嬰幼兒照護指南-親子共讀
「共」讀.從0歲開始
一般人聽到「親子共讀」,心中難免浮出許多疑問:「這麼小,怎麼看?」、「真的聽得懂嗎?」但對羅東博愛醫院新生兒暨小兒加護病房主任吳淑娟來說,親子共讀最重要的是「共」字,意即「分享Share」,而非像讀書般認真閱讀。
因此,親子共讀指的是「親子互動」,只是採用的素材是「童書」,由父母念繪本給寶寶聽。她表示,雖然寶寶還聽不懂,但父母的聲音能強化其安全感,甚至激發出趣味反應;而父母接收到寶寶反應後,心情愉快,會再變化出其他有趣的朗讀方式。一來一往的良性互動,創造出最充實的親子相處時光,無形中也能稍微消除生活瑣事帶來的煩躁感。
3步驟.營造共讀情境
對於第一次嘗試親子共讀的父母來說,可能會有點不習慣這種互動方式。吳淑娟醫師建議父母,不妨透過以下步驟,循序漸進,營造出專屬「你和寶寶」的共讀情境。
Step 1.拋開制式觀念
首先,別把「閱讀」當成嚴肅的行為,它可以是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就像幫寶寶換尿布、餵奶、陪他玩玩具一樣。想讀就讀、想念就念,偶爾不想念、不想聽也沒有關係。
Step 2.挑本喜歡的好書
坊間有許多分齡童書,父母若難以抉擇,可以此為選購依據。但吳淑娟醫師認為,只要是父母喜歡的童書,不限種類,就是最適合共讀的素材,如此父母才會以最快樂的心情向寶寶分享故事。
Step 3.自由方式悅讀
就像懷孕時會對胎兒說話的樣子,父母同樣可懷著喜悅,以手中的書本為基礎,結合生活經驗,自由發揮想像內容,念書給寶寶聽。可以每天念同一本書,或每念幾分鐘就換一本書,不限方式,只要親子互動愉快即可。
為寶寶帶來的幫助
吳淑娟醫師認為,比起玩玩具,人在閱讀書籍時,能發揮更多的想像力,創造出天馬行空的內容,講話的內容豐富度較廣,詞彙量較多。因此,若父母能善用共讀時光,長期下來,能給予寶寶更多的刺激,帶來不少幫助。
提升學習力:大人的主動陪伴及說故事,和只放故事CD的被動聆聽方式,會帶來不同的刺激效果。透過大人經常念故事的言語互動,有助於刺激寶寶腦部發展,累積背景知識,進而強化學習能力。
情緒穩定:從一出生起,就聆聽父母溫柔、喜悅的聲音,能幫助寶寶建立安全感,情緒更穩定。 親子關係佳:在寶寶心中,會留下共讀期間的美好親子時光,家人關係更緊密。
分階段挑好書
近十年來,吳淑娟醫師在宜蘭地區致力於推廣親子共讀,頗受好評。以宜蘭曾舉辦的活動為例,建議如下:
‧新生兒~5個月:宜蘭縣內醫院的嬰兒室,會在寶寶出生後送一本小書,耐抓、耐咬,材質防水。
‧6個月後:吳淑娟醫師的健兒門診會送布書,耐抓耐咬,能刺激寶寶觸感。
‧1~2歲:提供厚紙板感官書,方便寶寶拿取翻閱,不易被撕壞,能訓練五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