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兩岸育兒觀念大調查:教育費用篇
反觀大陸,經濟成長率高達11%,進入暴發戶時代,在統計數據上也可見大陸的父母比台灣父母更肯花錢在孩子身上,不過,夏韻芬認為,有足夠的能力更需縝密的規劃,以免缺乏計畫,無法讓金錢發揮最大功效。
Q:有為子女存教育費用的計畫嗎?
選項 有 無
台灣 76.5% 23.5%
大陸 85.0% 15.0%
Q:預定教育費用的目標
選項 100~200萬 201~300萬 301~400萬 401~500萬 501萬以上
台灣 39.8% 18.7% 05.7% 03.6% 08.7%
大陸 無此選項 無此選項 無此選項 無此選項 無此選項
Q:預定教育費用的準備方式 (%)
選項 儲蓄 跟會(大陸選項為保險) 投資(包含基金、股票) 其它
台灣 34.3% 00.9% 39.6% 01.6%
大陸 38.0% 50.0% 12.0% 00.0%
專家解讀~
有無為子女存教育費用?
台灣:有
大陸:有
許多理財專家不斷提醒父母,要及早為子女準備教育費用,從統計數據即可見明顯成效,兩岸父母為子女準備教育費用的比例都達70%以上,大陸更高出台灣約10%,夏韻芬表示,大陸的一胎化政策出現「兒皇帝」的思維,父母將所有希望投注在唯一的孩子身上,因此,大陸比台灣高出10%是可理解的現象。
每年開學之際,常見學生走上街頭抗議學費高漲,夏韻芬表示,因應少子化的趨勢,未來私校勢必會整併,屆時學費會更高,父母必須提前看到此現象,及早準備教育基金。此外,教育基金更需隨著孩子的成長之路做動態調整,因孩子的興趣不同,走的路便不同,不論是出國深造或創業,父母都應深思如何為子女準備教育基金。
教育費用的目標為多少?
台灣:100~200萬
大陸:未做此調查
諸多報章雜誌曾報導過,養育1名子女到大學畢業需花費1,000~1,500萬,這樣的數據顯然與這次統計結果有大幅差距,以這次統計顯示為例,台灣父母普遍將教育費用目標訂於100~200萬,夏韻芬表示,這即是認知與實際的差距。
夏韻芬就自己的觀察來看,許多父母的確有為孩子規劃教育基金的觀念,卻不知道該怎麼做,只要看起來對孩子有幫助的,父母花錢絕不手軟,因此,教育費用的籌備往往跟不上花費的速度,到了年老時,更可能與自己的退休金產生衝突,屆時會更不知所措。父母都認為要給孩子良好的教育環境,卻小看了教育的花費,對此,她建議父母,應該更仔細的思考,孩子的教育可能需要哪些花費,甚至連就讀學校型態(公立或私立)也要成為考量因素,再確定所需的教育費用。
如何準備教育費用?
台灣:投資
大陸:儲蓄
就此次調查看來,台灣有3成4、大陸有3成8的父母仍以儲蓄為主要方式,夏韻芬表示,儲蓄絕對跟不上通貨膨脹的腳步,就像現在的物價和20年前早已不能比較,因此,準備教育基金不能單靠儲蓄,應該搭配投資,只有讓錢變大的方式,才跟得上未來的通貨膨脹。而大陸大多是以保險來準備教育費用,夏韻芬則認為,儲蓄型的保單,同樣會遇上通貨膨脹的問題,保險應以保障為主,不應用來當做儲蓄的方式之一。
而現今五花八門的理財管道,反倒讓父母無所適從,夏韻芬認為,掌握最基本的保障和投資就足以籌措孩子的教育基金。在孩子剛出生時,即可為孩子規劃1張醫療保單,以備不時之需,另外,便著手進行長期投資。現今最普遍也較為大眾所接受的「定期定額基金」投資法,即是以穩健的方式長期投資,夏韻芬以30年的投資歷程試算,每月投入15,000元,30年即累積540萬,以10%的獲利率來看,30年的投資就能將540萬變成3,000萬,因此,規劃教育基金一定要把握「長期、定期定額」的原則,此外,最重要的還是「及早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