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親子> 親子教養> 家有快樂好寶寶-害怕與難過篇

家有快樂好寶寶-害怕與難過篇

害怕是一種很矛盾的情緒,人應該「懂得」害怕也才能保護自己,但是過度的害怕卻可能引發另外的問題。

 

 

爸媽聰明處理法

會感到害怕可能是因為無知,也可能是預知即將受到的傷害。金瑞芝副教授建議,無論如何爸媽都一定要正視寶寶這樣的情緒,而不是只告訴他:「這又沒什麼,有什麼好怕的?」先解除驚恐的情緒後,再來讓寶寶好好認識那個讓他害怕的因素,愈是了解就愈不容易產生害怕的情緒。

寶寶害怕的情緒

害怕是一種很矛盾的情緒,人應該「懂得」害怕也才能保護自己,但是過度的害怕卻可能引發另外的問題。高麗芷老師表示,寶寶的害怕表現是否適當,在於家長在寶寶有害怕情緒時的反應,若總是告訴他「沒什麼好怕的!」,卻沒有說明為什麼不可怕,長時間下來,寶寶只會隱藏真正的害怕情緒,假裝很勇敢。
因此,「不質疑孩子」是很重要的一點,不要完全只從成人的角度出發,爸媽要試著了解寶寶害怕的原因,立即行動減輕其恐懼感。過度害怕某些事物,也可能造成日後有說謊的習慣,以逃避說實話可能會帶來的後果。

 

 

爸媽聰明處理法

失去心愛的東西,或是與重視的人分離,或者身體感到不舒服,都有可能讓寶寶覺得難過甚至哭泣。金瑞芝副教授表示,當寶寶留下難過的眼淚時,爸媽千萬別只說:「不要哭!有什麼好哭的!」這樣寶寶不但沒有感覺被安慰,還會覺得「爸爸媽媽都不懂」,而變得更加難過。

寶寶難過的情緒

即使再小的嬰兒,他所傳遞的情緒都有其原因。高麗芷老師認為,爸媽不能否定寶寶所表現出的情緒,否則長久下來,便可能影響其情緒良好發展。像是寶寶覺得難過哭泣時,也許爸媽可以試著讓他哭一會兒,適當的發洩一下情緒,接著再問問難過的原因,陪著他一起試著解決問題,也能一同找到讓心情變好的方法。
在寶寶難過時多安慰他,也會讓他學會日後該如何安慰自己;能夠適當回應寶寶難過的情緒,是有助於其調適壓力的能力發展;這一切都會讓孩子學會相信自己的感覺,也有助於其發展出良好的自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