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懷孕> 孕期百科> 懷孕對腸胃道影響之腹脹.便祕與痔瘡篇

懷孕對腸胃道影響之腹脹.便祕與痔瘡篇

懷孕,有如讓女性歷經了一場身體的奇幻旅程,各種因懷孕而起的不適先後出現,在在考驗孕媽咪的耐受力。其中,腸胃道受到的影響幾乎讓每位孕婦都有所感受,只是程度輕重有別,醫師提醒,若有不適,千萬別忍著,講出來,才能讓醫師幫孕媽咪找到方式以改善症狀。

成大醫院婦產部主治醫師許沛揚指出,懷孕對於腸胃道的主要影響有二:一是蠕動變慢,二是日益增大的子宮推擠腸胃道,於是造成常見包括腹脹、便祕與痔瘡的生理反應。

脹氣、便祕與痔瘡可說是孕期常一起出現的問題,且持續到產後。許沛揚醫師解釋,因為要提供胎兒一個安穩的居住空間,母體會產生與平常不同的荷爾蒙,建立保護機制,如:黃體素,但同時也對腸道運作造成不小的影響:

脹氣

黃體素會減緩平滑肌的子宮收縮,使腸道肌肉因黃體素而鬆弛,讓蠕動的速度變慢,影響消化的速度,當食物還未在腸道完全消化時,在細菌作用下分解與發酵,就會產生大量氣體,順利排放出就是「放屁」,放不出則令人覺得「脹氣」。

便祕

腸道傳輸的時間變久,食物停留的時間愈長,水分被吸收愈多,讓糞便變得乾燥,進而衍生便祕問題。他指出,「從懷孕期間到產後3個月,出現便祕的機會大概為15%至40%,比例上,明顯高於一般同年齡層未懷孕女性的便秘機會」。

許沛揚醫師表示,「便祕是有定義的,就解便次數來說,1週解便少於3次,且有1/4的時間需要用力解便,可能就符合便祕的診斷」。因便祕與腹脹的增加與懷孕期間受到荷爾蒙(尤其黃體素)的影響,使得大腸與小腸的活動下降有關,「也因此隨著懷孕週數增加,體內荷爾蒙量也隨之增加,讓大腸和小腸運輸時間拉得更長,便祕的機會也就在第二到第三孕期出現機會更高。另外,物理性的壓迫也是造成腸道傳遞速度下降的原因之一,尤其對於小腸的壓迫在第三孕期會特別顯著」。

痔瘡

痔瘡的發生主要與肛門附近的血循環受壓迫而產生靜脈曲張有關,「懷孕到後期受到子宮增大的影響,對局部的壓迫尤其顯著,所以,懷孕期間的痔瘡特別容易在懷孕後期出現,大約有3至4成的懷孕婦女會受痔瘡所擾,造成的常見症狀包括:肛門附近的搔癢、解便不適及出血,如果同時合併便祕的話,會形成惡性循環,進一步使痔瘡惡化」。

不過,有人雖解便正常,仍受痔瘡所苦,但如果糞便易於排出,對痔瘡的刺激就會相對減少。

改善方式

許沛揚醫師表示,脹氣、便祕與痔瘡看似嚴重程度不同的問題,但有共同的預防與改善方式,「從源頭做起,才不會讓問題變嚴重而落入惡性循環中,如有問題,應及早治療,而不是放任不管,讓問題變得更加嚴重」。共同的改善方式如下:

‧增加高纖食物的攝取:增加全穀類與蔬果的攝取量,藉由纖維質刺激大腸的蠕動加速,縮短糞便停在腸胃道的時間,不只有助改善脹氣問題,也讓糞便的水分不致被過度吸收而變得很乾燥。他補充,若有脹氣問題,對於易脹氣的食物,可減量食用,仍維持均衡自各類食物攝取營養的原則。

‧適當補充水分:有了纖維質,還需要水分的幫忙,才能降低糞便的硬度以利排便,若水分不足,也會埋下誘發便祕的危險因子。由於大腸會回收糞便中的水分,當身體愈缺水,大腸回收的水分愈多,糞便就愈乾燥,愈加重便祕的程度。

‧適度運動:「運動有助腸胃蠕動,建議養成運動習慣,每天至少30分鐘」,若沒特別的運動習慣,散步是不錯的選擇。

‧補充益生菌:可透過補充益生菌維持腸道良好的菌叢生態,改善腸道蠕動與便祕。建議孕婦服用前先諮詢醫師,了解怎麼吃對健康才有幫助。

‧服用軟便劑或適當浣腸:情況嚴重時,醫師會視情況開立軟便劑,或是以適當浣腸,幫助糞便排出。

‧痔瘡採保守方式治療:針對孕期痔瘡多採保守方式治療,如:以藥物止痛、消炎,緩解不適症狀,或以局部治療:包括塗抹乳膏於患部、使用栓劑。若狀況嚴重到必須進行手術,為求安全,多於第二、三孕期進行橡皮筋結紮法。



孕期吃熟食‧避免腹瀉

腹瀉可能是吃到不潔食物,而引起腸胃不適;也有可能是腸胃受到細菌或病毒感染,而出現上吐下瀉。許沛揚醫師提醒,若有合併發燒,更要小心是受到嚴重感染所致,將可能影響胎兒健康、增加早產風險。

他提醒,孕婦務必於孕期避免生食,最好吃熟食,降低因腸胃炎引起腹瀉的發生機會。許沛揚醫師特別提醒,外食應避免生菜沙拉,因為來自土壤的蔬菜可能潛藏李斯特菌,若孕婦不慎吃進,後果嚴重,「因孕婦受到孕期荷爾蒙影響及細胞免疫能力下降,感染李斯特菌的機會是常人的17倍,感染後,李斯特菌可能經由血液感染子宮及胎兒,造成胎兒感染甚至胎死腹中」。他強調,「發生機會雖不高,但後果卻很嚴重,孕婦飲食不得不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