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分齡教養> 兒童生活教養> 順著氣質.雕塑出孩子的獨特性:行為篇

順著氣質.雕塑出孩子的獨特性:行為篇

古今中外,有不少專家、學者,針對孩子的特性、氣質等,進行研究與歸納,希望能從中更了解孩子並引導其發展。目前在國內最常見的相關氣質理論有兩種:Chess和Thomas的九大氣質、Mary Rothbart的三大氣質。

文章目錄

天生氣質|九大氣質

九大氣質向度

張通銘醫師表示,在正常智能下,每個孩子都可能包含九大氣質的特徵,差別僅在於程度高低;而希望家長了解氣質的目的,無非是要幫助孩子調適到可自理及在社會生存的中庸狀態,避免往極端的兩方發展。

活動量

指的是孩子一天內的活動狀況與分量多寡。活動量高者,可能較具攻擊性,較無法坐下來穩定學習;活動量低者,偏好安靜活動、不擅長運動,行為上可能較退縮。

point針對活動量高的孩子,在安全前提下,多給予他活動的機會,消耗精力;若活動量低,則可多給些感覺統合方面的刺激。

規律性

指的是孩子一天內的行為模式為可預測或不可預測。規律性高者,整天下來的行為是固定的;規律性低者,整天的行為是比較跳躍、甚至沒有順序的。他表示,規律性與陽光有關,因為陽光會影響腦中松果體狀態,進而影響每日作息。

point想要調整孩子的每日規律性,建議可從「營造環境」開始。例如白天就需醒著,吃東西、玩耍、學習、如廁,晚上某時間後就要開始準備睡覺。

趨近性

指的是孩子第一次面對新人事物的態度。趨近性高的孩子通常外向大方,樂於主動接觸外界;趨近性低的孩子往往害羞內向,比較被動,有時可能會避開,通常需要較長時間才敢面對。

point趨近性過與不及都不好。偏高者討人歡心,但對陌生人戒心較低;偏低者不主動招呼,卻可能保護自己少受外界傷害。如何拿捏比例,是重要課題。

適應性

指的是在已經接觸過的狀況下,孩子能進一步融入環境的難易程度、時間長短。適應性高者,很快就能適應環境模式,和他人相處融洽;適應性低者,不但需要花較長時間嘗試,甚至還可能一直無法適應。

point以機器來比喻,適應性如同暖機後的續航狀態。若想提高適應程度,主要仍仰賴後續互動,因此家長需要多點耐心、正向鼓勵,讓孩子循序漸進適應。

情緒本質

指的是孩子一整天的外在表情、行為展現的比例。情緒本質正向者,整天笑咪咪,反應較熱情,較易惹人疼愛;情緒本質負向者,總是哭喪著臉、皺眉,反應較消極,較不討喜、也容易被拒絕。

point父母須觀察孩子後續的行為,以確認表現在外的情緒本質,是否為真正的內在心情,方能給予適當的調整,以免影響到以後的人際關係與學習狀況。

注意力分散度

指的是孩子是否容易被外界環境的刺激而分散注意力。注意力分散度高的孩子,容易分心,只要一被呼叫就會放下手邊事物,也可能容易因小事而傷心,但逗一下又會笑;分散度低的孩子比較專心,一旦專注在手邊的玩具,時間不到是不會停下來的,且情緒也比較不容易轉換。

point對於容易分心的孩子,尤其在吃飯、學習時,父母應減少周邊的干擾因素,並將孩子放在視線內,適時注意並給予指導。

堅持度

指的是當孩子做某件事情時,若遭遇到困難或阻礙,是否能夠繼續堅持下去。堅持度高者,通常專注度也較高,沒有完成目標是不會停下來,可能個性較龜毛;堅持度低者,可能容易受外界影響,也比較隨性,可能碰到難關就想放棄。

point過高或過低都不好。過高者可能聽不見他人的聲音,只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過低者太容易受他人影響,而不願表達自身想法。建議視情況微調,給予階段性目標與鼓勵較佳。

反應閾(敏感度)

指的是引起孩子反應所需要的刺激量。反應閾低的孩子,敏感度比較高,會對環境某些因子有反應,如睡覺時旁邊有聲音會變得浮躁;反應閾高者,敏感度比較低,比較遲鈍,較不會察言觀色,例如沒察覺到父母對某行為生氣。

point對於反應閾低者,父母不要想得過多,以為孩子在找碴;對反應閾高者,父母可稍微提高警覺,多提醒與引導。

反應強度

指的是孩子對於內在和外在刺激所產生的反應程度。反應強度高者,表現比較激烈,情緒較戲劇化,有明顯的喜怒哀樂和動作行為,好惡顯著;反應強度低者,較無表情,情緒溫和、淡淡的,也由於表達出的訊息較弱,容易被忽略或誤解。

point父母應避免發生「會吵有糖吃」的狀況,無論面對哪種孩子,都要花點時間仔細且長期觀察。針對溫和的孩子,更要多引導他學著主動表達出內心想法,如此才能讓父母更了解每個人的狀況。

天生氣質|九大氣質

三大氣質向度

由Mary Rothbart等人所編製的「兒童行為問卷CBQ」,主要評量3~7歲兒童的氣質;量表有15個項目:活動量、生氣/挫折、趨近/正向期待、注意力專注、不舒服、安撫、害怕、高強度愉悅、衝動性、抑制控制、低強度愉悅、知覺敏感度、悲傷、害羞、微笑與大笑;裡面部分項目類似九大氣質向度,但更精細。他們再將上述歸納為三大向度:外向性、負面情緒、努力控制。

外向性

王珮玲教授表示,「外向性」包含衝動性、趨近/正向期待、高強度愉悅、活動量和害羞,此類孩子的精力比較旺盛,容易有衝動行為、興奮的感受,偏好刺激性高的活動(例如盪鞦韆)、活動量程度大,並且面對新的人事物也比較不會感到害羞、退卻,主動性可能較強。

point面對這樣的孩子,建議父母儘可能給予孩子向外互動的機會,除了有助於認識外界,也能消耗些許體力;唯需注意別讓孩子離開視線,並讓孩子避開危險的場所。 

負向情緒

「負向情緒」包含不舒服、害怕、生氣/挫折、悲傷、安撫等項目;具體來說,此類的孩子比較害羞、內向、不喜歡說話、容易緊張和情緒低落、對外界敏感、被干擾後就會不高興等等。她表示,如果父母沒有特別留意這孩子的話,未來他可能會有焦慮或憂鬱的傾向。

point父母應隨時關心這樣的孩子,鼓勵他多表達自己內心的想法,並給予積極正向的鼓勵,讓孩子有受到肯定的感覺。

努力控制

王珮玲教授表示,Mary Rothbart所歸納的氣質三大向度中,其中「努力控制」,是近幾年愈來愈被重視的部分;努力控制包含:抑制控制、注意力專注、微笑與大笑、低強度愉悅、知覺敏感度。其中,努力控制又可以分兩個層面來看:注意力和情緒。

1.注意力

若孩子無法調節自己的注意力,即代表注意力分散度大,因此情緒反應偏強,較無法控制自己心情或很難被安撫;舉例來說,有些孩子一旦哭泣就會持續好久,父母擁抱後仍然大聲哭著,難以被安撫。她補充,這種狀態大部分深受生理機制中的腦神經所影響,也就是前額葉(控制執行功能)的發展還未健全。

point可透過活動來訓練前額葉功能,例如家長帶著孩子唱兒歌,剛開始先完整唱完歌詞(兩隻老虎),數次後刻意空下某些文字(兩隻○○),讓孩子主動接下去唱,這樣可以引導他運用大腦多思考一下。

2.情緒

這裡指的是「情緒調節能力」,無論面對喜、怒、哀、樂,孩子如何去感受、認識自己的情緒,並且懂得找正確且適合的方法轉移注意力、調節感受,讓自己的狀態趨於平穩。對孩子來說,需要大人去引導和說明情緒的意義,並教導如何自我調節,才是最重要的。

point情緒調節能力的具備與否,對未來人際關係影響很大,無論在職場、感情等等,若調節能力不足,就會採用不適切的方式處理,傷人傷己。

 

加入媽媽寶寶LINE@好友
孕產育兒新知不漏接👇

加入好友

延伸閱讀
正向教養:當孩子犯錯時,父母先做「1件事」有助於孩子更勇於承擔錯誤!
正確教養方式第1步:了解孩子的「天生氣質」
「9大氣質向度」了解家中寶貝是哪種類型?適切教養孩子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