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嬰幼兒照護> 嬰兒照顧> 流感來勢洶洶!孕婦、嬰幼兒要小心!

流感來勢洶洶!孕婦、嬰幼兒要小心!

從冬季到初春,「流感」的強襲力道,讓許多大人小孩深受其害。為什麼這波流感季會大流行?面對此,民眾應該如何因應?

在台灣,每年的冬季與春季交替之際,就是令許多大人小孩害怕的流感高峰期。由於流感的部分症狀與感冒有些相像,仍有父母搞不清楚兩者的差異,甚至錯認流感為感冒,延誤就醫最佳時間。

流感VS.感冒

萬芳醫院小兒科急診專任主治醫師王聖儒說明,流感是由「流行性感冒病毒」感染所造成,而會引起一般感冒的病毒有很多種,常見的如呼吸道融合病毒、腺病毒等。基本上,可透過「一燒、二痛、三疲倦」特徵來迅速辨別是否有罹患流感的可能。

萬芳醫院婦產部主治醫師沈思佑也表示,由於流感和感冒都可能會出現呼吸道症狀,因此一開始容易讓人分不清。然而,若罹患流感,患者會有很多症狀同時且突然發生的感覺,就算到了隔天也不會即刻變好;但感冒的症狀則大多漸進式出現,可能多休息、多喝水,不用就診就能自然痊癒。

氣溫低.流感病毒活躍

流感的流行期為每年冬季到隔年春季,容易透過飛沫或接觸的途徑來傳播病毒,且分為A、B、C型三種類型。王聖儒醫師表示,台灣、東南亞等亞洲地區,流感病毒易突變,因此有人戲稱亞洲的流感潮流走在全球最前端,且易造成大流行。以今年來說,正好高峰期在農曆過年前至過年期間,這段時間氣候寒冷,流感病毒會比較活躍,因此抵抗力弱者特別容易受到感染。

AVS.B

在經歷過去年底(104)到今年初春的A型流感大流行後,目前的病情總算趨緩;然而,流行的型別卻轉變為B型。王聖儒醫師說明,無論A型或B型流感,皆可能會造成患者明顯的肌肉痠痛,嚴重者甚至有肌肉炎;光是上個月在萬芳醫院,他就接觸過幾名B型流感病患,小腿痛到無法走路,經檢查後發現其體內肌酸磷激酶(CPK)值偏高,即所謂橫紋肌溶解症的症狀。

除了常見的流感症狀外,他補充,B型流感的患者比較容易出現腸胃型的症狀,如腹痛、腹瀉、噁心感、嘔吐等,因此須小心發生脫水的狀況。

從寶寶到大人.都是高危險群

王聖儒醫師表示,這一波流感的威力驚人,不只是抵抗力弱的嬰幼兒和老年人,就連青壯年都難以倖免。

1.嬰幼兒

目前受感染的族群中,學齡前約30%,學齡後約20%。除了抵抗力弱外,很多孩子罹患流感的主因來自於群體交叉感染,例如幼兒園、小學,只要有一位為流感患者,就可能影響全班。他說明,小孩體內帶病毒時間久(最多到三星期),病毒傳播力又強,若沒及時隔離,自然容易接連被傳染。

若罹患流感卻未趕緊就診治療,病童發生併發症的機率較高,甚至可能休克、死亡。他舉例,今年萬芳醫院曾從別院收治一名9歲病童,症狀為流感併發腦炎、抽筋,甚至心律不整、休克,經搶救後目前仍腦死。

2.老年人

老年人的抵抗力普遍較差、體內系統的狀態較脆弱,一旦得到流感,將有較高機率使病況迅速加重;其中最常見的併發症為肺炎,最嚴重時,還需要使用葉克膜的協助才能維持生命;這波有不少比例的重症患者屬於此。

3.青壯年

流感病毒的兇猛,就連正值體力與抵抗力俱佳的青壯年都可能淪陷,可能今天活蹦亂跳,但感染到流感病毒後,隔天就需臥床休養。如之前曾報導「17歲少年疑得流感後昏迷」,而台中市衛生局也統計出全市的中壯年(40~59歲)流感重症個案比例高達42%,可見一斑。

4.孕婦

沈思佑醫師表示,由於孕婦的體力、免疫力都比一般成人來得弱,若不小心感染到流感病毒,「症狀可能比較嚴重、病程較長,甚至合併重症的機率將偏高」,一旦母體虛弱,胎兒就會受影響。她說,所幸多數的女性從懷孕開始總是小心翼翼,因此目前尚未收治到較嚴重的流感孕婦患者。

2大原因.導致流感大流行

每年都會有流感高峰期,但今年卻比去年同時期還嚴重。綜觀而言,可能是以下兩大原因導致如此。

原因1.疫苗接種率偏低

據疾管署資料,目前的流感疫苗公費補助對象為:65歲以上老人、滿6個月以上至小六學童、醫事及衛生防疫相關人員、禽畜業及動物防疫相關人員、重大傷病患者、50~64歲具高風險慢性病患、孕婦。

雖然相關單位皆有宣導,但王聖儒醫師和沈思佑醫師分別表示,無論是孕婦或嬰幼童,「接種率仍偏低」,說明如下:

姑息心理:有些人覺得周遭有人施打過疫苗就好,且自己和孩子應該不會運氣差,會沒事的。

擔心副作用:被以前的相關新聞所影響,或以前曾接種過(其他)疫苗但感覺不太好。

懷疑效果:擅自認為「有的人施打疫苗後還是會感冒,所以接不接種也沒差」。

王聖儒醫師強調,只要有接種疫苗,兩星期後就會在體內產生抗體;雖然每個人年齡或身體狀況不同,但平均來說,疫苗仍能提供約70%保護力,即預防流感或減輕流感帶來的病情程度。因此,仍建議家長主動帶孩子接種流感疫苗較佳。而沈思佑醫師也表示,目前沒有研究顯示流感疫苗會影響母胎,基本上整個孕期都可以接種流感疫苗。

王聖儒醫師另補充,今年很多重症病例為40~50歲以上的中壯年,正好是低接種率的族群(平日也不太會刻意關注此類預防資訊),因而沒有受到疫苗的保護。依疾管署最近新聞稿指出,「下個流感季公費流感疫苗除原有接種對象外,將視疫苗採購量放寬接種對象,優先接種順序分別為未滿50歲高風險慢性病患及高BMI(≧30)者、生產完6個月內婦女、50~64歲健康成人、13~18歲青少年等」。

原因2.太晚設立類流感門診

近日來的氣候起伏大,正值流感病毒活躍期,加上農曆年假長,不少醫院和診所休診或縮減門診時段,讓許多疑似患者無法第一時間就診檢查、治療,但又到處走春,無形中傳播病毒;等到各單位恢復往常門診時段,又未及時規劃、分流出「類流感門診」,所有病患都共處在同個空間中,一不小心就會交叉感染,只要一個被傳染,其他人就有極高機率會罹患流感。他就曾碰過有孩子因故掛急診,身旁的媽媽卻放任孩子不戴口罩在急診室內穿梭著,結果隔天隨即出現流感症狀。

診斷:臨床觀察&快篩

一般來說,醫師主要會透過「臨床症狀觀察」與「快篩」兩種方式,來幫助確診病人是否罹患流感。王聖儒醫師說明,在流感的流行季期間,若發現就診的病患有突發性高燒、痠痛、疲倦等顯著的臨床症狀,通常不一定會快篩,會直接採取流感相關治療,如直接開立抗病毒藥物,為的是爭取治療黃金期。

快篩準確率約80

標準程序下,加上流感和感冒在剛開始會有部分類似的症狀,當患者就診後被醫護人員懷疑可能是流感時,便會立即安排進行快篩,確診後便採取後續治療。快篩的方法為「使用特製棉棒伸入鼻咽腔內採集黏膜,並進行檢驗」,大約1小時後就有結果,檢驗準確率約80%;不過,有時候檢驗結果也會有偽陰性的可能(即陰性但不代表病人沒得流感,例如發燒第一天病毒量不高就可能有此結果),因此醫師大多會輔以臨床觀察來診斷。

建議優先諮詢感染科醫師

若察覺寶寶出現疑似流感症狀,王聖儒醫師建議,可至設有「小兒感染科」的醫療院所就醫,且若能直接進行快篩、儘快確診較佳。而確診為流感的病患,他通常會希望往後至少再回診追蹤1~2次,以確認是否有其他併發症或是重症,直到痊癒。

如果是孕婦有流感徵兆,沈思佑醫師表示,不少人直覺是先找婦產科醫師,其實也沒問題,而通常警覺性高的醫師在察覺孕婦疑似流感時,會即刻轉介至感染科進行快篩、治療。此外,孕婦也可以直接到感染科就診,只要主動告知生理狀態,醫師都會站在患者立場多考量,毋須擔心。

常見抗病毒藥物

針對流感的治療,主要以抗病毒藥物為主,能幫助人體治療流感或預防流感症狀加重。目前國內常見的藥物有三種,都能用於治療A型、B型流感,醫師會根據個人狀況來開立合適的藥物和劑量。

1.克流感:口服型,在發病48小時內使用,效果最好,通常需5天療程。

2.瑞樂沙:吸入型,通常需5天療程。

3.Ralivab針劑型,靜脈注射,需1天療程;若重症病患無法使用克流感或瑞樂沙,醫師可能會開立此種針劑型的藥物。

孕期仍可服用

沈思佑醫師補充,克流感、瑞樂沙皆屬於懷孕分級藥物的C級,即實驗結果對人體無異常,只是「目前對於此兩類藥物於懷孕時使用,對胎兒的安全性資料仍不足」,但若經評估後認為藥物對母體的助益大於對胎兒的風險時,「還是會開立適合劑量的抗病毒藥物」,以幫助孕婦控制病情。因此,她提醒「千萬不要抗拒或擅自停藥」,比起流感可能引起的併發症,藥物的影響要小得多,「畢竟有健康的母體,才能孕育健康的胎兒」。

從生活和疫苗來預防

想要預防流感,主要可從兩方面來著手:生活習慣和疫苗。正確戴口罩(防水層面向外、上緣處服貼鼻梁、下緣處往下拉蓋住下巴)、少去人多的場所、常洗手(尤其回家後)、使用酒精消毒,才能較有效隔絕外在病毒的傳播,減少接觸機會。若長期在高風險環境工作者(如醫護人員、服務業),下班回到家後,別忘了要先清潔雙手、更換乾淨衣物後,再和家人接觸。

建議每年施打流感疫苗

王聖儒醫師和沈思佑醫師皆表示,「疫苗是最能有效預防流感的方法」。因此,無論是孕婦、成人、小孩或老人等,都建議在每年10~12月間施打;由於施打後需兩星期,體內才會產生抗體,所以能儘早接種最好。目前流感疫苗有兩種:公費的三價(含2種A型、1種B型)和自費的四價(含2種A型、2種B型),而三價是目前最普遍使用的疫苗。

然而,以當前流感仍流行的狀況,王聖儒醫師表示,目前的疫苗量所剩不多,加上施打後到產生抗體需一段時間、仍有感染風險,他建議「若最近有疑似流感症狀,還是儘快就醫吧」!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