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懷孕> 孕期百科> 注意!4大懷孕就醫警訊

注意!4大懷孕就醫警訊

送子鳥敲門之後,孕媽咪的身體裡多了一個生命,孕育胎兒的過程非常特別,對新手媽咪來說,不免時時擔心肚子裡的小寶貝。孕婦可以透過細心的觀察和記錄,及早發現身體的警訊,配合醫師建議的診療,讓媽咪和胎兒都能平安健康。

文章目錄

1、分泌物的增加

懷孕之後,由於荷爾蒙影響,子宮和陰道的環境會產生改變,因此分泌物增多是自然現象,因為每個孕媽咪的狀況不同,天主教耕莘醫院婦產部黃文郁主治醫師表示,孕期週數的增加和分泌物並無正相關,分泌物不會按照懷孕週數增加或減少。但遇到悶濕又熱的環境、體重較重的孕婦,或是常常穿牛仔褲、內搭褲等緊身不透氣的褲子,就容易有發炎的情形出現。

分泌物增加‧留意發炎跡象

孕期正常的分泌物增加,外觀為淡黃、淡白,沒有異味,私密處不會癢、刺痛。如果發現分泌物明顯增多,外觀又像豆腐渣、起司粉的狀態,就可能是感染了黴菌。

黴菌感染是女性常有的私密處疾病,孕婦由於荷爾蒙的改變,更容易受到感染。黃文郁醫師表示,分泌物若是出現黃色濃稠狀、灰白色且有魚腥味,就可能是其他細菌性的感染,若出現泡泡狀的分泌物,則可能是感染了滴蟲。

不管是任何細菌感染,除了分泌物的量和外觀異常之外,還會伴隨著癢、充血或刺痛等不舒服,若有這些狀況就要趕緊治療,以免細菌上行到子宮危及胎兒,不能當做一般孕期分泌物增加而置之不理。至於正常的分泌物增加,只要保持清潔、通風和乾燥,就能避免細菌孳生。到底該不該使用護墊呢?黃文郁醫師認為,是否使用護墊可視個人習慣而定,但其材質較不透氣,建議必須經常更換,大約1至2小時換一次或是依分泌量調整,就能保持清潔和乾爽。

感染造成‧早期破水風險高

一般而言,孕期的分泌物增加和破水有很大的區別,破水顧名思義,就是羊膜有破洞且羊水流出,雖然每個媽咪破水的情況有別,但與正常分泌物增加完全不同。

黃文郁醫師表示,如果破水時是一口氣流出很多羊水,就是低位破水;至於高位破水,會緩慢流出少量清澈的水,就像小便一樣。但不管是高位還是低位破水,羊水都是清澈水狀的分泌物,流量也較多,和一般孕期的分泌物有很大差異,因此媽咪如果有感染的症狀,出現水狀分泌物就是一個警訊,必須擔心是否發生早期破水。

陰道的感染在懷孕初期、中期和後期都可能發生,如果陰道受到感染沒有及時治療,可能造成上行的感染,變成絨毛羊膜炎,增加早期破水的風險。這是因為羊膜外面還有一層絨毛膜,胎兒在充滿羊水的環境中,被這兩層膜包覆,如果受到感染引發絨毛羊膜炎,絨毛膜就會出現一個脆弱的點,當孕媽咪的腹腔壓力比較大,或是久站、做劇烈運動時,羊膜就可能產生破洞,造成羊水流出,變成非產兆的「早期破水」。

出血狀分泌物‧儘速就醫

孕媽咪上廁所時,若發現咖啡色、粉紅色、或出血狀的分泌物,隨著孕期的時間點不同,各代表不同的警訊。初期可能是胚胎有問題,甚至有脅迫性流產的傾向;而中期較常發生因荷爾蒙改變,造成子宮頸充血,子宮頸、陰道或子宮環境有變化,例如出血、息肉或子宮頸糜爛等其他疾病;到了後期則擔心是早產的徵兆。總之,黃文郁醫師提醒孕媽咪,出血和出水的分泌物是兩大警訊,必須儘速就醫。

2、胎動突然減少

胎動是孕程中十分神奇的經驗,也是一種主觀的感受,每個孕媽咪都不太一樣,有人感覺是球在滾動跳躍、腸子蠕動,或是肚子裡面有蝴蝶在輕拍翅膀,產生搔癢輕微震動的感覺等。黃文郁醫師認為,第一次懷孕的媽咪,大約在18至20週就能感覺到胎動,但要到懷孕7個月以上,所觀察到的胎動較有指標性。

通常每天的胎動大概有多於100至200下,但有許多細微的胎動媽咪沒有感覺,因此以有感的胎動來當指標,孕媽咪可做居家的觀察記錄。黃文郁醫師表示:「一整天加起來有10次的明顯胎動,是一般正常的數值底限。」建議孕婦可以每天觀察3次,每次任選1個小時,計算時間內胎動的次數,比如早、中、晚各一次,有時早上動得比較少,晚上動得多也無妨,重點是全天加起來有10次,而晚餐飯後2小時是觀察胎動的好時機。

胎動異常的警訊

當孕媽咪發現胎動次數比昨天少了一半以上,可以先吃點糖分較高的食物,喝果汁、吃巧克力,或站起來活動一下,輕輕搖一下、拍一下肚子,若是觀察了幾個小時後,胎動還是沒有增加,就是提醒孕媽咪該上醫院的警訊。

孕婦無法知道胎兒在肚子裡的狀況,胎動的異常是一種警訊,可能是寶寶的發育出現問題,或者有先天性的異常;也發生過媽咪攝取的營養太少,或子宮、臍帶血流供應異常,造成寶寶的發展遲緩所致、另有胎盤提早老化,或臍帶勾到手腳等,有非常多種可能性。

胎盤剝離要注意

一般而言,胎動次數多不用太擔心,動得少才要注意觀察,但若是突然有一陣非常激烈的胎動,之後就完全沒有動,孕媽咪也要提高警覺。黃文郁醫師提醒,若孕婦搭乘車輛繫安全帶時,遇到緊急剎車;或是跌倒等強力的碰撞,有時會感覺到肚子突然一陣緊縮之後,持續腹部強烈疼痛,這很可能是胎盤剝離的徵兆。

黃文郁醫師表示,胎盤剝離多在遭受外力和碰撞後發生,有時也可能會合併陰道出血。當胎盤剝離時,胎兒的營養和氧氣供給就被切斷,對孩子來說是很大的危險,必須儘快給醫師檢查並進行治療,就不能再觀察幾個小時,以免錯過黃金治療期。至於無痛性的出血,則另外應考量是否有前置胎盤或低位胎盤的狀況存在。

3、肚子疼痛‧子宮收縮

孕媽咪的肚子痛,可以分為生理性和病理性,因為肚子變大導致韌帶被拉扯,造成孕婦肚子兩邊會抽痛,這種生理性的疼痛不需要太擔心;但若是卵巢扭轉、破裂和卵巢瘤壓迫,也會有肚子兩邊疼痛的狀況,就必須積極的治療。肚子的中間疼痛大多跟子宮有關,至於是什麼原因造成的疼痛,要做超音波和其他檢查才能確定,有可能是早期子宮收縮或肌瘤變性疼痛,也可能只是腸胃炎、泌尿道感染等造成的不適,或是胎兒狀況有異,因此提醒孕媽咪,只要肚子痛都應該請醫生進行檢查。

4、腰酸背痛及水腫的警訊

在懷孕的過程中,孕婦常要承受一些不適,恥骨痛是因為荷爾蒙分泌、鬆弛素增加,為了讓之後生產更順利,會讓恥骨和骨盆的骨頭向兩邊拉扯,其他則是因為胎兒成長,孕媽咪身體重心轉移造成的腰痠背痛,這些都是生理性的疼痛。但若出現腰痛,伴隨發燒、嘔吐和畏寒,則要留意是否為泌尿道感染,造成急性腎盂腎炎,必須住院並使用抗生素治療。

水腫是每個媽咪都會遇到的不舒服,可以靠按摩和抬腿等物理性方式來改善,有些孕媽咪水腫情況較嚴重,甚至會有疼痛的情形,記得不要長期站立,飲食上注意少鹽、少油、少糖,並且多吃排水利尿的食物,像是蘋果、大黃瓜、洛神花和冬瓜等,不需太過緊張。

除了水腫之外,還有高血壓及尿蛋白指數高的現象,同時符合3個條件,就要小心可能是子癇前症的高危險群,必須要和婦產科醫師密切合作,配合控制血壓和尿蛋白的指數,儘量降低風險。

準時產檢‧正確解讀數值

有些比較粗枝大葉的孕婦,在前3個月還沒發現自己懷孕,甚至把出血當成經血,對於母體和胎兒都有危險。黃文郁醫師表示,太晚發現自己懷孕的孕婦,可能會錯過一些檢查項目的時機,例如沒有做唐氏症和地中海貧血篩檢,或是高齡孕婦錯過羊膜穿刺檢查等,對於胎兒和媽咪而言都缺少保障。

有的孕媽咪之前有過一次比較大週數的流產,就要特別有警覺性,懷孕初期必須檢查是否有子宮頸閉鎖不全的問題,要在3至4個月時做子宮頸縫合手術治療,並且隨時監測子宮頸的狀況,擔心太晚發現,胎兒和羊水的位置會往下,危及寶寶和媽咪的健康狀況。

每位孕媽咪都希望在懷孕和生產期間,母子雙方都能平安健康,除了要多留意日常生活中的警訊外,黃文郁醫師提醒,準時產檢和建立正確觀念,是孕媽咪最重要、也是最基本的功課。

 

黃文郁醫師
現任/ 天主教耕莘醫院(新店總院)婦產部主治醫師、輔仁大學醫學院部定講師
學經歷/國立台灣大學職業醫學碩士、馬偕紀念醫院婦產科專科醫師、中華民國婦產科專科醫師、中華民國醫用超音波專科醫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