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寶寶開心與害羞情緒,爸媽聰明處理建立自信與自尊
在日常生活中多稱讚孩子,是可以讓他建立起更堅固的自信及自尊。
爸媽聰明處理法
在寶寶出現害羞的情況時,也要先搞清楚他有如此表現的原因。金瑞芝副教授表示,有時候孩子不一定是真的害怕親近對方,有可能只是想要引起大人的注意;害羞也可能因為平時生活接觸的人越來越廣,而逐漸消失,因此建議家長,可以多讓孩子接觸不同環境的人、事、物。
寶寶害羞的情緒
害羞情緒的表現與嬰幼兒的心理發展有很大關係。高麗芷老師說,在寶寶有分離焦慮的情況產生時,就可能會出現不願意親近初次見面的人的反應,之後可能因為生活經驗及身心發展較成熟,可能就變得有禮貌、喜愛與人招呼。但是在兩歲左右進入反抗期的年紀,開始變得有自己的想法,他們會認為「為什麼我什麼都要聽你的?」所以原本會打招呼的孩子,開始故意不跟任何人打招呼,故意表現出害羞的樣子。
爸媽不用過於強迫孩子去改變,太過強調「一定不可以」,會讓孩子開始壓抑自己,反而有負面的影響,多花點時間適度的替孩子修正一些行為,更可以藉由一些繪本、故事書的內容,讓孩子了解社會化行為。
爸媽聰明處理法
面對孩子的快樂情緒
【X】你太誇張了吧!這有什麼好高興的!不用這麼興奮吧!叫太大聲、太吵了啦!
【O】寶寶,你好高興對不對?媽媽也是喔!可是,你不要叫得太用力喔!不然喉嚨會痛喔!
寶寶開心的情緒
在日常生活中多稱讚孩子,是可以讓他建立起更堅固的自信及自尊。金瑞芝副教授指出,若是爸媽時常否定孩子的正向情緒,之後寶寶就有可能會隱藏自己的心情,在情緒發展尚未成熟的階段,就有可能使得孩子對於自我情緒發展有錯誤的認知,嚴重者則可能導致後天的情緒障礙。
因此,即使是人來瘋的孩子,也應該要被接受,只是在行為表現上,爸媽可以替孩子做適度的修正,教導他正確的表達方式,而不是一昧的阻止情緒的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