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時新聞】幼兒心臟破洞!補洞新技術獲得健保給付
「心室中膈缺損」是最常見的先天性心臟病,約占兒童先天性心臟病的兩成五。以往,開心手術是健保唯一給付的治療方法,但手術不僅耗時、住院時間久。最近健保核准以心導管手術治療心室中膈缺損,免開刀,讓家長更放心。
現在健保全額給付「心室中膈缺損關閉器」,除了免留下手術傷疤,只要一次就可完成治療,安全性及接受度極高。
中華民國心臟病兒童基金會舉辦記者會,邀請專家及病友出席,一起關心兒童醫療的未來。台大兒童醫院王主科教授強調,提高治療的便利性、治癒率,為解決少子化問題的重要方向。
19歲的洪同學表示,從小就知道自己心臟有個破洞(心室中膈缺損),長期在台大醫院追蹤,最近發現主動脈瓣膜有脫垂現象,在王主科教授建議下,入院接受心導管關閉器治療。
洪同學說,手術順利,放置一枚10mm(毫米)的心室中膈缺損關閉器,過程約一個半小時。。當時這項手術尚未獲得健保給付,所幸獲得基金會援助,成功接受治療,術後恢復良好,當晚就可下床走路,觀察一天後即出院回家。
王主科教授表示,正常心臟有左右兩個心室,中間以心室中膈做為分隔,心室中膈缺損就是指心室中膈上有了破洞。症狀輕微者,並無症狀,聽診時可能會被聽到心雜音。
如果症狀嚴重,可能造成餵食困難、呼吸喘、盜汗、體重成長過慢、容易疲勞等狀況。嚴重時,還會併發心臟衰竭及肺高壓,以致出現發紺、胸痛、呼吸困難等症狀。
王主科教授說,傳統治療方面,小病患只能接受手術,但有一定風險,且會留下永久性的疤痕。現在健保全額給付「心室中膈缺損關閉器」,除了免留下手術傷疤,只要一次,就可完成治療,安全性及接受度極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