染案例在1歲以前很常見。小嬰兒發燒,新手父母往往就慌了手腳,半夜掛急診的情況時有所聞,如何正確測量體溫?發燒幾度與哪些情況應該立即送醫?哪些情況可以繼續觀察?掌握就醫的警訊,父母不再驚慌失措!
嬰兒發燒怎麼處理?醫師解析父母第一時間該做的事
新光醫院小兒科主治醫師劉明發表示,3個月以下應兒發燒或是第一天發燒體溫就超過40℃,或是燒退了之後又再度發燒超過39℃二至三天,這三種情況應該立即就醫。
除此之外,較大寶寶發燒,父母可以觀察寶寶的活動力,如果沒有合併其他病症,其實不需要過於緊張。
根據衛福部兒童衛教手冊,當寶寶「身體內部中心體溫(肛溫)高於 38 度」時即為發燒。
由於寶寶的耳殼較小,血管收縮比較敏感,例如吹了冷風就易引起血管收縮,這時測得的耳溫結果可能不準確。建議父母可以將耳溫槍放在寶寶背部測量,耳溫或背溫超過38℃以上就算是發燒。
推薦文章:破解寶貝健康密碼!掌握發燒照顧技巧,父母不再心慌慌
寶寶發燒怎麼退燒?掌握7個居家照護方法
寶寶一發燒,很多爸媽都會手足無措,不知道該怎麼幫孩子退燒。掌握正確的居家照護方法,不僅能幫助寶寶舒適度過發燒期,也能降低焦慮。以下整理7個實用的居家照護技巧,幫助家長安心照顧發燒的寶寶。
嬰兒發燒處理方法1:調整環境溫度
劉明發醫師認為,父母應了解使用退燒藥物的正確方式,並觀察孩子的情況來判斷。如果寶寶有體溫偏高情形,但活動力良好且食欲不差,父母不必急著讓寶寶吃藥退燒。舉例來說,若測量孩子體溫37.8℃,可以多喝些水,減少衣服件數,並將環境溫度調低。劉明發醫師表示,也可以給寶寶泡溫水澡,約10~20分鐘,幫助舒緩體溫偏高的不適。
嬰兒發燒處理方法2:輕微可物理性退燒
最令父母頭疼的是,嬰兒發燒往往發生在半夜。此時,爸媽應先記錄發燒時間與體溫,並可依醫師指示先給予退燒藥,無需急著半夜跑急診。對於輕微發燒的寶寶,也可採用物理性降溫方式,如退熱貼或水枕。但需特別注意,6個月以下的嬰兒不建議使用冰枕,以免頭部溫度過低,造成身體不適。
嬰兒發燒照護提醒3 : 應正確使用退燒藥物
測量耳溫超過38℃就算是發燒,但通常建議若孩子很不舒服且體溫超過38.5℃,可以先吃一般退燒藥,例如安佳熱、普拿疼,有發燒時可以每4至6小時吃一次,劑量需依照寶寶體重調整,不清楚可先諮詢小兒科醫師。
另外,吃了退燒藥之後,超過2小時還是沒退燒,且體溫超過39℃再使用塞劑或非類固醇退燒藥,塞劑的劑量也必須依照寶寶的體重調整。此外,如果燒已經退了,就不需要再吃退燒藥。
嬰兒發燒照護提醒4 : 少量多餐
嬰兒發燒通常會影響食欲。新光醫院小兒科劉明發醫師表示,生病時寶寶沒有胃口是正常的生理反應,父母不宜勉強餵食。可以採取少量多餐的方式,通常在退燒後約兩天內,寶寶的食欲就會逐漸恢復;若超過兩天仍不願進食,可能表示病症尚未完全好轉,建議返診檢查。
如果寶寶伴隨咳嗽症狀,應避免冰冷飲食;若是腸胃炎,則需避開甜食與含糖飲料。腸胃炎若伴隨嚴重腹瀉,寶寶的腸黏膜可能受到破壞,對乳糖吸收不佳,配方奶寶寶可改喝無乳糖配方。但母乳中含有免疫因子與生長因子,有助腸道修復,因此仍應持續哺餵母乳,無需停止。
此外,劉明發醫師提醒,若寶寶雖有腹瀉但仍能進食,有補充營養就能更快康復,也較不易出現脫水。但若出現嘔吐,需採取少量多次的餵食方式,避免一次給寶寶過多水分。建議前 2~4 小時內,每 15 分鐘給 15~20 c.c. 的水或配方奶,以免液體一次攝取過量,加劇嘔吐,影響恢復。
寶寶發燒照護提醒5 : 觀察活動力
觀察寶寶是否退燒,或是持續發燒最簡單的作法,就是觀察寶寶以下狀況,如果出現活動力不佳、熱痙攣、呼吸喘、食欲不佳、想吐等情形,應儘速就醫,必要時應掛急診;若孩子的活動力好,只是輕微發燒,不妨到醫院門診就醫即可。
寶寶發燒照護提醒6: 補充電解質
如果孩子在發燒時也能安穩睡著,並不需要叫醒孩子量體溫,讓他好好休息,畢竟有了足夠的體力才能對抗病毒,且活動力、生活習慣皆正常的情況,代表孩子只是輕微發燒,多加休息為上策。而寶寶發燒往往伴隨著食欲下降,若發生沒有食欲的狀況,不能只多喝水,也要多補充電解質,否則會造成電解質不平衡的現象。
嬰兒發燒處理方法7:攝取清淡、好消化的飲食
寶寶發燒的飲食建議最好清淡,易消化,且含有豐富的維生素。
一般以流質或半流質食物為主,如米湯、稀飯、麵條、藕粉等,並搭配一些新鮮水果。蛋白質是身體修復的必需物質,待寶寶退燒後,可以食用清雞湯麵片、菜泥粥等半流質食物;而病情恢復後期多補充瘦肉、魚、豆腐等高蛋白食物。
至於六個月以下以母奶或配方奶為主的寶寶,或是習慣副食品的六個月以上寶寶,建議可以用洋蔥、香菇、豆腐、低脂肪的瘦肉作成碎肉粥或是高湯,補充寶寶足夠的基本營養。
避免餵哺過飽,建議只餵食平時的七分量為宜,以減緩生病時腸胃的負擔。若寶寶沒有咳嗽和腸胃的問題,飲食上以清淡、易消化為宜,刺激性或過油、過鹹。
延伸閱讀:嬰兒發燒怎麼辦?醫師解析寶寶發燒原因、症狀及退燒方式
嬰兒發燒會自己退燒嗎?詳解正確處理流程
嬰兒發燒常讓爸媽既焦急又不知所措,「發燒會自己退嗎?」是最常被問的問題。其實,寶寶的體溫升高通常是身體對感染的自然反應,但並非每次發燒都能自行退燒,也可能隱含潛在疾病。
接下來,將詳解嬰兒持續發燒需留意的情況,及正確的處理方式,幫助家長在面對寶寶發燒時,能更冷靜、安心地照顧。
嬰兒發燒要送醫嗎?出現這7點情況必須立即就醫
- 年齡小且發燒高:通常未滿3個月的嬰兒,發燒超過38度就應就醫。
- 高燒且有其他症狀:發燒超過40度,或伴隨持續嘔吐、腹瀉、血便、全身無力、精神不佳、意識不清、抽筋等情況時,建議立即就醫。
- 呼吸系統異常:出現呼吸困難、發紺(也就是皮膚、嘴唇變藍紫色)或退燒後仍呼吸急促的症狀。
- 皮膚異常狀況:身體出現紫斑或皮膚末梢發黑。
- 出現脫水跡象:尿量減少,哭泣時沒有眼淚。
- 持續高燒:發燒持續超過2天,甚至3天以上,且活動力下降。
- 其他出現嚴重症狀:比如熱痙攣、頸部僵硬、持續無法安撫的哭鬧不安等。
嬰兒持續發燒怎麼辦?超過3~5天可能合併細菌感染
如果發燒症狀斷斷續續超過3~5天,劉明發醫師表示,可能合併有細菌感染,或是中耳炎、肺炎等其他病症,有這些情況應返診確認原因。
「通常發燒3~4天以上,患者合併有頭痛、嘔吐的症狀,須當心可能是腦膜炎,腸病毒感染也會引起腦炎,導致腦壓上升,父母這時要提高警覺,注意寶寶若合併有其他症狀,且活動力變差、昏睡,都應趕緊就醫。」劉明發醫師解釋說。
寶寶生病通常都是以症狀治療為原則,但若症狀持續超過1週,例如燒退了,但咳嗽還沒好,有可能會演變成支氣管炎。
此外,寶寶感冒、咳嗽超過一週,也有可能是黴漿菌感染,此病菌是除了肺炎鏈球菌之外,在2至5歲幼兒發生率次高的感染,若是黴漿菌感染,用對藥就能改善,所以,燒退之後如還有其他症狀持續超過1週,建議父母仍應帶寶寶返診,再給醫師評估。
寶寶幾度算發燒?5種正確測量體溫的方法
寶寶發燒常讓爸媽既擔心又不安,但到底幾度才算真正的發燒呢?了解正確的測量方式,能幫助家長準確掌握寶寶的體溫,及早發現異常並採取適當照護。以下將介紹寶寶發燒的判定標準,並詳解5種安全、可靠的體溫測量方法,讓家長在家也能安心監測寶寶的健康。
寶寶發燒量測方式1:肛溫
肛溫是最接近人體的核心體溫,受外在干擾因素少。量測時,需注意肛門附近是否有傷口,以防感染發生,量測時維持固定姿勢不亂動,以免造成肛門受傷。另外,幫1歲以下的孩子量測前,建議先在溫度計的水銀球端塗上凡士林,以防傷到寶寶稚嫩的肌膚。
優點:量測溫度較準確。缺點:操作方式須注意,避免交叉感染。
寶寶發燒量測方式2:腋溫
最常使用以水銀溫度計或電子體溫計量測,腋溫量測到37.5°C以上,可以懷疑是否發燒。然而,腋下離身體內部有一段距離,容易受外在溫度影響,較難測到準確的體溫,大部分的醫院已經不會進行腋溫量測。
優點:適合嬰兒使用。缺點:容易受外在環境影響,如:天氣過熱,腋下容易流汗者。
寶寶發燒量測方式3:額溫
由於額頭長時間暴露在外,容易受外在天氣影響,因此準確度不高。蘇一宇醫師指出,排除外在因素,額溫量測到37°C以上,就能夠懷疑是否發燒。
優點:快速便利、適用所有年齡層。缺點:容易受外在環境影響體溫。
寶寶發燒量測方式4:口溫
5歲以上的孩子才可以使用,最常使用的為電子溫度計,口溫量測到37.5°C以上,可以懷疑是否發燒,只是外在干擾因素多,大多數的醫院也不會進行口溫量測。
優點:無受外在干擾情況下,量測溫度較準確。缺點:無法快速量測。若剛進食、喝熱飲、運動完,需等待後才能量測。
寶寶發燒量測方式5:耳溫
測量寶寶耳溫時,需先更換拋棄式耳套或用酒精擦拭測量頭,並輕輕將耳道向下、向後拉直,再將耳溫槍對準鼓膜(耳膜)發出「嗶」聲,以獲得準確數值,但三個月以下的嬰兒因耳道狹窄,通常不建議使用耳溫槍,建議改用腋溫或肛溫。
優點:耳溫較快、較準確地反映體內核心溫度。
嬰幼兒發燒FAQ
Q1:0~3個月的寶寶發燒怎麼量測體溫?
量測新生兒的體溫仍使用肛溫,因為最接近核心溫度。假如在家中發現孩子體溫偏高,先試著去除衣物,保持室內通風,大約等待30分鐘或1小時,再行量測,如果體溫仍然偏高,應儘速就醫。
建議去除衣物後再量一次,是判斷孩子是否發燒的簡單方式,但每個家庭的照顧方式、環境皆不一樣,很難給出一樣的建議,若孩子體溫偏高,且合併精神活力不佳的表現,絕大部分就是發燒,需就醫診治。
Q2:寶寶發燒有哪些檢查項目?
新生兒發燒,建議住院並做完整的檢查找出病因,出生不滿3個月的寶寶發燒,最常做的檢查是:抽血觀察血球發炎指數。另外,為了排除泌尿道感染,也會進行尿液檢查,看尿道是否有發炎反應。
若是因為細菌性的感染,可能會合併中樞神經的影響,進行脊髓液體的檢查。只不過脊髓液檢查屬於侵入性檢查,還是要抉擇於病情與父母最後的決定。
Q3:嬰兒發燒真的會燒壞腦袋嗎?
嬰兒發燒通常不會「燒壞腦袋」,發燒是身體抵抗病菌的自然反應,而所謂的「燒壞腦」案例,其實是罹患了腦膜炎、腦炎等更嚴重的腦部疾病,發燒只是其中一種症狀,並非疾病的主因。
適度的發燒(41℃以下)反而能提升免疫系統能力,但若嬰兒發燒伴隨活動力極差、意識不清、呼吸困難或超過40℃等狀況,則應立即就醫診治。
累積會員Q幣,天天換好禮👇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