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後媽咪月子期間為增加奶量補過頭,恐陷肥胖上身!
產後坐月子是媽媽恢復體力元氣的最佳方式,不過,婦產科醫師警告,不少哺育媽媽為了增加奶量,而大量進補麻油雞、麻油腰子、花生豬腳等食補,臨床研究,對於增加泌乳量,不見得有幫助,但這類高熱量食物吃多了,肥油恐上身。
哺乳期間錯誤營養攝取觀念,恐陷入肥胖危機
台灣母乳哺育聯合學會公布「哺乳媽媽認知調查報告」,提出哺乳媽媽的三大迷思,包括「多喝水,可提高泌乳量?」、「多吃麻油雞、花生豬腳,可以增加母乳質與量?」以及「哺乳期間媽媽吃什麼寶寶就可以補什麼?」。
調查發現,多數媽媽對於哺乳期間的營養攝取觀念都不夠正確,7成認為「只要多喝湯湯水水就可以增加母乳量」,4成媽媽認為「多吃麻油雞、補酒,就可增加母乳的質與量」,近7成認為,「哺乳期間媽媽吃什麼寶寶就可以補什麼?」。
台灣母乳哺育聯合學會理事長許淳森表示,麻油雞、麻油腰子等食補料理,可以幫助產婦新陳代謝,並能恢復體力,不過,並無任何臨時研究證實,這類食補能夠提高母乳的質或量。
有些產婦坐月子,補過了頭,還可能變胖,婦產科醫師李茂盛表示,坐月子食補應該適可而止,不要以為吃了花生豬腳、麻油雞等食補,就會增加奶量。
李茂盛指出,就有婦人在生產後爆胖了10公斤,體重甚至比懷孕晚期還要重,原因就出在過度食補,加上坐月子期間缺乏運動,整天吃東西、看電視追劇,不胖也難。
許淳森指出,哺育媽媽另一個迷思為「多喝湯湯水水就可以增加母乳量」,然而截至目前為止,沒有任何一項研究顯示,多攝取液體,有助於刺激母乳分泌。
建議攝取優質高蛋白、雞精等食品,並養成運動習慣
調查也顯示,近七成媽媽認為哺乳太過疲勞,五成出現睡眠中斷、睡眠不足等問題,另約有四成媽媽面臨母乳量不足的窘境,想辦法讓乳量增加,以免餓到寶寶。
許淳森表示,大多數的媽媽在哺乳期間的營養攝取觀念並不正確,以致讓自己身陷肥胖危機,建議多多攝取優質高蛋白、雞精等食品,並養成運動。