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大高危險妊娠(之)先天性心臟病
懷孕增加心臟負擔
許峻睿醫師指出,孕媽咪本身心臟就有問題,像風濕性心臟病、心律不整、二尖瓣脫垂或三尖瓣脫垂等,平常身體及心臟都能夠承受得住,但懷孕時必須要多承擔胎兒所帶來的負擔,心臟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去維持現有狀態,因此孕媽咪的心臟病症狀就可能會被引發。懷孕合併先天性心臟病發生率約為0.8%,通常會有易喘、忽然間意識喪失、心悸、忽然全身無力等症狀;一旦引發先天性心臟病,孕媽咪可能會延長產前產後住院的時間,加上因為懷孕會加重心臟疾病的危險性而縮短壽命,或甚至萬分之一的女性會有死亡風險。對於胎兒來說,也會有胎兒生長遲緩、早產及得到遺傳性先天性心臟病的機率。
隱形殺手‧切勿掉以輕心
懷孕時合併先天性心臟病,可以說是隱形的殺手,因為對於大部分孕婦來說,在發病或被診斷出來前,都不知道本身心臟有問題,而產檢大部分也僅會測量血壓和心跳,除非心臟病嚴重到一個程度,心跳是不太會發生明顯的變化,所以客觀來說,早期發現先天性心臟病不是件容易的事,加上醫療資源有限,很難普遍針對每個媽媽都安排心臟超音波或心電圖等檢查,除非孕媽咪本身覺得快要受不了來就診,不然醫生也沒辦法完全理解狀況,所以當孕媽咪有頻繁、嚴重喘氣或心悸的時候,千萬不要掉以輕心。
治療與改善
除了定期產檢確認血壓、心跳,一旦發生上述的不適症狀,可立即尋求醫師協助,進一步安排心電圖、抽血檢查,必要時可以安排磁振造影,甚至電腦斷層協助診斷。相對下較為幸運的媽媽是,懷孕前即知道問題,只要持續在心臟科追蹤病情,不貿然中斷治療,就可安度孕期。
一般懷孕期間合併心臟問題,像心悸及心律不整等,都以藥物控制為主,但在緊急狀況下,心導管手術相對是安全且有效的選項;對胎兒來說,由於遺傳到先天性心臟病的風險上升,建議須在媽咪懷孕初期即積極進行檢查,例如第一孕期先做胎兒頸部透明帶及心臟構造檢查,懷孕中期可接受高層次超音波,進行詳細的心臟構造檢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