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生菌效果多未必好,把握選購3大原則,針對孩子需求選擇適合的菌株、菌量和種類
相信不少父母聽聞益生菌的好處,也想讓孩子吃益生菌,不過,對於益生菌的效果,究竟解多少?又該如何選購呢?
有心想讓孩子出益生菌的話,建議父母,不妨主動詢問醫師的意見,畢竟益生菌屬於個人化的醫療,需視個別需求以評估最適合產品。
購買益生菌前,應先了解產品是使用哪一種菌株?是否符合自身需求?並把握選購原則,才能讓錢花在刀口上!
市面上所販售的商品,各有其賣點,有的打出「含多種好菌」作為訴求,這就表示產品一定好嗎?的確,消費者很容易認為,產品含有多種菌種就是好,但就治療目的來看,多未必好,因為菌與菌之間存在合作或競爭的關係,而不同菌對人體又可能會有互相拮抗的影響,所以與其比較菌種多寡,不如因應不同需求,選擇最適合的單一菌株,就像股票只要買最強勢的是一樣道理。
影響療效的因素,除了菌株之外,菌量也是很重要的。更正確的說法是,通過胃酸膽鹼後活存到腸道之中的菌量必須夠多。學理上也許未必是愈多愈好,但實務上在人體使用時,絕大多數都只要擔心吃得不夠多。
隨著目的不同,使用的益生菌種類也就不一樣。更由於每個人的體質不同,即使是為了同樣目的服用益生菌,對應的菌株也是因人而異,在人種異質性比較高的台灣尤其必須留意。
想讓孩子吃益生菌的父母不在少數,選購時要把握以下3項原則:
1.了解目的
既然要花錢吃益生菌,無非是有所求,了解目的為何,找尋有效果的菌種,才能達到目的。貴不一定好,能有效達到目的的菌種才是適合自身的產品。
2.品質控管
益生菌最好是經過國家健康食品認證的產品,至少有一定的品質。這樣可儘量避免「掛羊頭賣狗肉」(菌株不符),或是菌量穩定性低(含量不足)的情形。
3.捨添加物
益生菌效果很可能會因為產品添加香精(甚至是塑化劑),或其他人工化學成分,而讓療效大打折扣。
關於益生菌的研究愈來愈多,有心想吃,不妨主動詢問醫師的意見,畢竟益生菌屬於個人化的醫療,需視個別需求以評估最適合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