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嬰兒> 嬰兒照護> 0~4歲‧提升小小孩的親水性

0~4歲‧提升小小孩的親水性

寶寶3~4歲前,不適合學習正規的泳姿,但在嬰幼兒時期,建立親水性與認識安全戲水原則,卻是現階段最重要的學前準備。

新生兒潛水反射不代表寶寶不怕水

懷胎10月,寶寶從羊水中誕生,但其實從羊水中出生與怕不怕水是兩件事,Oovi無比親子同樂館創辦人暨英國生之光Birthlight寶寶游泳國際認證老師Diana表示,懷孕時,胎兒雖處於媽媽充滿羊水的子宮中,但無須自行呼吸,就能自在地於羊水中生存,出生後,寶寶必須學著以鼻子與肺呼吸,對孩子而言,這是全新的經驗,就像要適應水中環境,也必須重新學習。 

寶寶出生後,為了生存,1歲前會有許多自然的生理反射,包含較為家長所熟悉的尋乳反射與抓握反射,而約於寶寶6個月前,只要將寶寶置於水面下,他就會自然的出現潛水反射(即在水中自然閉氣),Diana解釋,這是寶寶與生俱來的自我保護機制,但當月齡超過6個月,這個本能就會逐漸消失。 

家長對水的正面態度是寶寶培養水性的第一步

然而,就像跌倒時,家長的鎮定態度,會讓孩子知道跌倒不足為懼,孩子怕水,其實也是學來的反應,例如:初次為寶寶洗澡,讓寶寶滑下澡盆時,爸媽的驚恐,以及當寶寶口鼻一濕,就著急地拿毛巾將他臉上水珠拭去,都會讓寶寶誤以為應該對水抱持著恐懼。Diana認為,如果想讓寶寶從小就具有親水性,爸媽對於水潑到孩子臉上時,應該以輕鬆的態度對待,洗澡或洗頭時,讓水柱自然地從寶寶頭上流下,可以幫助寶寶對水感到自然無懼。 

認清讓人害怕的不是水 

Diana提醒家長,試著觀察水流過五官的感覺,水潑到臉上不但用手就可抹掉,且只要鼻子不吸入水,其實並不會感覺難受。寶寶6個月前,信任他自然的潛水反射,再加上爸媽對水的正確態度,不避諱讓寶寶洗頭時五官潑到水,即已經在培養孩子的親水性。

嗆水的發生來自於緊張與害怕

在水中最擔心的事通常是寶寶嗆水,Diana表示,嗆水的原因一部分來自於害怕與緊張,因為無論大人或小孩,緊張時,下意識就會倒吸一口氣,如果在水中,嗆水的情況就會馬上發生,且緊張時,身體肌肉僵硬,讓身體無法在水中自然漂浮,更增添在水中的危險性,因此若能從小培養孩子不怕水、熟悉水,在水中緊張的情況就比較不容易發生,嗆水的機會也會隨之減少。寶寶嗆水時,家長可示範如何將水咳出,讓他模仿大人咳嗽,將水咳出即可。Diana表示,平時喝水或喝奶都有機會嗆到,若液體可以經由咳嗽咳出,家長即毋須過於焦慮。

家長的身體是最好的游泳輔具

帶寶寶玩水時,Diana建議不要為寶寶準備游泳圈或脖圈,她認為家長的身體就是寶寶游泳時最好的輔具,少了泳圈或脖圈,孩子可以親身感受水中的浮力與波動,越熟悉水中的浮力與波動,越有助於寶寶對水的認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