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孕產百科> 孕期須知> 產前準備.必做10件事:醫療院所.產檢項目篇

產前準備.必做10件事:醫療院所.產檢項目篇

對孕媽咪來說,懷孕到生產的280天內,有著一連串的大小事需要煩惱:孕期的醫療院所選擇、定期產檢、生活規律、心理調適,生產所需的待產包,產後坐月子、哺乳等。唯有在生產前提早思考與準備,才能更從容地迎接新生命來臨。

Part 1 醫療院所

臺灣的醫療資源普遍便利,因此孕婦可依自身需求與考量,選擇最合適的(母嬰親善)醫療院所來產檢與待產。然而,若屬於高危險妊娠女性,則建議先詢問醫師較佳。

醫院VS.診所

重要性:★★★★✰

目的:考量需求,保障母胎狀態。

新光醫院婦產科主治醫師蕭國明表示,根據統計,約80%孕婦會平安生產;在所有孕婦中,可能約20%~30%屬於高危險妊娠狀態(如高齡、慢性病、多胞胎等);另有資料顯示,就算孕婦平日身心狀態穩定,也可能有5%~10%在接近預產期時發生緊急狀況。一般來說,醫院的科別多,若孕婦有其他生理問題,能在同地診療;診所通常離家近、病人較醫院少,孕婦更能一對一請教醫師。

若孕婦位於機能不錯的生活圈,由於醫療資源較多,毋須過於擔心,一般可依自身需求(交通便利、投緣的醫師、親友介紹等)來選擇,大部分都能獲得妥善照護。如果位於比較偏鄉的郊區,則建議及早確定方便就近產檢的醫療院所,且在愈接近預產期,提早準備,保持警覺,如有緊急狀況也好及時因應。

轉診的風險

重要性:★★★★✰

建議:高危險妊娠者在醫學中心產檢較佳。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和平婦幼院區婦產科主治醫師黃彥華表示,隨著醫療科技進步與民眾觀念的改變,近幾年婦產科診所陸續設立、提供不少自費檢查項目及相關周邊照護,讓許多孕婦趨之若鶩。他認為,若準媽咪非高危險妊娠族群、平日生理狀態穩定、診所離家近、經濟小康以上,或許可考慮以診所做為固定產檢之處。

然而,如果孕婦屬於高危險妊娠族群,就要更慎重選擇產檢的單位。他說明,此類型孕婦無法得知何時會有緊急狀況,甚至接近中、後期還可能衍生其他症狀(如血壓或血糖偏高、早產徵兆、胎兒遲滯或窘迫);診所通常沒有足夠的設備、且無法及時會診其他科醫師共同救治,往往需要緊急轉診到醫學中心,但轉診需要時間,不但擔心會錯過治療黃金期,且過程中病況難掌握,還要小心感染問題。

產檢醫師VS.接生醫師

重要性:★★★★

目的:無論是否同醫師,都希望能全面掌握狀況。

早期,產檢和接生醫師通常是同一位;然而,現代醫療環境的改變、婦產科醫師的減少,促使產檢和接生醫師不同的狀況愈來愈常發生。蕭國明醫師表示,其實這兩種方式各有優點;若同一位,醫師能掌握詳細狀況以提供適當診治,孕婦也因此擁有安定感;若不同位,通常孕婦生產時輪到哪位醫師當班,就會由他接生,醫師精神狀態較佳,能夠做出相對清醒的判斷與處理。

黃彥華醫師則表示,一般會視醫療院所的規定與人力調度、或孕婦的信任度與選擇,來決定產檢和接生是否為同位醫師;建議孕婦在選擇產檢單位時,一併諮詢,同時評估自己的感覺與需求,方能做出較好的決定。

慢性病的追蹤

重要性:★★★★

目的:穩定母體狀態,避免影響胎兒。

原本就罹患慢性病的女性,在確定懷孕後更要多留意,不但要主動告知婦產科醫師,也要定期回診檢查病況(同家或不同家醫療院所皆可),才能使母體穩定,進而減少胎兒受影響程度。此外,有氣喘的孕婦可請醫師預先開立氣管擴張劑,以備不時之需。

Part 2 產檢項目

蕭國明醫師表示,從第一次檢查並確定懷孕起,第28週前每個月需產檢一次,第28~36週改為每2週產檢一次,從第36週起更縮短頻率為每週一次,直到產前為止。

例行檢查

重要性:★★★★✰

目的:定期監測母體內在變化。

主要可分成三項目:問診、身體檢查、實驗室檢查,幾乎每次產檢都會做。黃彥華醫師說明,每一次的問診,都有助於醫師先掌握孕婦當下的概況,之後再藉由體重計、血壓計、超音波等器材,獲知其體重、血壓、腹長(宮底高度)、胎心音、胎位、水腫、靜脈曲張等資訊。最後的實驗室檢查,則是藉由驗尿來檢測尿糖和尿蛋白,了解是否有血糖、血壓等問題,以便進一步診治。

公費項目

重要性:★★★★★

意義:必做檢查,了解母體內在反應。

黃彥華醫師表示,《孕婦健康手冊》列出的公費產檢項目,對於一般正常健康狀態的孕婦來說,已經足夠;唯提醒應按照手冊上的建議時程到醫療院所報到,才能讓孕婦以較佳的狀態進行檢查,進而得到較準確的結果。

目前的公費項目如下:血液常規檢查(12週前)、第一次梅毒血清反應檢查(12週前)、德國麻疹抗體反應(12週前)、愛滋病毒篩檢(12週前)、B型肝炎表面抗原與核心抗原篩檢(12週前)、超音波檢查(20週)、早產防治衛教指導(16~20週)、第二次梅毒血清反應檢查(32週)。

值得一提的是,從103年底開始,將第32週才做的B型肝炎表面抗原與核心抗原篩檢提前到第一次產檢,希望能及早發現B肝帶原者、及早治療,減少垂直感染機會。

自費項目

重要性:★★★★

意義:深入了解胎兒發展。

近年來,自費產檢項目有愈來愈多的趨勢;然而,蕭國明醫師提醒,「並非每個檢查都適合每位孕婦」,且有些檢查費用偏高,建議準媽咪應主動向醫師多問、多聽,和丈夫(或親友)討論後再抉擇,千萬不要刻意為檢查而檢查。

目前常見的自費項目如下:絨毛膜採樣檢查、脊髓性肌肉萎縮症帶因基因檢測、非侵入性胎兒染色體檢測、第二代非侵入性胎兒染色體檢測、第一期母血唐氏症篩檢與胎兒頸部透明帶檢查、早期子癇前症篩檢、X染色體脆折症檢查、第二期母血唐氏症篩檢、羊膜穿刺染色體檢查、羊水基因晶片檢測、高層次超音波檢查、早產風險評估、妊娠糖尿病篩檢(目前統一為75公克口服葡萄糖耐量試驗)、B型鏈球菌培養篩檢等等。

其中,他建議孕婦可主動做妊娠糖尿病和B型鏈球菌培養的篩檢;而高齡產婦則可考慮唐氏症篩檢、羊膜穿刺或羊水基因晶片檢測。另外,目前國民健康署有針對羊膜穿刺、B型鏈球菌兩項檢查提供費用補助,孕婦可多加善用。

產檢前準備

重要性:★★★★

目的:方便且輕鬆地接受產檢。

每次檢查後,都會直接約好下次產檢時間,孕婦不用擔心。蕭國明醫師建議,產檢當天,孕婦應早點起床用餐、穿著寬鬆舒適,提早出發,最忌匆匆趕路,以免影響自身與胎兒狀態。若20週要進行超音波檢查,或許檢查前喝點果汁,讓血糖進入體內,有助於胎兒的活躍度,胎兒的超音波影像會更明顯(但仍視當下狀況而定)。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