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親子> 親子教養> 13~24個月 -能力起飛‧更需反覆練習

13~24個月 -能力起飛‧更需反覆練習

邁入學步期的bobo,對每件事都很有興趣,也有很強的學習能力,只要父母願意放手,給機會讓他反覆練習,他會學得很快,同時,練習機會愈多,他的各項能力也會發展得愈好,千萬不要錯過這段黃金學習期!

能力1 能用學習杯喝水 

雖然吸吮能力是「自然」就會的一種反射,但如果練習機會不足,依然可能出現障礙,蔡沛潔治療師表示,特別是在34週前即出生的早產兒,易因肌張力不足,而無法有良好的吸吮能力。但隨著年紀增長,從吸奶嘴到用杯子喝流體,是必經過程,因此,有必要讓bobo多練習。 
1.她說,市面上有許多設計不同的學習杯,父母可選有趣、鮮豔的餐具吸引孩子的學習興趣。 
2.由於拿杯子需要腕力,可挑有雙耳設計的杯子讓bobo好抓握。 
3.喝水需抿嘴、吞嚥,若是bobo一歲多仍流口水,表示嘴巴閉合功能較差,需要多做抿嘴的動作練習,蔡沛潔治療師建議,父母平時可跟bobo玩嘴巴遊戲,如發「ㄚ、ㄨ」的音,以練習張嘴、閉嘴的動作。 
4.至於增加肌肉的張力,可玩吹乒乓球的遊戲,或是多咀嚼一些比較硬的食物。

能力2 能用吸管喝水

從用鴨嘴杯到用吸管喝水,又是bobo吸吮能力的進階表現! 
1.剛開始,可用較細的吸管練習,如養樂多用的吸管,因較細、較短,讓bobo的口腔肌肉易於施力,等到熟練後,再用長一點、粗一點的吸管。 
2.蔡沛潔治療師說,「吹」的動作較易學習,但「吸」的動作則不易感受,她建議,父母可用利樂包飲料讓bobo練習,當他無法順利吸時,可稍加施力擠一下利樂包,飲料就會到bobo口中,讓他感受「吸」的力道。口腔能力攸關其日後的構音,實有必要多練習!

能力3 練習用湯匙/叉子 

隨著bobo的小肌肉發展愈來愈好,該是父母放手讓他練習自行使用湯匙或叉子進食的時候了! 

1.蔡沛潔治療師建議父母,可提供握柄較粗短的湯匙,讓bobo比較好握,剛開始,不必急著糾正其握姿,只要做出握湯匙的動作即可,他會慢慢透過模仿、練習,再加上手腕愈來愈靈活,而逐漸做出「有品質」的動作。

2.使用湯匙時,須注意餐具的穩定度,因為bobo剛使用湯匙時,從碗中舀起食物時,比較像「戳」,稍不留意就容易把碗打翻,不妨使用防滑墊或底部加有止滑墊的餐具。 

3.最大的考驗其實是舀起食物後運送入口中的過程,想要控制得宜,需要的是練習再練習! 

4.為了讓bobo順利用湯匙舀起食物,可從如泥狀或糊狀開始練習,再慢慢變稀一點;如果是用叉子,食物就切得小塊一點,讓他容易成功。 

5.蔡沛潔治療師提醒父母,只要bobo有做到,就要給予鼓勵,讓他更有信心繼續練習,這樣很快就不需要父母餵食了! 

6.她補充,此刻亦是培養bobo固定於一處用餐的習慣,透過事先規範,如有做到,可在飯後給予布丁的獎勵;反之,則可給予「剝奪」。

增加手指力量 

練習使用湯匙、叉子,為的是慢慢能進階到使用筷子,想自如使用這些餐具,靠的是手指力量,萬一bobo的手指力量不夠,蔡沛潔治療師建議父母,平日可用夾文件的夾子讓bobo玩,增進手指力量。前三指的力量運用愈成熟,日後就愈容易使用筷子。

能力4 練習咀嚼半固體食物

咀嚼能力提升,進食種類也隨之增加,不只營養更均衡,口腔經驗豐富的bobo,有助於口腔肌肉的發育,對日後學習語言大有幫助。 
1.初期可讓bobo自行拿著以口水即可溶化的食物,如牙餅,慢慢讓他開始摸索吃東西的方法。 
2.然後,提供小塊(如丁狀)且較軟的食物讓bobo嘗試。蔡沛潔治療師表示,口腔觸覺與味覺的敏感度,與其他感覺(如前庭、本體覺)的發展有關係,如果孩子出現拒絕嘗試的態度,可別太快放棄該種食物,試著換其他方式,只要願意嘗試,即使用手抓著吃,父母也不用太在意。

3.提供多樣化食物,鼓勵bobo嘗試以豐富咀嚼經驗,像含有纖維質的食物,只要能吃幾口,就值得父母給予鼓勵,讓他對於吃東西有良好的感受而願意一再嘗試。

能力5 會表示尿濕了或已排便 

在進行如廁訓練前,最重要的就是bobo能夠明確表達自己的生理狀況,知道什麼是尿尿或便便,主動告訴父母好幫他換尿布,讓他保持乾淨,藉以養成良好衛生習慣。 
1.父母可先掌握bobo的排泄狀況,約多久需要換尿布,在適當時機先試問,「你是不是尿尿了?」讓他理解尿尿與便便的意義為何;一方便也可從bobo的動作(如雙腳交叉、扭動)、表情(漲紅的臉)觀察,把握其排泄頻率。 
2.慢慢把解開尿布的時間提早,讓bobo直接在便器上「解決」,為如廁訓練預做準備。 
3.如果bobo已具表達能力,就表示可開始進行「如廁」訓練了!

如廁訓練急不來 

蔡沛潔治療師提醒父母,如廁訓練急不得,一切要視孩子的表現而定。如果他具有主動表達的能力後,再一步步訓練,孩子較不會排斥,因為有些孩子仍習慣在尿片上排泄,的確需要花點時間引導其在便器上如廁。但每個孩子的生理成熟狀況不一,父母應給予尊重,並適度導引,千萬不要過度要求並且表現不悅的情緒,避免讓孩子對如廁訓練產生排斥感,而造成日後心理的不良影響。

能力6 能粗略以毛巾擦嘴 

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是bobo需要建立的生活規範之一。當吃完東西後,能主動以小毛巾拭嘴,逐漸養成保持自身的清潔技能。 
1.進食前,可為bobo準備一條小方巾,擺在旁邊,讓他隨時可用。 
2.蔡沛潔治療師建議,吃完東西後,不必急著用毛巾拭嘴,而是先讓他以舌頭舔去嘴邊漬痕,這也是建立本體覺的方式之一,讓他感受嘴邊哪裡有殘留飯粒,再靈活用舌頭舔去,為日後能正確構音而扎根。如果bobo實在感覺不出,可讓他照鏡子,用視覺協助回饋以增進本體覺。她說,平日可沾點蜂蜜點在唇邊各處,訓練bobo感受並練習舔去。 
3.剛開始,父母可輕拉bobo的手拿毛巾做擦拭動作;如果動作不順,可多帶著做幾次,了解擦嘴巴的意義與熟練動作後,再慢慢改用毛巾。

能力7 練習洗手的技巧

每逢腸病毒流行季節,父母無不擔心孩子的健康,如能提早協助bobo養成勤洗手的習慣,或許就可減少擔心程度。蔡沛潔治療師提醒父母,不只教bobo學會洗手,也應教導他外出回家後,要做的第一件事是先洗手,其他如飯前、便後,或是摸過髒東西後,都應洗手保持自我清潔。 
1.愛玩水可說是bobo的天性,也是讓他學洗手最大的誘因。 
2.父母可分解洗手步驟,一步步教會他。如踩在椅子上搆到洗手台→拉起衣服袖子→抹肥皂→搓手→打開水龍頭沖水→擦乾手。 
3.在抹肥皂時,可順道教bobo認識手掌、手背及各個指頭及指縫。 
4.不論是用扭或扳的方式打開水龍頭,都是一種手指訓練,可試著讓bobo自己來,以及早學會獨立完成洗手。

19~24個月

養成習慣‧奠定良好基礎

能力養成的最大意義,在於經過內化後形成習慣,即使不用父母提醒,bobo也知道何時該做什麼事,為一生的發展奠定良好基礎,對培養責任感、自信心,獨立人格等,將有莫大的幫助!

能力1 能用湯匙進食

當bobo能夠自行用湯匙進食,表示手腕動作的成熟度已與成人相仿,自理能力也發展到一定的水準,蔡沛潔治療師表示,這時要求的已不再只是具有能力,還需要培養用餐禮儀,如吃東西時,一手拿餐具,一手扶住碗;吃完才能下桌;食物不會灑落太多在桌上或地下等。若bobo還不熟練,就再花時間陪他多練習。 
1.帶孩子練習使用湯匙,拉著手他的手做「舀」的動作,並協助其把湯匙的食物送至口中。 
2.可搭配玩偶練習,增加學習動機。讓bobo從練習餵娃娃開始,再運用到自己身上。 
3.平常可多玩一些運用到手腕動作的遊戲,如鏟沙,可增加手腕活動的靈活度。 
4.有機會讓他與別的孩子一起用餐,他會從觀察、模仿中,學會使用湯匙進食。

能力2 能咀嚼固體食物

bobo的口腔肌肉愈靈活,加上牙齒的咀嚼能力日益提升,能吃的食物種類更是比先前更多,對於增進攝取均衡營養大有幫助。但不忘要提醒bobo養成細嚼慢嚥的習慣,才有益健康。 
1.父母可提供切片的蘋果或稍具硬度的餅乾,讓bobo練習用門牙咬斷、用舌後送吞嚥,並且養成吞下一口後,再吃一口的習慣。 
2.蔡沛潔治療師提醒父母,此時,食物不用切得太細,才能提供bobo學習咬斷食物的機會。像肉條、鱈魚香絲、燙過的西洋芹切成小段之類的食品,是bobo練習咬斷食物的好素材。 
3.增加食用食物種類的同時,也是讓bobo有更多的味覺感受。

能力3 能在協助下練習刷牙

刷牙,不僅是衛生習慣之一,也是讓幼兒練習手部運作的能力,蔡沛潔治療師說,雖然bobo還無法刷得很好,不過,重點是在固定時間刷牙,養成良好衛生習慣,因此,父母需花耐心持續協助bobo刷牙,直到他能做好且養成習慣為止。 
1.把牙刷放進口中,剛開始可能會讓bobo覺得不舒服,可先以牙刷套套在其手指上,讓他慢慢接受用牙刷刷牙;一開始可不用牙膏,避免造成bobo的不適,直接刷牙後,用開水漱口即可。
2.父母可與bobo一起刷牙,讓他模仿父母的動作。由於刷牙牽涉手、嘴、眼的協調能力,練習時,不妨對著鏡子,好使bobo掌握姿勢。 
3.刷牙時,先從前面的牙齒刷起,再刷後面的牙齒,所以,平常可練習「ㄧ」、「ㄨ」的嘴型,配合刷牙張嘴的口型。 
4.鼓勵bobo自己刷牙,並養成定時習慣最重要,但礙於能力,剛開始很難真正刷乾淨,還需要父母的協助,先讓他自己刷,最後,再幫他從前到後完整刷一次,確保口腔衛生。

 

能力4 能在協助下脫外套、褲子及鞋子

會穿衣褲前,必須先學會脫衣褲,因為「脫」比「穿」的動作容易。蔡沛潔治療師說,父母可先用玩偶讓bobo練習,經實際操作後再運用到自己身上,可更快上手。 
1.短袖、短褲比長袖、長褲容易脫,所以,用短褲、短袖讓bobo練習,不論用任何姿勢脫下衣服都可以,使他了解「脫」的意義。 
2.脫衣服會運用關節動作,可看bobo的習慣幫他分解動作,以開襟式衣服為例,先解開衣服扣子或拉鍊→脫之前把衣服往前拉→再把手伸離袖子。父母可適時提供協助,蔡沛潔治療師說,協助原則是留下最簡單的動作讓bobo參與,以建立其自信心,並提升其學習意願。 
3.脫褲子則是先讓他站著,協助他把褲子往下拉至大腿處,再請他坐下來,自己把褲子拉到腳踝處,然後,把腳伸出褲管。父母可視bobo的能力,讓他再往前多做一個步驟。

能力5 能在協助下穿衣服

父母可從容易穿脫的衣物開始讓bobo練習,如開襟式與套頭式衣物的穿法不同,開襟式比較容易穿脫,套頭式衣物則要三至三歲半才能做到。蔡沛潔治療師指出,開襟式衣物中,背心又比短袖方便學習,因此,想bobo早日學會,可多準備這類衣物以提供機會練習。 
1.先讓bobo分辨衣物的前後與正反面,協助他穿上一邊,另外一邊則可讓他試試自己把手伸進袖子,並從袖口伸出。 
2.穿褲子則是先讓bobo坐著,把褲子拉至大腿處,然後起身把褲子往上拉,最後再幫忙做最後的整理。 
3.視bobo的能力,逐步提供難度高一點的衣物讓他練習。 
4.蔡沛潔治療師表示,這些能力都需要時間不斷練習,父母應給時間讓bobo練習,而不是總在要出門前才想到bobo應該自己做,因為趕時間,希望他在短時間內完成,當他做不好又責備他,無形中打擊其信心,喪失主動學習動機,日後更不想自己動手做。

能力6 能幫忙收拾玩具及物品 

能力7 能練習做簡單家事(如擦桌子) 

蔡沛潔治療師說,不論收拾玩具或做家事,父母都應該先帶頭做,使bobo有好的模仿、學習對象,慢慢地,他也會想要「自己來」,這時就是讓他參與的好時機。她提醒,父母不要用成人標準要求孩子,只要他願意做,就應給予鼓勵。而他也能從一次次的練習中,養成熟練的能力。 
1.收玩具前,要先讓bobo知道玩具放在哪哩,擺放位置最好是固定一處,讓他有明確印象。蔡沛潔治療師指出,每次玩玩具時,父母應陪著他在固定地方玩並陪著收。一次只拿一樣玩具,玩完後,父母可跟他說「車車要回自己的家了」,請bobo帶車車「回家」。當逐步養成自行物歸原處的收拾習慣,當他年紀大了,就會自己收拾書包、書桌,不用父母代勞! 
2.做家事也是一樣,邊做邊讓孩子在一旁看,看久了,他也想自己做做看。可準備他的專屬工具,如小抹布,邀請他跟你一起擦桌子,事後並給予鼓勵,誇他「做得很好」,讓他下次還願意幫忙。

能力8 能練習如廁及表達需求 

如廁需求的表達,需要bobo的括約肌及排泄器官發育成熟後,才能感受到尿意與便意,再加上語言發展成熟,他才能明確用語言表達。過程中,需要父母用最大的耐心陪伴,絲毫急不來。 
1.先為bobo準備可愛有趣的便器,當父母上廁所時,可帶著他一起進廁所,讓他學習你的動作,了解成人是怎樣如廁的。 
2.抓住其解大小便的頻率,差不多的時間可先詢問他是否想上廁所,然後讓他坐在學習馬桶上約三五分鐘,如果順利排尿排便,一定要加以鼓勵,建立其信心。 
3.即使bobo表達需求的時間總是慢半拍,蔡沛潔治療師提醒父母,也不要責罵他,而是鼓勵他試著再提早一點說。此時,最忌諱責罵孩子,此舉令他更不敢表達需求,而寧願繼續包尿布,這樣將更難進行如廁訓練! 
4.她建議學習如廁的時間最好在夏天,萬一弄髒衣褲,清洗方便,家中若有地毯,此時也能收起以避免弄髒,才不會造成bobo沉重的心理壓力。 
5.由於男女如廁方式不同,蔡沛潔治療師建議父母,應共同負擔起帶子女上廁所的責任,讓男孩女孩學習各有所屬的如廁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