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分齡教養> 幼兒生活教養> 寶寶也會有壓力?正向回應給予寶寶安全感

寶寶也會有壓力?正向回應給予寶寶安全感

寶寶也有壓力嗎?對寶寶來說,子宮外的世界充滿著未知與新鮮感,身邊大人與父母的互動他都仔仔細細的觀察並感受著,然而來到這個世界,每個階段的成長都是他需要面對的大挑戰,但只要掌握與寶寶相處的技巧,寶寶就能安心輕鬆的快樂長大。

文章目錄

寶寶的壓力來源

相較於大人的壓力,寶寶的壓力相對來說,即便十分單純簡單,卻能影響他們日後的人格發展,而爸爸媽媽的態度其實十分重要。

父母的回應方式

由於寶寶對於周遭環境與照顧者的情緒、語調和回應方式十分敏感,不恰當的回應方式不但容易讓寶寶緊張,也會影響寶寶安全感的建立。

黃雅芬兒童心智診所杜娟菁兒童臨床心理師表示,當寶寶還不會說話且無行為能力時,哭泣是最主要表達需求與尋求幫忙的方式。

此時若父母或照顧者的回應方式較為冷漠,容易讓寶寶產生無助感與不安全感,進而對無助的情況產生壓力。

杜娟菁心理師也說明,安全感較不足的寶寶,隨著月齡及能力的增加,反而會越來越黏人,無論是藉由哭泣表達不願離開媽媽身邊或緊緊抓住媽媽的方式,都是為了確保能待在他認為安全的地方(如:媽媽身邊)來獲取安全感。

因此建議媽媽,當寶寶因為有需要而哭泣時,適時的出聲回應並安撫擁抱,可讓寶寶知道自己是被關注的,也能因此降低寶寶的焦慮感。

正向教養

信任感的建立

當寶寶每次的細微需求都得到媽媽的溫柔回應,寶寶會逐漸知道媽媽是安全的、能傾聽自己需求的,親子間的信任感也就從如此的互動中逐漸建立起來。

制止方式

杜娟菁心理師舉例,有些媽媽看到孩子將地上的玩具放進嘴巴時,會下意識的大聲制止,如:「不要碰!那個很髒!」或「很髒!去洗手」,寶寶雖然不懂字面意思,但卻可能因為媽媽聲調的突然提高與警戒的語氣而感到不知所措與壓力,甚至因此被嚇哭。

杜娟菁心理師建議,媽媽們可以儘量以和緩的語氣教導寶寶,透過輕輕拿走不安全的玩具或以安全的方式讓寶寶繼續探索,避免不經意的提高音量讓寶寶產生緊張情緒,否則若類似的經驗在寶寶成長過程中重覆出現,不但會累積寶寶的緊張情緒,長大後也可能因此對某些行為出現過度的不安全感,而培養出不適當的特定習慣,例如:潔癖的行為,或因此剝奪了孩子探險的需求,讓孩子日後變得相對退縮而不敢嘗試新事物。

爸爸媽媽可適時參考兒童健康手冊中的兒童發展量表,觀察寶寶的階段性發展需求並提供支持,每個寶寶的發展狀況不同,建議爸爸媽媽仍須尊重寶寶的個別生長歷程,並給予他充分準備的發展時間。

避免比較

許多媽媽在遇到有相近月齡的寶寶時,不免在談話中會提及彼此小孩的發展狀況,有些媽媽會過分擔心寶寶的發展落後,而在行為中不自覺的帶給寶寶壓力。

例如:當聽到鄰居同年齡的小孩已經會自己拿湯匙吃飯,而自己小孩還不會時,會嘗試要寶寶也試試看或抓著他的手急忙練習,杜娟菁心理師提醒,若小孩的肌肉發育尚未成熟,媽媽過於急切的態度會讓寶寶感受到緊張,應儘量避免。

成長挑戰

俗話說:「七坐八爬九發牙」,但實際情況仍需視寶寶的肌肉發展狀況,不能一概而論,當寶寶的小肌肉準備好了,他會開始嘗試抓握,當寶寶語言能力逐漸發展時,他會開始練習說話,然而,當寶寶與同儕遊戲時,若發現小哥哥或小姊姊已經會走路了或已經會說一些單字,而自己在學習模仿仍無法出現同樣行為時,可能會出現一些疑惑與心急,杜娟菁心理師表示,此時,爸爸媽媽的態度很重要,必須以正向的態度鼓勵他或陪伴他學習,體貼寶寶遇到挫折的心情並給予安撫。

例如:當孩子嘗試發出聲音要求玩具但還無法發出正確單字時,一時心急可能改以拍打媽媽手臂的方式要求,若媽媽沒察覺寶寶的心急反而皺眉回應:「幹什麼?」可能不小心就忽略了寶寶的急切心情,而使他對於自己還不能正確發聲感到壓力。杜娟菁心理師表示,爸爸媽媽除了透過細心觀察寶寶的發展需求給予鼓勵與支持外,陪伴或與他遊戲,也能促進寶寶的發展並讓他覺得被關心注意。

有壓力的表示方式

通常爸爸媽媽若給予寶寶足夠的回應與安全感,寶寶較不會有壓力產生,杜娟菁心理師指出,哭泣通常都是為了表達需求,當寶寶需求被滿足,即不會出現無理哭鬧的狀況,但若需求都已滿足仍出現無理哭鬧的情況、沒來由的尖叫或是頻繁的出現夜哭,則有可能是寶寶累積了一些壓力或緊張,此時建議爸爸媽媽除了透過觀察來了解原因外,也要展現耐心來傾聽與陪伴寶寶,讓他的不安得以釋放。

如何減輕寶寶的壓力

杜娟菁心理師表示,如同大人經過一整天繁忙的工作感到疲勞與壓力,但卻可能因為主管下班前的一句誇獎而讓一天的壓力獲得紓解,因此若觀察寶寶出現有壓力的表現而真的不明白原因為何,媽媽持續耐心的回應、傾聽、陪伴與適時誇獎,仍能幫助寶寶放下不安,但提醒爸爸媽媽要留心觀察寶寶感到有壓力的原因,並設法滿足其需求。

寶寶其實需要的不多,只要爸爸媽媽每天空出時間(即便每天只有五分鐘)來陪伴、與他遊戲或閱讀,表達對他的愛、接納並傾聽他,都能有效減輕寶寶的緊張與不安感,杜娟菁心理師強調,所謂的陪伴是指全心全意的專注在孩子身上,而不是邊看手機或電視邊與他玩耍。

陪寶寶遊戲時,也建議讓他保有主導權,延續他原本的遊戲模式來參與,例如:當寶寶抓著小狗布偶學狗叫時,稱讚他的模仿能力或融入他的遊戲情境來回應:「你學狗狗叫好可愛、好像喔。」「狗狗要不要吃飯飯呢?」而避免以干擾或直接改變遊戲規則來主導他的遊戲,例如:「你學狗叫好無聊喔,學點別的。」或「來,狗狗累了,帶狗狗進狗屋睡覺吧!」。

杜娟菁心理師表示,以不干擾的方式陪伴,能夠讓寶寶覺得被傾聽、被同理與被愛,不但能增加他的安全感,也能因此安撫寶寶、抒解他的壓力,往後也許當他看到外婆在煮飯時,也會以稱讚與同理的方式對外婆說:「阿媽,妳煮的菜好好吃喔!」或「阿媽,你需要我的幫忙嗎?」

一起學習處理情緒

當寶寶逐漸長大,頑皮的行為可能引起爸爸媽媽的怒氣,杜娟菁心理師提醒,千萬不要跟孩子說:「我不理你了!」或「我不愛你了!」以避免引發寶寶更多的焦慮與不安全感,此時,建議媽媽明確的告訴寶寶:「媽媽要冷靜一下,我就在旁邊(孩子看的到的範圍內),我現在不想跟你說話,等我氣消了再跟你說話。」並在氣消後遵守承諾回到孩子身邊給予擁抱,並告訴寶寶對他生氣的原因。

如此做的重點在於讓孩子知道:1.媽媽生氣的原因。2.媽媽沒有離開他。3.情緒都有來源也可以被處理。4.媽媽還是愛他。杜娟菁心理師指出,給予寶寶正確的回應與陪伴,可以減少寶寶的不安,並讓他較不容易累積壓力,而藉由陪寶寶進行下列建議的遊戲(需依孩子發展情況實施),也能幫助促進寶寶的階段性發展。

營造安心環境

遊戲進行時,杜娟菁心理師提醒父母要留心觀察孩子、注意孩子的反應跟需求表達,並且需將家中的環境營造得更為安全,如:桌角與插座等地方的防護,及每隔一陣子消毒一次玩具,並確保玩具上的配件牢固。杜娟菁心理師也針對特定月齡的寶寶提出遊戲進行時,爸媽需留心的細節:

6~9個月:此階段寶寶喜歡誇張的反應與肢體動作,爸爸媽媽可儘量透過刻意展現的動作來吸引他的注意;此時期也是寶寶建立安全感的起點,所以儘量別在孩子未準備好之前就將孩子給陌生人抱,需等熟悉感建立後再讓他人抱。

9~12個月:此階段的寶寶開始進入非常喜愛探索外界與環境的時期,雖要注意環境的衛生,但不要一直阻止孩子的探索,並且要注意「不」的使用,儘量以引導代替喝止。

 

加入媽媽寶寶LINE@好友
孕產育兒新知不漏接👇

加入好友

延伸閱讀
家庭教育對孩子的重要性!打破5種不正確的教養觀念
親子教養大不易! 教孩子前,爸媽也要先學習控制自我情商力
正向教養:當孩子犯錯時,父母先做「1件事」有助於孩子更勇於承擔錯誤!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