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孕產百科> 孕期須知> 得知懷孕後的身心準備

得知懷孕後的身心準備

在得知肚子裡擁有一個小生命的那一刻,準媽咪的生活充滿了喜悅與期待。在懷孕初期,身體及心理都還在適應「媽媽」的角色轉換。當腹中的寶貝一天天成長,媽咪的身體及心理逐漸產生變化,各種孕期不適與心理負擔也隨之而來。而準媽咪在懷孕後要做哪些準備與心理調適,以最佳狀態來迎接寶貝呢?

得知懷孕後的身心準備

懷孕初期的生理變化

為了因應胎兒生長,準媽媽的身體會出現許多變化,原本的生活型態也要做出調整,通常準媽媽在懷孕初期會出現以下生理變化:

全身發熱且疲倦想睡

黃體素有助於穩定子宮內膜,使胚胎順利著床。懷孕後,準媽咪體內的黃體素持續分泌,體溫也會升高,此時身體正在為孕育生命做準備,準媽咪仍在適應,導致常常精神不濟,疲倦嗜睡。

乳房腫脹

懷孕後,體內激素會產生變化,也會啟動泌乳機制,乳頭與乳暈色澤變深且敏感,乳房也有脹痛感。

陰道分泌物增加

體內激素與內分泌系統的改變,使陰道黏膜細胞增生、子宮頸腺體增生黏液分泌增加,只要沒有異味或顏色改變,都屬正常現象。

膚質變化

懷孕期間因荷爾蒙變化,準媽咪的皮膚也會陸續出現一些問題,如長斑、暗沉、皮膚粗糙等,孕期皮脂腺分泌較旺盛,也可能造成毛孔阻塞、冒痘痘。

常見不適症狀

孕吐

孕吐是懷孕初期常見的症狀,因荷爾蒙變化以及腸胃蠕動速度變慢而引起,通常在懷孕8至10週時最嚴重,14至16週開始趨於緩和。

頻尿

懷孕後荷爾蒙改變會造成骨盆底肌鬆弛,而子宮增大壓迫到膀胱,所以經常有解尿的需求。

睡眠品質變差

準媽媽的睡眠品質會受到許多因素影響,如頻尿、腰痠背痛等,到懷孕後期會更明顯。

記憶力變差

女性懷孕時受到荷爾蒙影響極大,神經系統也會受到牽連,新接收的訊息較不易停留在腦海中,導致記憶力變差。

得知懷孕後的身心準備

情緒變化

由於懷孕期間的荷爾蒙波動非常大,雌激素、黃體素都會影響到媽媽的心情。台北醫學大學萬芳醫學中心精神科主治醫師吳幼雯表示,對媽媽而言,這段時間很不真實,一方面還感覺不到胎兒,腹部也沒有太多變化,沒有真正當媽媽的感覺,卻要忍受懷孕帶來的不適與疲憊。

孕期可能出現的負面情緒

準媽媽往往一則以喜一則以憂,期待家庭有新成員加入,也害怕從得知懷孕那一刻起,生活將會有很大的改變,如荷爾蒙變化及身體不適、身材改變,甚至皮膚變差、色素沉澱、妊娠紋等。這些都帶給準媽媽很大的壓力,造成情緒低落、暴躁,一般而言,這樣的狀況會隨著時間慢慢調適,而家人、老公也要扮演鼓勵的角色。

案例分享

妮妮與老公結婚後,因為老公沒有隨手放馬桶蓋的習慣,只好在上廁所時,自己把馬桶蓋放下來。但懷孕後容易頻尿,常常半夜也會起來上廁所,某天半夜沒注意到馬桶蓋沒放下來,直接坐到一攤水。那時,妮妮的情緒突然大爆發,把先生叫起來臭罵一頓,但罵完卻又有罪惡感,討厭自己情緒如此失控。

醫師怎麼說

準媽媽有情緒波動是很正常的,平時可儘量預防,知道什麼狀況會生氣、起爭執,就多跟家人溝通。若是不能解決,就換一個角度思考並接受。雖然老公以前沒有放馬桶蓋的習慣,但是老婆現在懷孕,生活上有很多不方便,可以先跟老公討論,請他多體諒,上完廁所把馬桶蓋放下來,避免很多負面情緒和罪惡感。如果媽媽有任何的不開心,一定要多跟家人溝通,不要冷處理,事情多半是可以解決的。吳幼雯醫師提醒媽媽,懷孕只是短暫的過渡期,一切都會過去,常常為自己做心理調適,才能輕鬆度過整個孕程。

當負面情緒出現時,建議媽媽可以多了解有關懷孕生產的資訊,或請教其他有生育過的媽媽分享經驗,增加對事情的控制感,降低焦慮。另一方面,媽媽可依身體狀況適度運動,有助於提升正面的情緒與思考。吳幼雯醫師表示,如果在懷孕過程中,有超過兩週的時間,一整天都不開心,覺得什麼事都不想做,或是睡不好、吃不好,甚至有輕生的念頭,有可能是憂鬱症,建議準媽媽求助精神科醫師。

懷孕後身材改變,有些準媽媽會對自己沒信心。此時爸爸要多鼓勵、讚美她現在的優點,切記不要用言語刺激媽媽,或是開玩笑、敷衍。例如:有些孕婦血管擴張,臉色反而變紅潤,可以讚美她看起來氣色很好。許多媽媽很認真,即使懷孕不適還是去上班、做家事,爸爸可以感謝她的付出與努力。建議準爸爸也可以陪同出席媽媽教室,除了增加夫妻互動,也了解懷孕生產的知識,體諒媽媽的辛苦。兩人一起選購育兒用品,一起做決定、為腹中的胎兒做準備,都可協助夫妻適應角色的轉換。

家人的陪伴與支持

得知懷孕後的身心準備

情緒是會傳染的,若是媽媽情緒起伏大、緊張焦慮,家人要不斷提醒自己,儘量不要被媽媽影響。懷孕不只是媽媽的事情,家人扮演的角色都非常重要。準爸爸必須適時關心媽媽,給予鼓勵與支持,尤其是在情緒波動大,變得較難相處時,儘量包容與體諒。吳幼雯醫師建議,懷孕是個特殊時期,儘量體諒媽媽,當家人可以調適自己時,就不容易跟媽媽發生衝突。然而,有時長輩的過度關心也會造成媽媽的焦慮,太多禁忌與限制只會讓媽媽覺得失去自我。

案例分享

家人都對妮妮腹中的胎兒非常期待,公婆、爸媽都時常關心妮妮,也會給她很多建議與限制,例如:不能拿剪刀、不能進寺廟、不能吃海鮮、不能吃冰等。公婆認為晚上出門太危險,妮妮下班後想出去散步運動也被禁止,甚至連寵物都要被送走,令妮妮壓力倍增,也對長輩的干預很反感。

醫師怎麼說

很多長輩都會對準媽媽有很多期待,甚至規定她必須怎麼做,這些都是額外的壓力。但很多事情經由溝通、了解,是可以改善的。若是平常下班沒時間,只能晚上去散散步,此時只要有人陪她去,公婆就不會這麼緊張。雖然準媽咪為了寶寶,必須放棄一些原本的生活習慣,但為了新生命而犧牲媽媽的一切也是不合理的,當生活改變太大時,失去自我的人較易憂鬱。如果長輩的關心已經造成太大壓力,可以求助門診做家族治療,準爸爸也要協助太太跟家人的溝通。

得知懷孕後的身心準備

用心經營婚姻關係

有了寶寶之後,夫妻之間的關係可能會出現變化。以前會用心經營婚姻,下班後吃飯、約會、逛街、聊天,享受兩人世界,顧慮彼此感受與互相鼓勵,這都是維持婚姻的基礎。媽媽懷孕後,關注點都集中在寶寶身上,很多夫妻就會開始失去原本的熱忱,共同話題都是與寶寶有關。在懷孕過程中,若是夫妻的生活變動太大,沒有好好維繫經營,連帶影響到小孩出生後反而導致相處得不好。

吳幼雯醫師表示,若雙方都不肯退讓,可嘗試家族治療,由第三者介入協調。建議準爸媽平時多站在對方立場思考,不要因為成為父母親而忘了自己原本在婚姻裡的角色,忽略掉對方,陷入只剩下寶寶的世界裡。當婚姻出現危機時,可以多溝通,並解釋行事目的,或各退一步,尋求折衷的辦法。

不做100分的媽媽

面對沒有做過的事情或是新角色一定會感到焦慮,很多媽媽會想成為100分的好媽媽,每件事都要做到最好。但世界上沒有完美的母親,只要盡力而為就夠了,不需要給自己太大的壓力。美國研究指出,幾乎一半以上的媽媽都是非預期懷孕,即使是預期懷孕,還是會感到焦慮。在成為媽媽之前都是以自己為中心或是兩人世界,成為媽媽之後即從主角變成配角,而且時時刻刻都必須關注一個新生命,生活也出現許多重大改變,一定會有一段適應期。吳幼雯醫師建議,準媽媽應專注於當下,最遠只從今天計畫到下一週,為焦慮設下停損點,避免煩惱一、兩年,甚至十年後的事。

懷孕初期較少失眠,但若是媽媽本身就有憂鬱症或容易失眠,平時有依賴藥物的習慣,建議先將身心調整到最佳狀態再懷孕。如果在這期間懷孕了,必須請醫師開立較安全的藥物。長期吃安眠藥的患者如果要戒掉藥物,會有1個月的過渡期,由於懷孕的身體變化,媽媽在懷孕前三個月會非常疲憊嗜睡,可利用這個機會把以往依賴藥物的習慣戒掉,這段時間的睡眠品質一定會比服藥時差,但可以慢慢調整對藥物的依賴。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