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孕產百科> 生產相關> 產科醫師點將錄 接生甘苦談

產科醫師點將錄 接生甘苦談

為了讓孕媽咪更了解產科醫師付出的心力,本刊特別與台灣婦產科醫學會合作,介紹多位各具特色的產科醫師之行醫經驗,感謝這群擁有專業醫術的醫師願意犧牲小我,24小時守護孕產婦的平安。

因為一樁生產意外事件,讓大家重視原來生產順利並不是一件理所當然的事,因此,台灣婦產科醫學會在facebook成立了「謝謝你,我的接生醫師」專頁,讓有生產經驗的媽媽表達對接生醫師的感謝之意,熱烈的反應,在在說明因為有產科醫師的努力付出,才能將潛藏的生產風險降到最低,使大部分的產婦能滿心歡喜迎接小生命的降臨。

接生醫師佳話不斷

產科醫師點將錄 接生甘苦談

也就是因為這份生之喜悅,讓不少婦產科醫師即使面對比以往更勞心的環境,即使年紀也不算小,卻仍願意堅守在接生的崗位上,創造一段又一段的佳話,其中包括康寧醫院的尹長生醫師、慈濟醫院台北分院的李裕祥醫師、門諾醫院的廖基元醫師等,都是頗富盛名的接生聖手,而李木生醫師近日也以三代都由他接生感到驕傲!其實,在台灣的各個角落,許多婦產科醫師都是媽媽們想要的感謝對象,從「謝謝你,我的接生醫師」專頁可看出,不論生產時間距離今天有多遠,都想再次對當年的接生醫師道謝,一切只因為看到產科醫師的辛勞付出。

此次在婦產科醫學會的協助下,邀請多位婦產科醫師暢談接生的點點滴滴,讓大家一窺在我們享受高品質生產照護的同時,他們所做的犧牲有哪些?婦產科醫學會祕書長黃閔照指出,「請產婦相信產科醫師,會盡全力避免意外的發生,若臨床發生無法阻止的醫療意外或不幸事件,則儘量給予最好的照護,將傷害的影響降到最低」。

延續關係.守護健康

很多女性在懷孕前,不曾至婦產科看診,但因孕期產檢與生產而與婦產科醫師建立信任的關係,黃閔照祕書長建議,不妨將一時的接生醫師當成永遠的家庭醫師,繼續守護女性健康,「尤其在妊娠過程中,有妊娠糖尿病或妊娠高血壓等病史,未來比常人有更高的機率成為跟隨終生的慢性疾病,建議後續可透過定期檢查以防患於未然」。

為了提供正確醫療資訊給媽媽,黃閔照醫師指出,「謝謝你,我的接生醫師」專頁不只是提供媽媽對接生醫師傳達感激之情的園地,也將定位為提供正確資訊的網站,繼續守護女性朋友的健康!

接生數每月破百的產公

馬偕醫院婦產部產科病房主任

黃建霈:產婦感謝就是最大的前進動力

黃建霈醫師主治醫師資歷:17年.月平均接生數:破百(龍年曾高達152個)

黃建霈醫師回憶升任主治醫師的第一年,「當時科內好幾位醫師出國進修或轉調,紛紛把孕婦轉給我」,這一接手就讓自己在之後的幾年內,成了科內最忙的產科醫師,一直到今天。被戲稱享有馬偕「產公」的稱號,除了是「時勢造英雄」,更可歸功於「不容易生氣」的個人特質,讓他成為許多孕婦首選的接生醫師,每一次門診若不限號的話,「大概不用回家了」。

如何在大約5小時的看診時間消化80名產檢的孕婦,「就像過海關一樣,沒問題的就直接通過安檢門,有問題的攔下檢查」。每月破百的接生數,自然讓黃建霈醫師無法一覺到天亮,夜裡起身接生可說是常態,曾經最高紀錄是「一夜7次郎」,他說,「已練就倒頭就睡的功夫,把零碎的睡眠時間加起來也夠了」。

黃建霈醫師一路走來,始終充滿熱情,產婦回饋的感激之情就是他最大的前進動力,記憶最深的是一位阿嬤期盼多年,終於盼到孫子,滿月時,阿嬤提了謝籃走進診間向黃醫師致謝,「上下兩層謝籃裡竟有2隻全雞、24顆紅蛋,還有好幾斤由阿嬤自己做的油飯,不只分給產房同仁共享,拿回家再分給鄰居還有剩,數量之多讓我印象深刻」。

黃建霈醫師回首年輕時,曾因經驗尚不足,遇到產後大出血時,幸好有老師們出手相救,「好的老師不只救產婦,也救了學生」,如今,早已獨當一面的他樂於傳承經驗,期許自己也能「隨時當後進的救援投手」。

這麼忙的產科醫師不免對家人有所疏忽,太太常對他說「你對別人的太太比較好」,忙碌之餘,黃建霈醫師不忘在固定節日會安排活動,平常應酬則儘可能帶著太太連袂出席,維繫夫妻情感;至於兒子,因臨床業務繁重,常常回家時,他們都已入睡,從孩子小時,若當天能早點回家,就與他們一起在客廳的桌子讀書、寫功課,聊聊天,藉以增進親子關係,一起聽音樂、唱歌,品嘗美食、美酒及出國旅遊,更是常有的家庭活動,他笑說,「玩到可以開旅行社了」,或許就是懂得享受生活,才能讓黃建霈醫師繼續在高風險的產科投入心力,即使在醫療環境變化大的今天,依舊樂在其中,偶爾面對「奧客型」的病人時仍能耐心、微笑以對,不與之正面衝突。

方圓百里屈指可數的婦產科醫師

玉里榮民醫院婦產科主治醫師

 

鄭吟豪:身處偏鄉壓力大.仍盡己所能

主治醫師資歷:6年多.月平均接生數:5~10個

在醫護人力不足的玉里,鄭吟豪醫師曾經連續22天無法休假,只因那時的他是「方圓百里唯一婦醫」,每星期有7、8節門診,加上日夜on call接生,處在極度高壓的狀態,讓他近乎崩潰而申請休假兩星期;去年6月,相同狀況又再次發生,「約15、16天吧,隨時一直接手機,真的很累」;目前則有另外一位醫師共同照護孕產婦,緩解了他的壓力。

不過,身為偏鄉醫師所承受的心理壓力實在不小,「接生數雖不能跟都會區比,但扛的責任很多,尤其當接生面臨突然的併發症,不僅沒有其他醫師能支援,當下還要穩住軍心,只能盡其所能的處理」,對此,他感謝花蓮門諾與慈濟的醫師,每回討論產科併發症的會議,並不會對他的處置有所苛責。事實上,只要碰到須轉診的狀況,送與不送更是煎熬著他的思考,「從本院送到花蓮兩大醫院,即使救護車疾駛也要耗時60分鐘,過程中,也不知產婦狀況是否能撐得住」。

他說,曾親送一位妊娠滿24週、面臨早產的孕婦去慈濟,媽媽本身狀況還好,但胎兒卻急著要出來,果然救護車才開一半的路程,寶寶就出來了,情況很不好,即使他一路急救,送到慈濟立刻進新生兒加護病房,終究還是無法存活」,當下的心情非常難過,明知轉送路程遙遠,可是服務醫院沒有足夠的設備照顧極度早產兒,不轉送又不行……這種天人交戰的糾結,恐怕只有偏鄉醫師才懂。

長期面對有形無形的壓力,內心雖然疲憊,卻也不輕言退卻,鄭吟豪醫師說,「選擇行醫這條路,不能回頭,工作上繼續盡己所能,但很需要正面能量的支持」,走過情緒低潮的他,藉由宗教力量強化行醫信念,也儘量避免看負面消息,看診之餘,陪陪兩個讀國小的孩子,期待自己能以更好的身心狀態,服務玉里鄉親。

專門處理高危險妊娠

高雄長庚醫院婦產部主治醫師

歐家佑:只要盡力就問心無愧.陪家屬走過難過的日子

主治醫師資歷:18年.月平均接生數:60個

SARS後,高雄地區的產婦就不一定在大醫院生產,不過,對屬於高危險妊娠的產婦而言,到大醫院生產卻是一定要的選擇。隨著高齡生產的女性日益增多,加上孕前原有內科疾病但病況控制好,而順利懷孕的人數也不少,這些狀況較常人相對複雜的產婦,生產時勢必面臨較高的風險,為了讓高危險妊娠的產婦們也能順利生產,歐家佑醫師的擔子始終沉重。

他曾經碰過一位因胎位不正且有妊娠毒血症的產婦,在剖腹產後出現喘的現象,會診心臟內科後,才發現有心肌病變,送進加護病房,狀況依舊不好……他說,「身為婦產科醫師不可能不難過,只是工作忙碌會暫時沖淡難過的情緒,若再遇到類似狀況,不免再度想起……」,面對不如人意的結局,歐家佑醫師這樣自我調適,「該做的都做了,問心無愧,就只能看老天的意思,一旦無力挽回,就陪家屬走過難過的日子」,他提醒,產婦與家屬應意識到生產是有風險的事。

門診總是滿號的歐家佑醫師,面對孕婦的提問無不耐心且親切以對,「看診等這麼久,不過是想問個問題而已」,不難想像他為何受到孕媽咪的歡迎了,訪問的前一天,歐家佑醫師夜診至11點50分。面對滿號的門診、隨時接生加上面對各式各樣的的挑戰,對體力的確是不小的負擔,但他卻不輕言疲憊,「因為後援部隊很強,如果有重要的事,我隨時可以放心交給同仁,這樣才不會累,否則很難堅持下去」。

歐家佑醫師口中「重要的事」,其實是家人,他深知投入工作甚深對家庭必然有所影響,「只能盡力配合家人的活動,參與重要的事,必要時請同事代勞」。說歸說,心繫產婦的歐家佑醫師說,「雖然放假,通常只要人在高雄,有產婦待產還是會去醫院關心,哪怕只是產檢一次,就有情分在,知道胎兒心跳不好,當然要去看」。

雖然年輕卻樂於接生

禾馨婦產科專業母胎兒醫學中心院長

 

林思宏:有信心繼續堅持走產科

主治醫師資歷:3年(估計值).月平均接生數:30個

接生的不定時與高風險,往往讓許多年輕醫師卻步,但身為婦產科醫師之子的林思宏醫師,從小在耳濡目染下,了解醫療體系中,產科充滿最多歡樂,「產婦笑容滿面對醫師道謝」,在高中即決定念醫科,並以產科為職志。樂觀的個性讓他不喜歡處理生離死別的問題,「但產科不同,即使胎兒狀況不好,仍有希望順利出生;只要子宮還在,就有機會生出健康寶寶」。

在大醫院,許多孕產婦喜歡選擇經驗豐富的資深婦產科醫師產檢、接生,年輕主治醫師多難受青睞,然而,資歷尚淺的林思宏醫師,目前每月已有接生約30個寶寶的成績,「一切拜團隊接生的制度所賜」。

他3年前離開台大,與前輩蘇怡寧醫師一起走不一樣的路,「我們以團隊接生的方式,將門診與接生分開,門診時專心看診,不必分神接生工作;每週輪值一天接生,專心做一件事可好好處理問題,加上有充分休息,讓人有好的生活品質,而能以最清醒的精神提供孕產婦最好的服務品質」,此舉不僅解決產科醫師人力不足的問題,也讓年輕醫師有了舞台展現所學。林思宏醫師說,自己與多數孕產婦的年紀相近,溝通時容易有共鳴,更能發揮衛教效果。

過去讀台大碩士班時,因進行子癇前症的研究,讓他認識一些個案,其中有位產婦生下早產兒,體重太輕,終究沒能活下去。懷第二胎時,基於之前的互動良好,她到禾馨找林思宏醫師產檢,最後仍然早產,但寶寶體重約1,500到2,000克,相對於前一胎出生300到500克的經驗,這胎的狀況算是好很多了,「很高興媽媽接受我們照護的新觀念,而能有好的結果」。

年輕的他,對於產科這條路,極具信心的繼續堅持走下去。

接生數每月破百的產王

林口長庚醫院婦產部主治醫師

闕河晏:總要有人徹底犧牲

主治醫師資歷:18年(估計).月平均接生數:120個以上

網路搜尋「闕河晏醫師」,可看到不少網友分享「掛號的人很多」、「看診等很久」的評語,因為他是林口長庚接生數最多的產科醫師。闕河晏醫師指出,「林口長庚內外科強,加護病房數多,北從新莊,南至新竹的重症患者多會轉診到這區域唯一的醫學中心,處於危重急狀況的孕產婦也不例外」,這樣的背景造就林口長庚生產數高的佳績,而闕河晏醫師也成了醫院的「產王」。

不過,他用「這是時代的悲歌」形容自身處境,「一切都是不得已」,因全國的婦產科醫師平均年齡55歲,難以負荷24小時無休的接生工作,「比起老師,自己還算是年輕人,不得已只好做了;而年輕醫師也不願投身辛苦的產科,不算年輕的我只能頂著」。嘴上雖說「不得已」,其實他卯足全力照護孕產婦,常常是好幾天沒離開過醫院,連走到戶外曬太陽都難,也因此對於家人,只能說聲抱歉,闕河晏醫師不諱言,「總要有人要徹底犧牲,但夜深人靜時,想想這樣的付出,犧牲了家庭幸福,總覺得不划算」。

產科是迎接新生命並讓人感受歡樂的科別,接生數高往往讓他看到更多的人生劇碼,「歡樂的背後有悲劇發生,悲劇的結局又比喜劇多」,他說,95%的孕婦很合作,但少部分人自主意識高,不太相信醫師的專業判斷,「對於部分有必要做的檢查卻選擇什麼都不做,一旦發生不如人意的狀況,就換了一副嘴臉」。

對於全心全力把全部生命都奉獻給工作的闕河晏醫師而言,碰到這種責難實在是難以承受之重,幸而他的付出,仍然讓很多孕產婦、醫護同仁、後進有目共睹,即使孕婦看診要等到「地老天荒」,就是要讓他產檢才安心;跟診的實習醫師工作負擔雖重,依舊能被老師的話逗笑,這或許就是「產王」的獨特魅力吧?

徐明洸醫師

專門處理高危險妊娠

臺大醫院婦產部產科主任暨台灣周產期醫學會理事長

徐明洸:用豐富經驗與靈敏度.讓產婦平安度過危險

主治醫師資歷:23年.月平均接生數:50~60個

身為臺大醫師,註定要承擔更多的責任與壓力,徐明洸醫師說,「一路走來就這樣逆來順受,還在擔任研修醫師時,就已經在處理高危險妊娠的病例了」,如今面對的個案更多,複雜度也更甚以往,「過去不能生育的,現在可透過人工生殖技術圓夢;過去生產會致命的,現在有先進的醫療技術與設備維繫生命安全,但不可忽略的是,危險性永遠存在,但大家往往只看到成功案例,卻不知死亡數可能比活著多的事實,醫師知道有風險,但不會挑病人,而是迎向挑戰」。

徐明洸醫師強調,處理高危險妊娠,不只要有經驗,更要有高靈敏度,懂得防患未然,不是等危險情況發生再來處理,「同樣的病,不同的人處理,結果會不一樣」。台灣的婦產科醫師卯足全力,想盡辦法守護產婦的生產安全、挽救瀕臨生命危險的產婦,比起先進國家,台灣的孕產婦死亡率表現不遑多讓,只是他也感概,「這一群人平均年齡已55歲了,還能再撐多久,至多5年吧」。他指出,「現在的問題不是沒人接生,而是生產之後的合併症,有人力處理嗎?當前能處理高危險妊娠的產科醫師全台灣已不到100人,未來只怕人力更為缺乏」。

臺大是許多病危患者的最後希望,徐明洸醫師的工作必然繁重,「忙歸忙,還是要注意家庭生活的經營」,他說,兩個兒子的年紀比較大,一個讀法律、一個念牙醫,相處就像朋友一樣,女兒年紀較小但貼心,「前世情人」果然更讓爸爸有感。

身為台灣周產期醫學會理事長的他提醒,無論產前檢查或生產,孕婦應相信產科醫師,面對生產的瞬息萬變,訓練有素的產科醫師會努力避免憾事發生!

雖是女醫師仍勤於接生

馬偕醫院淡水分院婦產部優生保健科主任

林珍如醫師

林珍如:一度想放棄.依舊繼續走下去

主治醫師資歷:14年(估計值).月平均接生數:30個(過往曾有40〜50個的紀錄)

日夜無休的接生工作,考驗著男醫師,對女醫師而言,更是一大挑戰,為了要照顧家庭,不少女醫師不得不選擇淡出接生工作,可是有兩個孩子的林珍如醫師,至今接生量依然可觀,她笑說,「淡水院區人少,之前只有兩位輪流,我不接生,另外一位醫師就慘了,而且我還要請產假呢」。

她說,大兒子還是小小孩的時候,經常被她帶到醫院接生,林珍如醫師在產房,大兒子就在隔壁的值班室,本來還哇哇大哭,聽到從產房傳出小寶寶的哭聲,還好奇「怎麼有人哭得比我大聲?」由於經常陪媽媽趕去醫院接生,大兒子也慢慢適應這樣的生活,只要看到媽媽接電話,還會問:「媽媽你要去了嗎?」並自己開始穿襪子。孩子的懂事表現,其實讓她不捨,林珍如醫師一度想放棄,還好全家人都支持她繼續留在馬偕。先生是開業的兒科醫師,總是儘量能幫就幫,「比較麻煩的是小夜班,他還在診所忙,孩子快要睡了,我卻要趕去接生,就只能帶著去。碰到寒流加下雨,兩個孩子坐在娃娃車,我就像開戰車一樣推著到醫院」。以前大兒子獨自等媽媽,現在兩兄弟一起等,又有3C用品相伴,就像在自己家一樣的自在,有時還會問催他們回家的媽媽,「你怎麼這麼快就好了」。

如今一派輕鬆有趣說起這些往事,但她回首這段過程,還真是備受煎熬,「當時年輕沒想太多,就做了,雖然想放棄,可是耕耘久了,說放棄太可惜,不過,經驗多了,耐受度也高了,不會讓生活被接生工作卡住」。她感謝有家人的支持做後盾,也慶幸有默契好的同事共同分擔工作,且在第二胎出生後,取消星期六的門診,讓她得以留在馬偕並繼續接生的工作。她不諱言面對24小時的接生工作,逐漸有力不從心之感,卻仍願意勉力而為,或許就是那份產科醫師獨有的成就讓她感動,「走在淡水地區,不時有媽媽帶著孩子跟我打招呼,並對孩子說,你是醫師接生的喔」!

專門處理高危險妊娠

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婦產部主任

應宗和醫師

應宗和:將心比心.患者的回饋讓人感受深刻

主治醫師資歷:20年(估計值).月平均接生數:40個

求學時對兒科較有興趣的應宗和醫師,在畢業後,受到主任李茂盛醫師的鼓勵,選擇了婦產科,「胎兒問題也是兒科問題,加上產後併發症變化多,頗符合我喜歡面對挑戰的個性,讓難懷孕的人成為孕婦,難生的產婦順利生產,就是最大的成就感」。

他說,10年前曾收治由東勢診所轉診的產婦,因植入性胎盤採取剖腹產,產後,子宮收縮無力而出現大出血,出血量多到已發生瀰漫性血管內凝血病變,緊急裝上葉克膜,並持續輸血,「台中血庫的血已經用完了,還不夠,又請國軍弟兄捐血,大夥忙了一晚才止血,前後大概輸了3萬c.c.的血。之後又觀察3天,狀況才穩定」。轉危為安的產婦出院後,帶著自己種的水果到醫院送給應宗和醫師,表達感激之意,受感動的他對產婦說,「我每年都要看到你」,果然,連續4、5年可在診間看到這位產婦的身影。

應宗和醫師說,「生死一瞬間,我只是盡一點力量,更重要的是團隊合作」,那晚,除了產科外,還有外科、心臟內科、泌尿科等不同科別的醫師,共同為搶救產婦生命而努力。他補充,「由於醫學中心的訓練目的就是處理緊急狀況,面對高危險妊娠,已有成熟的SOP,處理並不困難」。

身為婦產科醫師,他能從多面向看到媽媽的偉大,為了胎兒所做的各種犧牲,讓他感受到最善良、無私與奉獻的一面。應宗和醫師說,「雖然產科挑戰大,收入少,目前投入的人也不多,不過,醫療是回歸本性的行業,我相信仍有人會繼續投入」。他認為,醫病雙方應以同理心相待,醫師以所學到的最好方式盡力治療病人的不適,病人會以加倍的方式回饋醫師;即使結果不如病人所願,相信也能對醫師有所諒解。過去,曾有產婦家屬在他不知情的狀況下,以「應宗和醫師」之名捐出4隻搜救犬,事後才知道的他,對這份鼓勵更是感受深刻。

醫療工作的忙碌,使應宗和醫師難以兼顧家庭,他坦言,「對家庭存在難以彌補的遺憾」,他不時提醒後進,應在工作與家庭生活取得平衡,他認為,目前每個月的接生數約30至40個,「在可接受範圍」。工作之餘,除了固定運動外,他以音樂、電影等興趣舒緩壓力,也是充實心靈生活,「追求心靈成長,可讓患者感受到與眾不同的照護」。

澎湖縣唯一的接生醫院

三軍總醫院澎湖分院院長

陳錫洲:竭心盡力做到最好.守護在地孕產婦

主治醫師資歷:平均2〜3年.月平均接生數:40個

10年前的澎湖,還有診所提供接生服務,如今,全島只有三軍總醫院澎湖分院提供接生服務了!陳錫洲院長表示,「當地雖有兩家地區醫院,不過,礙於醫療風險比誘因高,部立澎湖醫院的醫療人力不足,而軍醫的存在是為了執行國家任務,因此,本院婦產科擔起全島的接生重任,編制2位主治醫師固定駐診」。他指出,「雖然駐診的2位主治醫師年紀相對輕,但在醫學中心接受了扎實訓練,一來就能上手,大家都竭盡心力希望做到最好」。

特別的是,去年到今年7月共有3位主治醫師,因人力充足,除了接生外,也進行不少例的婦科手術,所展現的能力近乎醫學中心。「也有產婦之前在台灣生產,再懷孕就選擇在澎湖生,為當地婦女就醫帶來不少方便」。

陳錫洲院長說,來院生產的以在地人為主,該院去年共接生了460個寶寶,幾乎每天有1至2名產婦生產,待產耗時約1至2天,產後住院3至5天,這樣的量其實對現有人力造成不小壓力,「醫師輪班回台灣休假,值班醫師的責任就相對重了」。值得一提的是,即使人力有限,「本院的純母乳哺育率這幾年一路提升,從過去的3成,到今年6月已達5成,因護理師有7、8成是在地人,會以服務鄉親的熱誠推動母乳哺育,成績自然可觀」。他補充,衛服部希望孕婦若屬高危險妊娠或胎兒為極低體重者,宜安排轉診到台灣生產,不過,被建議轉診的孕產婦仍有人選擇在澎湖生產,「值得一提的是,現有人力具有足夠能力提供適切照護」。

 

臨床醫師經驗分享

在澎湖接生與台灣有何不同?曾在澎湖分院待超過3年的巫常誠醫師,最高紀錄有3個月沒回台灣,即使是休假時間,只要人在澎湖,隨時on call到院為產婦接生,曾有一天先後幫7個產婦接生。由於全島產婦集中於此生產,接生數快速累積已破千人,當地民眾說,「等這群孩子有投票權,巫醫師就可選澎湖縣長了」,然而,輝煌的紀錄也讓他一度成為急診室的病患。

剛離開分院的譚舜仁醫師,也在澎湖服務了3年,甫升任主治醫師就來到澎湖分院,他說,當時是自己爭取到澎湖,他「期許自己一定要讓澎湖婦女享受到醫學中心級的醫療照護」,而他也做到了,雖然資歷淺,卻很快受到當地婦女的歡迎,看診數、接生數不斷攀升,從facebook上可看到不少產婦和寶寶與他合照,還在他要離開澎湖前,媽媽們自發性辦了歡送會,就知道他的人氣有多旺。

他說,「每次在街上看到自己接生的小孩,那種成就感真是難以言喻,即使曾有3個月,全島只有我一個人接生的艱苦日子,也無怨無悔。澎湖濃濃的人情味,以及對醫師的尊重,支持著我繼續全心全意地付出」。為了提升自己的專業能力以照顧更多婦女,譚舜仁醫師選擇返台繼續深造,離開前的最後一次門診,他看診到半夜3點,為這段離島行醫的日子譜下了休止符。

譚舜仁醫師認為,澎湖醫療水準早就和本島一樣,即使高危險妊娠,一樣也能在澎湖生產,他先前遇到懷孕合併前置胎盤和植入性胎盤的案例,雖然風險極高,但他相信婦產科團隊有能力處理這樣棘手的問題,最後,也的確平安度過。至於產後大出血,因產婦往往需要大量輸血,但澎湖的血庫要供應所有科別的病患,難免有供不應求的情形,此時就會影響醫師決定是否要轉診到台灣。

劉勇良醫師也剛從分院調回總院,他是第二次到澎湖服務,他說,「過去這一年有3位醫師一起分工合作,平常誰產檢誰接生,若遇到正在處理剖腹產,又有自然產的產婦要生,就彼此互相支援」,每兩個星期返台休假4天,偶爾會有一人守婦產科的時候,「因為不知道會遇到什麼狀況,我們都會強化自身能力,並期許可將所學一展長才」。

劉勇良醫師說,為了讓澎湖孕婦的產檢品質也能與本島一樣,「總院提供什麼檢查,分院也會提供;就算是高層次超音波,我們也都有能力做,只要孕婦願意,都有得做」。若是屬於高危險妊娠,就詳細解釋風險,讓孕婦評估是要轉診到台灣或留在澎湖生產。萬一碰到產後大出血,也有能力進行子宮動脈栓塞術以止血」。遇到複雜問題時,「3人合作無間,當自己是最後一線」。

二度到澎湖,讓劉勇良醫師更能感受到在這行醫的快樂,當地人相信專業,加上先前建立的熟悉感,讓過去的產婦、患者願意再找他看診,「令人有成就感」。他說,澎湖居民就醫,不像台灣民眾可有第二選擇,「該做的儘量做,讓在地就醫也能享有好品質」。

由於肩負的責任重大,還有個性使然,他在澎湖的時間始終戰戰兢兢,每當休假回台,一定要滿滿睡上一天,才能恢復體力,他笑稱,「自己不像巫醫師和譚醫師,閒暇時到澎湖各地走走、品嘗海鮮,人在澎湖幾乎全待在醫院,最多在附近跑跑步,雖然去了兩次澎湖,對市區還是不熟」。

離島醫療資源看似不足,但有熱情專業的婦產科醫師,願意暫別家人妻小,持續接力守護當地孕產婦的安全,也算是另一種幸運吧!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