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嬰幼兒照護> 嬰兒照顧> 不怕寶寶太黏人

不怕寶寶太黏人

寶寶太黏人,時常為媽媽帶來困擾,但其實寶寶黏人不但是正常現象,也可能是他正在發展辨別人我之間的能力。

孩子的黏是必然

每一對母子都有屬於自己獨一無二的相處模式,財團法人吾心文教基金會諮商心理師洪美鈴表示,透過朝夕相處,親子之間的默契會逐漸養成,例如:2~3歲之前,寶寶對媽媽的依賴與黏著屬於正常現象,但的確會因為每個媽媽對孩子的不同回應,以及每個寶寶的身體狀況與個別先天氣質,而有截然不同的互動模式。 

無論是何種情況,孩子的各種表現,通常都會和母親的狀態相互牽引,形成一種雙人之舞,例如:當寶寶突然變得很黏,大部分是來自寶寶覺得身體不適、心理不安,也有少數可能是媽媽潛意識的焦慮暗示孩子需倚賴自己,當面對寶寶的黏,母親因孩子的身心狀況所給予的不同回應,促使寶寶做出更黏媽媽或願意鬆開媽媽的反應也會受到影響。

媽媽的焦慮是關鍵

洪美鈴心理師強調,無論何種親子相處模式都沒有絕對的對錯,即便是過於享受寶寶依賴而增強寶寶黏人,也只是說明這對親子間存有特殊的情感連結,只要是正向的交流,願意在孩子探索過程中適度放手就沒有關係。 

2~3歲之前,寶寶對媽媽的黏(無論多黏),都是正常的發展過程之一,大多不會構成寶寶未來人格發展的阻礙,許多家長所擔心寶寶太黏的問題,其實如果能夠觀察寶寶的狀態,確認、處理過沒有身體的不適或是驚嚇反應,那麼也可以反問自己,是否某部分原因來自於媽媽對「寶寶黏人」感到不安,此時媽媽的焦慮不安,亦會成為親子關係間必須正視的問題。 

洪美鈴心理師指出,寶寶黏媽媽,若總是能獲得正向回應,這樣的「黏」會有助於孩子的安全感培養與情緒發展,但若這樣的「黏」使媽媽困擾,就建議家長與其花時間擔心或懊惱寶寶黏人,不如花點時間想想如何讓自己的育兒生活有喘息空間,或是如何在寶寶黏人的時候更開心自在,換句話說,寶寶一般狀態下的黏不是問題,媽媽在自由被剝奪時只能感到累或焦慮,才是在這段歷程中需要被好好照顧的部分。 

寶寶黏媽媽是成為母職的必然過程,若實在無法接受寶寶黏人,建議媽媽可以嘗試慢慢地讓其他家庭成員介入,分擔育兒時間,讓寶寶熟悉其他家人的陪伴,進而不會只黏著媽媽,或是進入學校體系、雇用保母,降低孩子對媽媽的黏著度。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